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第一心得范文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感 > 观后感

庄子观后感(2篇)

发布时间:2022-05-08 17:20:04 查看人数:59

【导语】庄子观后感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2篇优秀的庄子观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庄子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庄子观后感

【第1篇】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感想体会

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感想体会

在本周的培训中,我们观看了《于丹--庄子心得》,短短的时间内我们细细咀嚼、慢慢品读,通过于丹的讲解,让我们领悟庄子的心境,并与实结合给我们以启迪。

庄子诸子百家之“神人”,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苦,乐在其中。他的文章天马行空,充满了尖酸刻薄的挖苦和讽刺,他能看破功名,不屑利禄,即便是面对死亡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的心境远超于世俗万事对他的束缚,不为斗米、权利所牵绊,唯有内心的安宁才能提升生活的幸福感。

就像于丹列举的例子:生活在快节奏的当今社会,生活、工作难免会遇到磕绊,从而由生一股“无名火”,不断地抱怨、发泄、循环反复形成链条。而适当的自我调节或者心态的调整就可以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所以,人的心界大小决定了其对事物的判断,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每个人的内心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人们常以世俗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以金钱或者权利的标尺去衡量事物的价值,给自己画地为牢,用世俗凡事束缚、牵绊自己。而只有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价值从而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顺应外界,内心又有所坚持,才能在复杂的社会中不迷失自己!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向了外界,却忽视了内心!

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感想体会

人生自古谁无死,生死,是每一个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那么庄子是如何看待生死的?

对于生死,庄子有很多很多相似的故事,比如说他妻子去世的时候鼓盆而歌,这都是大家熟知的故事了,那么庄子说,古之真人不悦生也不畏死,没有觉得说生命在拥有的时候有多么多么可喜,他也不觉得死亡来临的时候有多么多么可怕,他说真正的君子对生死的态度从来是不刻意的,不追问自己从哪里来,也不担忧自己往哪里去,因为生和死只不过是一个形态的变化,这样的态度说起来潇洒,但是贯穿到每一个凡人的生命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庄子里面讲了很多这样的故事,他说呢,有这样几个人,大家活着的时候是好朋友,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个人结伴在一起,后来,这里面子桑户就先死了,孔子听说了,就派自己的学生子贡去帮忙处理丧事,子贡去的时候看见子琴张和孟子反这哥俩,一个在那儿织草帘子要收拾这个灵柩,另外一个在那儿敲着琴,俩人都对着子桑户的尸体唱歌呢,说挺好啊!

你现在已经回到本真了,你看我们还是人,子贡就非常不理解,回去跟他老师说,你看这两个人他们对着好友的尸体这样唱歌,他们到底什么心思啊?孔子当时就说,他们这些人已经没有生和死的边界了,他们完成的是心神跟天地的共同遨游,有没有这个身体形骸对他们来讲是不重要的,所以一个朋友走了,两个朋友就像是送一个人远行那样是一种坦坦然然的相送,其实在这里面他讲了一个道理,就是在这个生命之中,每一个人可以以不同的形态活下去。

以庄子的这种豁达去穿越生死大限,也许在今天是比庄子那个时候更重要的命题,因为庄子那个时候物质太贫瘠了,人的选择太少了,所以活下去会变成一个单纯的愿望,而今天人可能拥有太多的富足,但是在抉择的迷惑中反而会不堪重负,也就是说抉择过多,人生之累相对也多,所以在当下,不仅是抉择生与死,外在的这么一种选择,更重要的是在自己的心灵中让多少有价值的生命能够真正活下去。

其实我们是可以在有生之年真正做到乐生,做到顺应,做到当下的快乐,活好每分每秒,真正到生死大限来临的时候,有一份微笑的坦然,可以面对死亡说,我此生无憾,其实这是我们每一个凡人可以企及的境界,这也就是庄子在今天的一个解读。

