欢迎光临第一心得范文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教学心得体会 > 读书心得体会

论语读书心得感想怎么写(精选8篇)

发布时间:2025-08-03 14:48:01 查看人数:15

论语读书心得感想

【第1篇】论语读书心得感想怎么写850字

小时候,我们大家都学过《论语》十则。虽然叫十则,但是《论语》可不光十则。他总共有二十篇,它的作者就是伟大的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它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就是孔子的代表作,记录了孔子及其_言行,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_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的第一篇是《学而》。这一篇主要是阐述读书与做人的关系,强调严于利己,仁爱他人,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论语》中的各篇一般都是以每一章的前两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孔子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而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此外,在做人方面,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千万不能空谈浮言,心中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而《论语》的第二篇主要是讲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这一篇里,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孔子还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的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篇里面提到一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论语让我知道了每天都能学习到新的知识,这些新知识能扩大我的知识面,如果每天都能做到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并且用心体会有自己的理解和领悟。那么,我就能不断进步了。知识积累丰富了,那么学习就能进步了。

精选用户撰写心得47人觉得有帮助

写读书心得其实挺有感触的,特别是像《论语》这样的经典,很多人可能觉得难下手。其实,不用太紧张,关键得自己琢磨透了才好写。先找一本靠谱的版本,最好是带注释的,不然有些话的意思就不太好理解。比如说“学而时习之”,有些人就以为就是学完就复习,其实这里的“习”还有练习的意思,所以这就得好好想想,到底该怎么去实践。

接着,就得多翻翻书里的例子,看看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是怎么对话的。像颜回那样的学生,他为什么能那么受孔子喜欢?人家说他“不迁怒,不贰过”,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试着从这里入手,联系下自己的生活,想想平时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情况。要是觉得自己也有点像颜回那样,那就可以写写自己的经历,这样文章就有血有肉了。

不过,有时候写的时候会有点卡壳,比如说前面写得很好,到后面突然不知道接什么好。这时候就别急着硬凑,先放下笔歇会儿,喝口水想想刚才写的那些话,再慢慢理顺思路。当然,写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一些小问题,像用词不当之类的,但这很正常,谁还没个马虎的时候?

书写注意事项:

写心得的时候最好能结合点背景知识,像是孔子当时的社会环境,还有他的一些思想主张。这样不仅能加深对书本的理解,还能让文章显得更有深度。不过,这里要注意一点,就是别把背景知识堆得太满,否则就会显得啰嗦,反而冲淡了重点。

再说了,写,态度很重要。如果自己都不太感兴趣,写出来的内容肯定也是干巴巴的。所以,多读几遍书,把自己真正触动的地方记下来,这样写起来就不会那么费劲了。当然,写完之后最好能让别人看看,听听他们的意见,说不定会有新的启发。

【第2篇】最新论语读后感范文-论语读书心得怎么写950字

泡一杯香茗,手捧一卷论语,轻坐于窗前。悄然翻看,仿佛那哲理底蕴随热气在空中袅袅升腾,氤氲了空气,舒适了心灵。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意思是“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于丹也说:“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我们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但为何总感觉童真和快乐离自己越来越远。一旦想起过去的种种不愉快和遗憾悔恨便久久不能释怀,深陷在痛苦的泥沼中,总觉得内心压抑着觉得活得很累。但孔子老先生早在几千年前便看透了人生,留给了后世一条人生的真谛,他告诉了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正确的面对过去的一切,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意是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总是能听到有同学抱怨说“学习好苦啊”,其实这都是把学习当成别人的事,没有从心底真正热爱学习的表现。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人的整个生命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中度过。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丰富内涵升华灵魂。若是把学习当成了一件苦差事,那整个过程实在是艰辛而痛苦的,但是若发现了读书学习的好处,享受这个过程,那便也是件愉悦的事情。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要和一个正直、诚实关心自己的人交朋友。那句“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仿佛现在还回荡在耳边。 朋友在我们的身边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要和对自己有好的影响的人交往,在交往过程中也要注意分寸。正

如书中提到的“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精选用户撰写心得61人觉得有帮助

读《论语》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想怎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其实这并不难,只要你多花点心思,就能写出自己的体会。比如,我刚开始写的时候就觉得挺麻烦的,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后来想想,《论语》里的每一句话都挺有深意的,可以从这里下手。

我朋友跟我说过,写读后感最重要的是真实。他说他以前写文章总是想着要写得高大上,结果反而把自己搞得很累。后来他就试着用自己的话去表达,没想到效果还不错。我觉得他说得对,写东西如果装腔作势,别人看了也会觉得假。所以,我在写的时候就尽量让自己放松,想到什么写什么。

有时候写东西确实需要点灵感。我记得有一次我坐在窗边发呆,突然想到孔子说过的“学而不思则罔”,就觉得特别有道理。我就赶紧拿出本子记下来,然后慢慢琢磨这句话的意思。我发现,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学的东西不少,但如果没有好好思考,就会忘得很快。这个想法一冒出来,我就觉得写起来特别顺畅。

写读后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有时候写着写着就会卡壳,这时候就需要换个思路。比如可以先回忆一下书中的某个片段,想想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记得有一次我写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时,就想起小时候跟小伙伴们玩的情景,那时候总觉得他们什么都会,现在想想还真是有趣。

不过,写读后感也要有点技巧。比如不能光抄原文,要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有一次我写到“温故而知新”的时候,就联系了自己的学习经历。我说以前背单词总是记不住,后来发现经常复习就容易多了。这样的例子能让文章更生动,也更容易引起共鸣。

小编友情提醒:

写读后感的时候最好能多看看别人的看法。毕竟一个人的理解可能有限,多听听不同的声音有助于开阔思路。就像我写完之后,总会找几个朋友聊聊,听听他们的意见。这样不仅能发现自己忽略的地方,还能学到新的东西。

【第3篇】寒假读书心得论语怎么写550字

漫漫年华已在弹指一挥间悄然而逝,唯有一部经典未被时光的流沙覆盖,仍散发着熣燦光芒,在阅读越来越呈现碎片化的今天,经典仍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精神享受和文化盛宴——读《论语》。

《论语》开辟了我学习的道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的话开启了我学习与思考的道路,使我开始探索世界的奥秘。“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的劝告教会了我复习与感悟的道理,使我开始温习而深深感悟。

《论语》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它教会了我修养自身,从而,也能够使我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轻巧的一句话,教会了我要宽容,需要培养宽阔的心胸。“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简单的一句话,告诉了我做人要诚实,面对自己不懂的东西,不要不懂装懂,而是要不懂就是不懂,要不耻下问,否则只会贻笑大方。孔子曾言:“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也曾拜过师,而他的经历也正好印证了这句话,我从中学到了要向身边的人学习他们的优点和改变自身的缺点。

我们身为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肩负着中华民族发展的重任。虽然前方的路荆棘遍布,但是我们要学会披荆斩棘;虽然前方雷电交加,但是我们要勇往直前,中国的未来由我们创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历史在吟唱:读《论语》吧!

精选用户撰写心得60人觉得有帮助

寒假期间读《论语》,说实话刚开始有点头疼,毕竟这书看着就挺老气横秋的,不像现在的小说那么轻松。不过既然安排了任务,那就得硬着头皮啃下去。刚开始觉得孔子那些话太绕了,什么“学而时习之”,这不是废话,后来慢慢琢磨才明白,其实他说的就是学习要反复练习,但那时候没直接说出来罢了。

书里提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觉得这句话特别有意思。以前总觉得只有成绩好的同学才能当老师,现在想想确实狭隘了。比如宿舍那位整天打游戏的兄弟,他记地图可比我强多了,这也算是一种本事吧。所以平时看人别光盯着缺点,多看看别人的优点,说不定哪天就能学到点东西。

《论语》里有些地方还是挺难懂的,像“吾日三省吾身”,到底要反省什么?后来上网查了下资料,才知道这是提醒我们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不过有时候自己想事情太多反而会纠结,比如说昨天跟舍友闹矛盾了,一直想着是不是自己哪里做错了,结果越想越烦。其实,有时候该放下就放下,不然就变成自找烦恼了。

还有一次看到“君子不器”,当时还以为是说君子不能用工具,后来才反应过来,原来是在讲君子不该局限于某种技能或身份。就像现在社会上有些人特别强调专业性,好像只会一件事就很牛似的。但我觉得做人还是要全面发展,不能太单一,不然遇到点新情况就傻眼了。

读这本书的时候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有些章节顺序不太清楚,读起来有点乱。特别是里面一些对话式的部分,感觉像是记录下来的聊天内容,没有统一格式。而且孔子的学生提问五花八门,有时候回答也显得有点模糊,让人摸不着头脑。不过这也可能是当时记录方式的问题,毕竟那时候又没有录音设备。

话说回来,读经典书籍确实需要耐心,尤其是像《论语》这种年代久远的作品。有时候觉得它很枯燥,但仔细品味后又会觉得很有味道。就像吃药一样,苦归苦,但对身体好啊。所以建议大家读这类书的时候,别急着下结论,多翻几遍,说不定哪天突然就明白了。

书写注意事项:

我觉得写心得的时候不用刻意追求高大上的词汇,只要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就行。比如读到某个章节时心里冒出来的想法,哪怕是一些零散的念头也没关系。毕竟写心得不是为了应付检查,而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理解书本内容。要是写得太死板反而失去了意义。

其实写心得也是个锻炼思维的过程,通过整理思路能把书里的知识点记得更牢。不过有时候写着写着就会跑题,比如刚才明明想说读书方法的,结果扯到了生活琐事上去。不过没关系,这就是真实写作的样子,谁还没个开小差的时候呢。

【第4篇】于丹论语心得读书心得体会怎么写5200字

《于丹《论语》心得》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于丹论语心得》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考!

《于丹论语心得》读书心得体会

读于丹说论语,让我领略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于丹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回顾自己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也会经常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如与家人因琐事产生分歧、和家人闹矛盾,工作中与同事有时会产生摩擦,与家长产生摩擦,面对不如意的学生会生气…看过《论语》心得让我明白了自己给别人带来烦恼的同时自己也很苦恼。让我找到了克服生活中不愉快的好方法。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一种遗憾,手机版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听于丹讲论语,从中学习到的是一种审视、明辨的能力,是宽容、不为己甚的态度。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他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朋友,它是一个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艺术和智慧,多一份清醒与闲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心情。