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感想体会

《庄子》中讲了许多寓言故事,于丹教授认为,这些寓言故事无论是尖酸刻薄,还是讽刺挖苦,其中的奥秘只有一个,那就是“大道合乎自然”。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事情与事情之间的比较,没有单纯的技巧高下之分,而只有境界优劣之辨,那么这种境界的标准就取自于“大道合乎自然”。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天地大道呢?于丹教授认为,大道无非是一种规则,每一个人年龄不同、境遇不同、学养不同、出身不同,每一个人走过的历练不同、沧桑各异,所以每个人贴合大道之法,只有你自己的,而不能去看别人。庄子最终要提醒人的,是叫做“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谓之倒置之民”。

一个人如果把自己迷失在物质世界中,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性情流失在世俗之中,那么这个人就彻底找不到自己内心真正的价值与力量。当我们为了一个辉煌的目标,或者为了一个诱惑的物质利益,一头扎进去,到最后我们会发现没有退路了。在这个时候,我们才想到,来的时候为什么凭着一种激情,凭着一个目标的吸引,而忘记给自己的退路做一点记号呢?其实这就是我们在大千世界中真正的迷失。

那么人怎么样不丧失?怎么样才能不迷惑?怎么样才能让自己有限的流光真正进入不废大道的自然呢?庄子的看法认为这个世界返璞归真,也就是说要把外在提倡的道德先都少一点。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认为世间所有的道理法规,都应该是人们心中最自然的本真,而用不着任何外在的形式,而代表儒家的孔子却告诉我们,礼仪是非常重要的。于丹教授认为,儒道相生相济,孕育中国人格,儒家教给我们在世间的进入,一个人的自我实现,在土地上扎根,道家教我们在世间的出世,也就是说人格的超越,让我们在天空上有飞翔的翅膀。

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让自己有限的生命,真正进入庄子所说的自然的大道之中呢? 庄子说,虚无恬淡,乃何天德。一个人自己的行为做到虚无恬淡了,让心静下来,不慌乱,这就合乎天德。于丹教授认为,无论是西方的哲言,还是东方的智人,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生命有限,流光苦短,而在天地之间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或儒或道合乎自然大法,最终每一个生命的成全就是这一句话,每一个人的生命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感想体会

【第2篇】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

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

第:《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

如今一走进书店,你会发现关于“怎样面对挫折”、“如何为人处事”之类的书籍比比皆是。这些称之为的“心灵鸡汤”的书籍迎合了当今复杂社会下人们的口味,给予了人们那种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灵慰籍。我读过不少这方面的书,却总觉得空洞乏味,直到我翻阅了于丹的《庄子心得》。

这本书实际上是于丹对《庄子》一书的读后感,她用心地研究《庄子》,通过解读庄子中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结合现代社会的种种现象,循序渐进的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境界:感知已心,淡泊心态,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逍遥得自在。这是一种超理想的境界,需要我们不断反观内心,需要大觉悟才能体会得到。于丹的《庄子心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让我在享受读书这个过程的同时,也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思考,着实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

于丹在书中将庄子的境界和眼光呈现给我们,教我们在这个纷繁芜杂的环境中,应该用“心智”、“感悟”、“逍遥”、“看得开”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这样才能超脱与释然。但是现在的人们,也包括我自己,谁能具备这样的心态呢 我们常常被功名利益所牵绊,不知道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迷迷茫茫,急功近利,在奔波忙碌了一天之后,即使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内心世界却依然空虚,觉不到半点快乐。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被小事所困,与周遭的人也难免有些小疙瘩、小摩擦。可细细想来,其缘由无非是为了一些蝇头小利,有时甚至只是为了逞一时之快。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质询自己的心,是否真的有必要强迫自己做一些不愿意、不快乐的事情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内心,重新认识和审视自己,不和他人攀比,不效仿别人的行为,不盲目的追随流行,试着用庄子的大境界来指引自己,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拥有健康的人生心态和快乐的生活状态。