《于丹论语心得》读书心得体会2

最初知道“孔子”其人,是在“批林批孔”、“读书无用”那个年代,当时的大街小巷、机关、学校无处不见“打倒孔丘”的标语,但对其“腐朽”的儒家思想只是模模糊糊、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后来有机会读到《论语》,却也只是零零碎碎地读,对其中精深远遂的思想未能体味,更对那些个“之乎者也”提不起兴趣而束之高阁。直到看了央视《百家讲坛》,于丹老师以其清新流畅的风格,散文般和缓优美的语言,通俗易懂的故事,以及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为我们带来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论语》解读后,我买来了《于丹 <论语> ;心得》。近日休假在家,有时间静心阅读了这本书,读后让人感觉如沐春风,有一种心灵的触动。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范文网、政治家、教育家,《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录。孔子的儒家思想,备受历朝历代君主的推崇,也一直影响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就是在物欲横流、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仍然闪烁着真理和智慧的光芒。于丹老师笔下的孔子朴素平和、谦虚贤达,博学睿智,平易近人,时时为我们传递着一种博大、仁爱和快乐。于丹老师用其独到的眼光和快乐的感悟解读《论语》中深刻而又广博的人生哲理,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七个方面分别阐述自己的心得,如“《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我最欣赏的,也就是于丹老师对《论语》的这种简单,快乐的感悟。

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温暖的、快乐的生活?秘诀就是去找到内心的安宁。于丹老师讲了个小故事:同为花岗岩,台阶不服气地向佛像抗议,“你看我们本是兄弟,来自同一个山体,凭什么人们都踩着我们去膜拜你啊?”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们只经过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这个岗位,而我是经过千刀万剐才得以成佛。”通过这个故事,我把内心的安宁理解为:平和。以乐观向上、闲适超逸的性情融入环境;主动积极、坦荡旷达的胸襟投入工作;快乐愉悦、真实自然的心情拥抱生活,我们的心灵深处就会充满阳光、自信,生命就会快乐豁达许多,就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那样,去寻求内心的安宁。当然,要达到孔圣人的境界和于丹老师所说的那种和缓、从容谈何容易,必须经历千锤百炼方能修成正果,但不断地“修身养性”,逐步提升自己,努力追求内心的淡定和坦然是必要的,至少他可以让我们少一点烦恼,多一些快乐,在日益繁盛而迷惑的物欲世界中让心灵找到归宿地与栖息地。

于丹老师告诉我们:“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与内心相连。”面对“这样浮躁、竞争又这么激烈”的当今时代,“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我们应该向内寻求心灵的力量,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人生的缺憾与苦难,“生活中会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许凭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心情和态度”、“既然生死、富贵这些事情都是天命所归,个人无法决定也无法左右,那就要学会承认并且顺应”。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顺意,一帆风顺,总会遇上种种沟沟坎坎,有如行驶在海上的船,一定会遇到风雨,甚至巨浪,所以首先要正确面对,学会接受它、善待它,但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应该是以一种积极的、乐观的心态去弥补、去看待。没完没了地纠缠其中,一遍遍地呼天号地,一股脑地去怨天尤人,只能痛上加痛,不能自拔,既有害身心,又于事无补。该放下时且放下,就像老和尚与小和尚的故事,换一种宽容的心态去面对,就会有不同的心境,予人宽容,就给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阔天空。

《于丹 <论语> ;心得》,不故作高深,不矫情卖弄,没有寻章摘句,没有引经据典,没有从教条到教条、从书本到书本的搬家,娓娓道来,循循善诱,将孔子从圣人的高位复原到脚踏实地的凡人,把闪烁着真理光芒的朴素语言和一些富有哲理的故事结合在一起,传递给人们一种温暖的思想力量,既通俗易懂又意味深长。虽然对于丹老师的观点不能百分之百的认同,但读后让人豁然开朗,淡然微笑,还让人掩卷而思,浮想联翩,真可谓服了一剂“心灵鸡汤”。

最后借用于丹老师的一句话为结束语:“人的一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自己也就把这段生命镌刻成了一个样子,它成为我们的不朽,成为我们的墓志铭。”

《于丹论语心得》读书心得体会3

最近一直在看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首先想要说的是,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每每去到书店,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关于教人们“怎样做人、怎样对待人生挫折、怎样处事”的书籍比比皆是,而这些所谓的“心灵鸡汤”迎合了当今复杂社会下处于“心灵冲撞”中的人们所需要的那种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灵慰籍,而这些书籍中,范文写作我认为于丹教授关于《论语》的心得体会却是最值得一看的。

想起以前上初中的时候,什么《论语》《庄子》在我的眼中都是很深奥的东西,虽然在添鸭式的教育中我背会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在其位,不某其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朗朗上口的句子,可自问心里对这些话的理解却是肤浅和随意的。或许,没有于丹,我大脑中不会再想起《论语》,不会想到通过读《论语》来指导自己的生活,也不会理解先人圣贤为什么会说出“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那种推崇,当看了于丹教授的书后,我知道了孔夫子的伟大,也知道了过去自认为深奥的孔夫子的《论语》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贤们说的话,穿越沧桑,传到今天,仍然可以让我受益匪浅、温暖备至。

于丹教授说:“《论语》告诉大家的,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所以,当这本书被我认认真真地看完后,心里很为于丹教授把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通过《论语》完美结合后给予的精辟阐释表示喝彩!

对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于我这等凡夫俗子来说,不会也不想做任何评论,对我来讲,读懂、读透、悟到就可以了,所以,在这里就姑且把读到的一些我认为精彩的部分记录下来和大家一同分享吧!或许,迷茫中的你我,会不经意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和帮助吧!

《于丹论语心得》读书心得体会4

我要跟大家品谈的是一道心灵鸡汤。读过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的朋友们,或许都有一种触动心灵的感觉,我也不例外。想想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地认真工作着,面对繁忙的工作,更多的时候,早已

把烦躁变成无奈,把无奈变成习惯,总是多了几分负重,少了几分快乐,因而也经常把“郁闷”当作自己的口头禅。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一本《于丹论语心得》,竟然让我感觉自己豁然开朗,虽不能说是大彻大悟,但也深深触动心灵。我的心似乎能更柔和些,平静些,包容些,仁爱些。

我原本是不喜欢《论语》的,更准确地说是我不喜欢那咿咿呀呀的“之乎者也”。还记得上中学那会儿,老师给我们讲解论语的开篇“学而第一”时,我就表现了厌烦情绪。那时,我就在想,孔圣人早已死了两千多年了,两千多年前的人类,别说区区几句话,即使再精华的东西,也会被几千年的历史车轮碾的灰飞烟灭,我就不信他还能在几千年前指导影响现代的人类社会?于现在想来,是非常羞愧的,缘于我对文化的理解,对个人的修养,以及对学习的态度。

于丹老师讲授《论语》心得,别具一格,她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似乎把难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备受欢迎的高档营养品。她带我们超越时空,把这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她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灵。她说:“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就像易中天老师在该书序言中所写“实际上,真正伟大的思想决不会是只适用于一时一地一人,它们总是具有普遍性。”我想这也就是孔老夫子为什么能在几千年后仍然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原因吧!

书中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每一个励志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人人都希望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于丹教授认为,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与内心相连。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孔夫子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您内心的安宁。

书中谈到孔夫子最喜欢的一个学生叫颜回,他曾经夸奖他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艰苦的生活对于别人来说难以忍受,而颜回却能自得其乐,于丹老师说,颜回真正令人佩服的,并不是它能忍受贫困,而是他的生活态度,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贫而乐,富而好礼者”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人生百年,孰能无憾?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这是于丹老师品位的另一心语。这让我想起了前几天在家看《济公新传》,济公在途中遇到一位晴天、雨天,天天都哭哭啼啼的老婆婆,便上前搭问原因。原来老婆婆有两个女婿,一个是卖雨伞的,一个是卖鞋的,晴天时,老婆婆担心卖雨伞的女婿没了生意,赚不到钱,伤心哭泣;雨天时,老婆婆又担心卖鞋的女婿没了生意,赚不到钱,也伤心哭泣。道济师傅开导她说:“你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想一想呢?如果你想晴天的时候,卖鞋的女婿来了生意,赚到了钱;雨天的时候,卖伞的女婿又来了生意,赚到了钱,你是不是应该为他们高兴才对呀?一个简单的换位思考,让老婆婆喜笑颜开。快乐如此简单,活佛如此渡人,让我释然之后想到了更多。

工作中,把个人的无名火撒向无数人,把上班的无名火带到下班,把单位的无名火带给老公,这是我常干的事儿,我想也是大多数人常有的事。我们颠倒了生活的本质,之所以工作,正是为了更快乐的生活。有人问佛主:什么是佛?佛主说“无忧是佛”。快乐的生活就是人生的目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在上班时尽心,下班时开心,我们就会在平衡中快乐地生活。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那份安宁。

如果说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那么于丹的《论语心得》,章章都会散发浓香。读罢之后所感悟到的,绝不仅仅是写下的这些,写下的也好,未写的也罢,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愿我们都能为更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态找到一个出路,我想,这也是作者的初衷吧!

以上是《《于丹论语心得》读书心得体会》的第一心得范文详细内容,讲的是关于论语、我们、生活、快乐、心灵、心得、老师、自己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精选用户撰写心得42人觉得有帮助

写心得,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子。有些人喜欢先把书里的重点圈出来,再慢慢琢磨,有些人则是一口气看完,然后靠回忆去整理思路。我觉得,于丹的《论语》心得,得结合自己的理解来写,不然就只是照搬别人的想法。

刚开始写的时候,可以随便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脑子里先把书里的内容过一遍。比如于丹讲到孔子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得想想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可能刚开始写的时候,会有点混乱,东一句西一句的,没关系,先别急着修改,多写几句再说。要是觉得思路卡住了,不妨换个角度,从生活里找例子。比如你遇到个难题,是不是也得既努力去学,又认真思考?

当然了,写心得这事,也不是非得正襟危坐地码字。有时候灵感来了,随手记在手机备忘录里也行。不过,要是想让自己的心得看起来更有条理,那就要花点心思整理一下。比如把书里的关键点列出来,然后针对每个点写出自己的看法。这里头有个小陷阱,就是有时候写着写着,可能就把自己的想法跑偏了。比如本来想写孔子的谦虚态度,结果一不小心扯到了现代人的虚荣心,这就有点跑题了。不过这也不算什么大事,回头看看还能调整。

还有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写心得的时候,最好别太拘泥于书本上的字面意思。于丹在解读《论语》的时候,总会加入一些她个人的理解,这时候你可以顺着她的思路走,也可以自己发挥。比如她说孔子提倡“仁”,这个“仁”到底怎么理解?有人觉得是善良,有人觉得是宽容,你要是能结合自己的经历,说出一个与众不同的理解,那就挺有意思的。

写心得的过程,其实也是自我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发现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发生了变化。就像我开始写的时候,总觉得《论语》离现在的生活很远,后来越写越觉得,很多道理其实一直都在身边。所以呀,写心得的时候,不用太担心自己写得好不好,重要的是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记录下来。