于丹在书中还提到了一个动态平衡的问题,自行车如果静止摆在那儿的时候,得靠车支架才能立住,两个轮子是立不住的。但是骑起来以后,两个轮子就可以行进,为什么呢 因为它在动态中保持了平衡。动态平衡对于我们的生活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世界在前进,而我们原地不动时,我们会感到失去心理的平衡,尤其是在应对各种挑战的时候。如果我们不断学习,与时俱进,那么这种平衡便很容易达到。我们可以多读书,多接受新的信息,让自己与时代的前进保持同一个步调,发展和提高自己,开阔自己的.眼界,更好的认识自己、涵养自己,通过这样的方式,或许也更容易获得庄子的大境界吧。

读完于丹的《庄子心得》,心灵中仿佛注入了一股清泉,感觉收获颇丰。只要我们坚持自己内心的秉性,不随波逐流,并尽力把自身的潜能激发到最佳状态,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获得超越自我的成功!

第:观《于丹庄子心得——认识你自己》后感

“怎样认识你自己?”千古以来最难得一个命题、斯芬克斯之谜在于丹教授的讲解之后我对这个问题有了重新的认识和理解。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的认知天地万物、增长经验但惟独难以认清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成长过程中人生的变化有太多的阶段。年幼无知、青春懵懂、安度晚年其中各个阶段为什么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又有什么不一样呢,原因很简单我们仅仅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以己之心推断所有的事物。

“只有自己的心清楚了才能够去善待他人。”一个连自己都不能真正认清的人又怎么能去真正认清其他的人呢吗,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常常是好心办了坏事,因为我们自己总是在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强加于人,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然而只有你真正明白什么是你所不欲的之后才能避免施之于人。所以我认为了解别人的首要条件就是了解自己。

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希望能充分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然而有太多的外界因素干扰着我们、左右着我们的思想、蒙蔽了我们看清自己的双眼。正像很多家长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一样,他们总是怕我们受到丁点的伤害而将我们裹在严密的无菌世界里,然而正是这种近似于阻碍的保护使我们无法真正的了解自己,家长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告诉我们该怎么样、怎么样好,而我们习惯了这种逆来顺受之后就忘记了自己思考,丧失了自己摸索的勇气和信心,这样的我们认识的只是家长展示给我们的“自己”。只有走出家长为我们堆砌的堡垒,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真实的世界才能更加了解我们自己。

正如现在的我们,刚刚离开了高中校园走进大学校门,离开家长的保护的我们就像坠落山巅的雏鹰,在奋进尝试中才认识到原来自己也拥有足以翱翔蓝天的翅膀,当我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之后才能真正领略天空的蔚蓝和广袤,也只有这样的天空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

在看过了于丹教授的解读庄子并从新认真的审视自己之后,我深切的认识到只有真正的了解自己之后才明白自己真正的目标,才可以全力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第:庄子心得读后感

在晨读的时候老喜欢把《庄子》这本书拿着读,只是被里面光怪陆离的故事吸引着,当成了志怪类型的书籍。觉得离开我们生活的现实太远太远。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都学过的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那个时候自己的心境太小,不相信有这样大的境界。

稍及年长些,随着个人阅历和见识的丰富。真正到达了黑格尔所说的“正反合”三段式中反的阶段的时候,才发觉自己心理深处真正需要的正是这样的一本书。我时常追问我自己:我所追求的一切,我所放弃的无奈,是否都是随着我的本心而没有违背?是否都值得?知识本身并不是智慧,智慧是通过对问题本身的追问而通达到的一种境界。

读罢此书,我知道《庄子》还只读了个皮毛,或许连皮毛都还没到达,以后的路还长些,还得长久的读下去。

读书笔记:

1.庄子其人

庄子其人不为名利所困,逍遥一生,无牵无挂。虽贫穷至极,但不为困顿所累,庄子告诉我们:“读书人有道德理想而不能实行,这才是困顿。”、“真正的仁人志士不怕生活上的贫困,怕的是精神上的潦倒。”对于物质上的富有庄子告诫我们:“手中有多少金钱,并不能决定它在你心中的分量。”对于不能按照本心生活的人庄子说:“是别人给了我这么多委屈呢?还是我自己看不破名和利呢?”