【第5篇】论语读书心得有感范文怎么写1400字

通过晨会我们学习了于丹的《论语》心得,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于丹教授说:“《论语》教给我们很多处世的办法,做人的规矩,这些道理有时候很朴素。《论语》不是板着面孔的一部书,它教给我们的办法有时候透着一些变通,它告诉我们一种做事的原则和把握原则的分寸。其实我们今天总在说什么事情是该做的不该做的,什么事情是好是坏,有很多时候一个事情的判定不简单是好坏之分,只是你是什么时间做这件事,或者把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其实有很多事情应该是有尺度的,孔夫子不是一个提倡一味丧失原则,一味要以一种仁爱之心去宽宥一切的人。”

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孔老夫子说:过犹不及。在孔子看来,事情做得过头了,和没有做到位是一样的效果,那么,在现代生活里,我们该如何把握为人处事的分寸?当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我们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自己亲近的人,我们又该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怎样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

于丹教授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做过了头,不是你应该做的事情,你就不要去做,否则得到的不是很好的下场。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道理。把握分寸做事,是一个明智的人应该做到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千万不要做不该你做的事情,只要有分寸地把握住自己的过失也就可以了。

于丹教授告诉大家,要是有人对不起你了,你不要以德抱怨。要以直抱怨,要以你的耿直和公正来对待他,不要让他感到你是可欺的,要让他对你刮目相看,觉得你不是随便可欺的人。以前我们总认为,即使人家对不起你了,你还是对他好。这样长久下去,那个人总觉得你是可欺负的人,于是他便会变本加厉地欺负你,让你连喘气的机会都没有,这样长久下去,只能增长了那个人嚣张的气度,反而更加欺负你了。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人和事情,如果我们一味地迁就,一味地原谅、宽容,即使他到你的头上来欺负,你还是忍受,还是对欺负你的人恭敬不已,那么就加深了那个人欺负你的程度。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会遇到这样不如意的事情,如果我们有一个为人处世的好方法。能有一个教会你做人处世的经验。对我们都是一个很好的借鉴.论语就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的为人初始的好方法。

对别人要保持沉默的关爱。孔子说:忠告而善告之,不可责之。当人家不喜欢听的时候,要赶快停下来,好朋友不要做过分的事情,好朋友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远离危险,让我们以欢乐对待生活的人.人在不同的一生中,能结交到好朋友是一个人的万幸。.

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处世艰难。与其怨天忧人,不如恭身自省,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做到,掌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我们会少很多烦恼,自然就会懂得为人处世之道。

她告诉我们:先修炼好自己,戒之在斗,不要听信他人对你的鼓动,要结交有平常心的朋友,结交到淡淡的平和的朋友,她就是你的朋友。为人处世是有哲学道理的,只要你能多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遇到什么事情,不要过早地下结论,要多听,多看,多闻,把人家走过的路,间接地警示自己。那么你的人生路就会走得很好,也会走得很顺畅。如果一个人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一些,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少苛刻别人,君子不抱怨别人,对自己每天都要检点,那样的人,才会做到慎言之.一个人尊从学问的人,才会让自己成为有知识有教养,有能力,有抱负的人,才是最明智的人。

精选用户撰写心得68人觉得有帮助

最近想写点关于《论语》的读书心得,琢磨了半天,觉得还真不是随便就能写好的。刚开始我以为只要看看书,然后照着感觉写就行,结果写着写着就卡壳了。后来请教了几个老同事,他们说写这类东西得有点专业素养才行。

其实,《论语》里头的那些话都很简短,但背后的意思可深了。比如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乍一看没什么特别的,但仔细想想,这里面学问大着呢。我觉得写心得的时候,就得先把这句话掰开了揉碎了看,弄明白孔子到底想表达什么。这就好比吃东西,光囫囵吞枣肯定不行,得慢慢嚼才能品出味道。

我有个朋友写心得时就喜欢用自己的经历去套《论语》,他说孔子讲的道理在他身上也有体现。我觉得这个办法不错,毕竟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用自己的例子能让人觉得真实可信。不过,有时候写得太具体反而会跑题,尤其是那些生活琐事,写多了容易显得啰嗦。

写心得的时候最好多翻翻注释,不然很容易理解偏了。记得有一次我写到“人不知而不愠”,本来以为这是说人要忍耐,结果一查才知道重点在“不愠”上,意思是不生气。这一下就把我整懵了,原来自己一直理解错了。所以呀,写之前多做功课很重要,省得到时候闹笑话。

话说回来,写心得的时候也别太拘泥于形式。有些人喜欢写得很正式,用一些高大上的词汇,但我个人觉得这样反而不好。毕竟写心得是为了分享自己的感悟,太严肃反而会让别人觉得距离感强。当然,也不能太随意,毕竟这是读书后的体会,总得有点深度。

有时候写着写着就会遇到瓶颈,不知道该怎么往下写了。这时候不妨换个思路,比如从别的角度切入,或者找找相关的背景资料。有一次我就因为找不到灵感,跑去图书馆翻了翻关于孔子的传记,结果还真让我找到新灵感。不过,有时候写着写着思路突然断了,就只能搁笔发呆,等哪天灵光一闪再继续。

最后要说的是,写心得这事没有捷径,只能慢慢摸索。刚开始写的时候可能不太顺手,但写多了就会好些。就像孔子说的“温故而知新”,写心得也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希望我的这些零散想法能帮到正在纠结的朋友。

【第6篇】于丹论语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怎么写450字

《论语》的真谛,就是要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我们现代人太需要心灵上快乐的生活了。

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标榜说以半部《论语》治天下。于丹教授对现代人说半部《论语》可修身。

于丹教授《论语》心得用最朴素语言,讲述了两千五百年多年前孔夫子和人们说过的最简单的道理。人是值得敬重的',人又是应该自重的。

我们努力创建和谐社会,而真正和谐是什么呢?我们今天常说的,天时、地利、人和,让世界充满爱,这是《论语》对我们现代人的启发。

人人都想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内心的太少。

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阔天空。

社会竞争激烈,越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更要调整好与他人的关系,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

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孔子的《论语》穿越沧桑,传递到了今天,让我们现代人仍然得到温暖,而他们在千古之前,缄默微笑着,注视着,看我们现代人仍然在他们的言论中受益。

精选用户撰写心得40人觉得有帮助

关于写《于丹论语》读书心得体会,其实没那么复杂。写,得先大致了解书里的内容,像《论语》讲的就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对话,很多都是做人做事的道理。于丹老师把这书重新解读了,结合现代生活,让大家更好理解。

写心得时,可以从自己的感受入手,比如读完后有什么触动,或者觉得哪句话特别有道理。记得要用自己的话来说,这样显得真实。比如,“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就想起以前跟同事合作时,发现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还有就是联系实际,把书里的道理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就很好联系现实。可以想想平时有没有做过让自己后悔的事,要是别人对自己做了同样的事会怎样想。

不过有时候写着写着会跑题,比如刚开始想写读书感悟,结果写成回忆往事了。这种情况要控制下思路,别太散。还有,用词得当很重要,像“体会”和“感触”这样的词,要根据具体场景选合适的。

写的时候可以多用些例子,这样文章不会太干巴。像讲诚信这部分,就可以举个朋友借钱的例子,后来按时还了,感觉双方关系更好了。这样既生动又有说服力。

偶尔会遇到找不到合适词的情况,这时候不要急着换词,先把句子写完再说。有时候看似不通顺的表达,可能反而更自然。比如“这本书看完了,心里有很多想法,但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这样的句子,虽然有点啰嗦,但挺符合普通人说话的习惯。

书写注意事项:

写的时候最好能有个安静的环境,不然思路容易被打断。写完后最好放一放,过几天再看,可能会发现一些需要修改的地方。比如“刚开始写的时候觉得挺顺利,后来越写越觉得困难,可能是因为开头太随意了吧。”这种自省式的反思也是可以的。

【第7篇】于丹论语读书心得体会报告1200字怎么写1750字

最初知道“孔子”其人,是在“批林批孔”、“读书无用”那个年代,当时的大街小巷、机关、学校无处不见“打倒孔丘”的标语,但对其“腐朽”的儒家思想只是模模糊糊、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后来有机会读到《论语》,却也只是零零碎碎地读,对其中精深远遂的思想未能体味,更对那些个 “之乎者也”提不起兴趣而束之高阁。直到看了央视《百家讲坛》,于丹老师以其清新流畅的风格,散文般和缓优美的语言,通俗易懂的故事,以及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为我们带来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论语》解读后,我买来了《于丹 <论语> ;心得》。近日休假在家,有时间静心阅读了这本书,读后让人感觉如沐春风,有一种心灵的触动。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录。孔子的儒家思想,备受历朝历代君主的推崇,也一直影响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就是在物欲横流、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仍然闪烁着真理和智慧的光芒。于丹老师笔下的孔子朴素平和、谦虚贤达,博学睿智,平易近人,时时为我们传递着一种博大、仁爱和快乐。于丹老师用其独到的眼光和快乐的感悟解读《论语》中深刻而又广博的人生哲理,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七个方面分别阐述自己的心得,如“《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我最欣赏的,也就是于丹老师对《论语》的这种简单,快乐的感悟。

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温暖的、快乐的生活?秘诀就是去找到内心的安宁。于丹老师讲了个小故事:同为花岗岩,台阶不服气地向佛像抗议,“你看我们本是兄弟,来自同一个山体,凭什么人们都踩着我们去膜拜你啊?”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们只经过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这个岗位,而我是经过千刀万剐才得以成佛。”通过这个故事,我把内心的安宁理解为:平和。以乐观向上、闲适超逸的性情融入环境;主动积极、坦荡旷达的胸襟投入工作;快乐愉悦、真实自然的心情拥抱生活,我们的心灵深处就会充满阳光、自信,生命就会快乐豁达许多,就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那样,去寻求内心的安宁。当然,要达到孔圣人的境界和于丹老师所说的那种和缓、从容谈何容易,必须经历千锤百炼方能修成正果,但不断地“修身养性”,逐步提升自己,努力追求内心的淡定和坦然是必要的,至少他可以让我们少一点烦恼,多一些快乐,在日益繁盛而迷惑的物欲世界中让心灵找到归宿地与栖息地。