2.境界的大小

真正的大小不仅仅在于眼界中,而在于心智上。而境界的不同,决定了人们思维的方式。如何获得大的境界呢?打破束缚自己心智的常规思维。而如何打破常规思维呢?问问自己,终其一生,是否看到了自己的本心,看到了自己真正欢欣的东西。而如何看到自己的本心呢?无忧是佛,活在当下。把这个世间天大的事,都把它看下了,而把自己的灵魂放到无限大。

3.如何超越

我们生活的现实无非名利二字,所谓熙熙攘攘利来利往。很多时候我们置身茫然之处,无法看清自己的目的、方向和眼前的权衡。乃是由于我们都已经忘记了自己为什么出发。而要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超越,需要拥有的是一颗空灵的心境,让自己的眼睛敏锐起来,才能在不经意之处发现人生的至极大道。

不同价值观的人,在经历相同的事情时,会得到完全不同的人生感悟。

你需要怎样的价值观呢?第一是理性:人的心中要有一把尺子做人的底线,不能超越这个世界的行为准则。第二是感性:每到一处,每见一个风景,心中便有一种悲悯之情自然发生,一种欢欣之意自然流露。

不要以你自己的价值观去评估这个世界,不要让我们的心中带有成见。

4.怎样认识自己?

离我们最近的东西,往往是最难认知的。而只有我们自己,离我们自己最近了。庄子在《人间世》中告诉了我们一种方法:心斋。也就是养心。是让我们的眼睛,不仅仅看到外在世界的广大,更应该留一份给自己的心灵,去发现自己本初的愿望。第二种方法是:自知之明。不受外部评价的影响,宠辱不惊。

5.路在脚下

无论人生遇到什么样的情况,世界上总有路可走。我们可能极其普通,当内心要有一种人格的力量,它不是彰显外放的才华,它是一种和缓的凝聚力。

6.对于生命的态度

庄子乐生,不惧怕死亡,但也决不去找死。因为,生和死不过是一场生命心态的变化。人的生命可以消耗掉,当人的思想却可以流传下来,对于庄子来说,思想的传承远远胜于一个生命。

7.外化而内不化

庄子认为,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一个人可以外表变得随和融通和放下,但是他的内心要有真正不化的东西。

8.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志

一个人只有释放了自己的本性,顺服自然才能不被疑惑。所谓利令智昏,当利能够令心智混掉,心中就不会再有洞明清澈的智慧,一切迷惑将使得我们改变本初之性。

9.人生的心态

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悲夫! 面对生命,我们要有一种旷达的态度,就是达生。不要太看重外表的东西,因为那只能让自己变得笨拙。人世间真正高明的人,向上可以看透苍天,向下可以看清黄泉,世界万象了然于心,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神色不变,气定神闲。好的心态需要历经三个阶段:忘记名、忘记利、忘记自己。

10.自然之道

人会遭遇太多太多的事情,一切机遇会来,一切风波会走,在每一个机遇中把握自己,这就是庄子所说的合乎大道。

对于人生之规律:前半生不要怕,后半生不要悔。

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

庄子观后感(2篇)

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第:《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如今一走进书店,你会发现关于“怎样面对挫折”、“如何为人处事”之类的书籍比比皆是。这些称之为的“心灵鸡汤”的书籍迎合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庄子范文

  • 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2篇)
  • 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2篇)83人关注

    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第:《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如今一走进书店,你会发现关于“怎样面对挫折”、“如何为人处事”之类的书籍比比皆是。这些称之为的“心灵鸡汤”的 ...[更多]

  • 庄子观后感(2篇)
  • 庄子观后感(2篇)59人关注

    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第:《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如今一走进书店,你会发现关于“怎样面对挫折”、“如何为人处事”之类的书籍比比皆是。这些称之为的“心灵鸡汤”的 ...[更多]

  • 庄子心得观后感(2篇)
  • 庄子心得观后感(2篇)19人关注

    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第:《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如今一走进书店,你会发现关于“怎样面对挫折”、“如何为人处事”之类的书籍比比皆是。这些称之为的“心灵鸡汤”的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