于丹老师告诉我们:“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与内心相连。”面对 “这样浮躁、竞争又这么激烈”的当今时代,“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我们应该向内寻求心灵的力量,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人生的缺憾与苦难,“生活中会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许凭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心情和态度”、“既然生死、富贵这些事情都是天命所归,个人无法决定也无法左右,那就要学会承认并且顺应”。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顺意,一帆风顺,总会遇上种种沟沟坎坎,有如行驶在海上的船,一定会遇到风雨,甚至巨浪,所以首先要正确面对,学会接受它、善待它,但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应该是以一种积极的、乐观的心态去弥补、去看待。没完没了地纠缠其中,一遍遍地呼天号地,一股脑地去怨天尤人,只能痛上加痛,不能自拔,既有害身心,又于事无补。该放下时且放下,就像老和尚与小和尚的故事,换一种宽容的心态去面对,就会有不同的心境,予人宽容,就给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阔天空。

《于丹 <论语> ;心得》,不故作高深,不矫情卖弄,没有寻章摘句,没有引经据典,没有从教条到教条、从书本到书本的搬家,娓娓道来,循循善诱,将孔子从圣人的高位复原到脚踏实地的凡人,把闪烁着真理光芒的朴素语言和一些富有哲理的故事结合在一起,传递给人们一种温暖的思想力量,既通俗易懂又意味深长。虽然对于丹老师的观点不能百分之百的认同,但读后让人豁然开朗,淡然微笑,还让人掩卷而思,浮想联翩,真可谓服了一剂“心灵鸡汤”。

最后借用于丹老师的一句话为结束语:“人的一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自己也就把这段生命镌刻成了一个样子,它成为我们的不朽,成为我们的墓志铭。”

精选用户撰写心得74人觉得有帮助

写心得体会,说起来容易,真做起来可不简单。尤其是像《论语》这种经典书,想写出点门道来,得先好好琢磨。刚开始,我也是稀里糊涂的,总觉得看几遍书就能写个什么,结果一动笔就卡壳了。后来慢慢摸索,才找到点门路。

写的时候,先别急着下笔。先把书里的重点找出来,比如孔子讲的那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挑几个你觉得有意思的反复看看。像“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话听着简单,其实背后学问大着呢。你可以想想,为什么孔子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是不是因为学习能让人变得更好?把这些想法记下来,哪怕只是些零碎的念头也行。

然后,就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了。比如孔子说要孝敬父母,这个放到今天,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老生常谈。但仔细想想,现在的社会节奏快,谁不是忙工作忙事业,很少花时间陪爸妈聊聊家常?我就经常这样,觉得挺愧疚的。所以写的时候,可以把这些感受写进去,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又打算怎么改进。

不过,写心得不是单纯抄书,也不能光是抒情。得有点自己的见解。有时候灵感来了,就顺着写下去,不用太拘泥于格式。比如说孔子提倡仁爱,那你就想想,现代社会还有没有需要仁爱的地方?小区邻里之间是不是也该多点包容?这些问题都可以写进去,但别写得太长,一句话带过就好。

还有一点要注意,写的时候千万别太死板。有时候我会故意换个角度去理解,比如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就想,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人分享知识,这不就是现代版的“三人行”吗?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就不会那么枯燥。

写东西,难免会有疏漏。比如有一次我写到孔子的“温故而知新”,本来想说这个道理很重要,结果写着写着就跑题了,写成了小时候背课文的经历,完全偏离主题。事后才发现这个问题,但也没改,就这么放着了。反正写心得,不求完美,图个心里踏实就行。

小编友情提醒:

写完别急着发出去,最好放一段时间再拿出来看看。隔几天再读一遍,会发现不少问题。比如有些句子不通顺,或者用词不当,这时候再修改一下。不过修改的时候也要注意,别改得面目全非,改到能让自己满意就行。

【第8篇】大学生论语读书心得怎么写1250字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沉淀在一本散发着油墨书香的《论语》之中,任凭他在岁月的风箱里被剥落的斑驳朱漆,任凭他在时间的长河中刷洗的一字不剩,然而这其中的灵魂所包含的所有美丽文化都以他安详的姿态静静的躺在那泛黄的纸张上。像阳光,播撒我心中知识的种子;像雨露,滋润我向善的灵魂。

读《论语》,本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看好书,写读后感的任务,可看着看着竟在书中发现了一个个灵魂,一个个穿梭于“仁”、“学”、“君子”与“小人”之间的灵魂。我还看见了一个“君子坦荡荡”的孔子,一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孔子,一个“刚、毅、木、讷”的孔子,一个“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孔子,一个“事父母能竭其力”的孔子,一个……

孔子是很讲究学的,在他的《论语》中就有学而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学”与“思”之间的相辅相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诉我们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学习态度才会进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其实学习也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告诉我们要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地治学:“温故而知新”告诉我们学了就要重新再复习一遍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同样的,孔子也是个孝子,大爱存在他的心中,不只是对人民的博爱,还有对长辈们的孝爱。可是如今的人们渐渐地对孝这个字的认识越来越淡薄,原本闪光的字眼逐渐褪色逝去了原本的光彩,而人也就因此这样坠入了一个他们自认为的美丽却又失重的世界。孔子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句话完全颠覆了平日里人们眼中的孝子形象。也许你以为孝就是听父母的话,帮父母干活,有好吃的就给他吃,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孝,是在心理上的安慰,而不是物质上的丰富;是对得起父母的期望,而不是为了他们的期望而去做一些损害道德的事情;是爱自己,而不是不顾自己的安危让父母担心、忧虑。

在《论语》中有一句话令我深思熟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能,就是我们班这个小小的集体也会有“姚明”“王羲之”“达芬奇”“宋祖英”“华伦庚”“冰心”等。有的人学习不好,可是篮球却是动若脱兔;有的人体育不好,可是书法却是龙飞凤舞;有的人书法不好,可是绘画却是栩栩如生;有的人绘画不好,可是唱歌却是娓娓动听;有的人唱歌是五音不全,却是满脑子的数学;还有的人对数字一点儿也不感兴趣,倒是写起作文来便妙笔生花了……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话不假啊。每个人的优点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每一个不起眼的普通人都能够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教导我们,使我们更上一层楼。我们要多向我们身边的所谓平凡人学习他们好的一面,就像是置身在一片树丛中的一小株嫩苗,在旁边许多的植物滋养下茁壮成长,并且长成一棵坚韧不拔的大树。树之所以高大,因为有了嫩苗;山之所以伟岸,因为有了石子;海之所以壮阔,因为有了水滴;人之所以闪光,因为有了那些所谓的平凡人!

《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是中华文明的汇聚,是一位谆谆教导的老师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更是引领我么向上的阶梯。

精选用户撰写心得11人觉得有帮助

大学生写论语读书心得其实挺有意思,这得看你怎么下笔。有些人可能觉得论语里的东西太古板,其实不然,它里面很多道理放到现在也很实用。比如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不是说天天背书就行,而是要反复琢磨,边做边想。要是真想写出点门道,就得先把原文多读几遍,别急着写,先让自己明白那些话到底什么意思。

我有个同学,他写心得的时候就喜欢东拉西扯,一会儿说孔子怎么教育学生,一会儿又扯到现代教育制度上去了。结果,文章虽然写了好几千字,但总觉得没个重点。后来他改了思路,从一个具体例子入手,比如孔子讲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就结合自己的经历写,说自己跟室友聊天时学到不少东西。这样写起来就顺多了,也更有说服力。

写心得还有一点要注意,就是别光顾着抄书上的解释。像“仁”这个字,论语里提了好多次,但每个地方的意思都不一样。要是照搬注解,就显得很死板。你可以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哪怕说得不完全对也没关系。毕竟写心得是为了锻炼自己的理解能力,不是为了应付检查。

有时候写着写着会遇到瓶颈,感觉没什么可写的了。这时候不妨换个角度,想想孔子的生活背景,他为什么会这么说。比如孔子提倡孝道,这跟他那个时代家庭观念重有关。把这些背景知识加进去,文章就显得丰富一些。不过,写的时候别太用力,不然很容易跑题。

引用原文最好适可而止。有人写心得恨不得把整段原文都抄上去,这就有点过了。引用几句就够了,关键是要围绕这些话展开你的想法。要是觉得自己写得不够好,也不要气馁,多看看别人的优秀作品,慢慢就能找到感觉了。不过,看别人的文章也不能全盘照搬,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论语读书心得感想怎么写(精选8篇)

写读书心得其实挺有感触的,特别是像《论语》这样的经典,很多人可能觉得难下手。其实,不用太紧张,关键得自己琢磨透了才好写。先找一本靠谱的版本,最好是带注释的,不然有些话的意思就不太好理解。比如说“学而时习之”,有些人就以为就是学完就复习,其实这里的“习”还有练习的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论语范文

  •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怎么写(精选8篇)
  •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怎么写(精选8篇)100人关注

    写心得体会其实挺讲究方法的,尤其是针对《论语》这样的经典书籍。刚开始得把书好好读一遍,别急着写,先把那些重要的章节记下来,什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之类的,心里 ...[更多]

  • 论语5到8章读书心得(精选16篇)
  • 论语5到8章读书心得(精选16篇)98人关注

    仔细读了李泽厚的《论语今读》这本书,虽不是大彻大悟,但也触动心灵。《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 ...[更多]

  • 论语关于孝的读书心得(精选16篇)
  • 论语关于孝的读书心得(精选16篇)97人关注

    论语关于孝的读书心得1暑假里,我把《论语》第二十章读完了。在《论语》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孔子。孔子头戴一顶帽子,长头发中有一两根银丝,直直地垂下;孔子的脑袋非常 ...[更多]

  • 2023论语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6篇)
  • 2023论语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6篇)96人关注

    闲来无事,掐指一算,自余去年习《论语》,至今已有一载有余。除过背了“乡党”,“先进”等几篇以外,竟无甚感触。正暗暗哀叹时,周礼不禁触动了我,遂意欲小议周礼。在此不敢 ...[更多]

  • 论语读书心得范文(精选16篇)
  • 论语读书心得范文(精选16篇)96人关注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更多]

  • 论语关于仁读书心得1000字(精选16篇)
  • 论语关于仁读书心得1000字(精选16篇)96人关注

    论语关于仁读书心得1000字1《论语》这本书虽然只是一些只言片语和对话,语录,但却包含了文,史,哲,人生,教育,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内容丰富.《论语》中的一些经典名言 ...[更多]

  • 最新论语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6篇)
  • 最新论语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6篇)95人关注

    最新论语读书心得体会1窗下桌前,我手捧《论语》,如同握着一位挚友之手,与《论语》的点点滴滴渐渐弥漫心间。我陷入了沉思……结缘我永远忘不了九岁生日那一天,姐姐送 ...[更多]

  • 于丹论语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精选16篇)
  • 于丹论语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精选16篇)93人关注

    《论语》的真谛,就是要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我们现代人太需要心灵上快乐的生活了。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标榜说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更多]

  •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6篇)
  •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6篇)93人关注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心得了。千万不能认为读书心得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读书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