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第一心得范文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读后感

林徽因读后感(8篇)

发布时间:2023-01-27 08:40:02 查看人数:68

【导语】林徽因读后感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8篇优秀的林徽因读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林徽因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林徽因读后感

【第1篇】林徽因传读后感1000字

林徽因传读后感1000字(精选)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林徽因传读后感1000字(精选),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林徽因传读后感1000字1

一直以来,很喜欢读人物传记,早前,也买了很多囤在家里,想着闲暇时候拿来翻阅。今年寒假在家,再次将苏尹的《林徽因传》拿来读,又一次被林徽因那“水墨青花,刹那芳华”所吸引。

女神,在当今世界是个随处可见的名词,也因为太常见,这个词早已经失去了它本来的含义。在那个动荡不安又蕴藏着无数可能的年代里,一些奇异美好的灵魂,用自己的生命完美诠释了这两个字。

其中之一,便是林徽因。

提到林徽因,大多数人惊叹于她的美丽、才情和爱情传奇,但是一个如此美好的生命在世间走一遭,留下的绝不止这些。她是一个美丽的女人,也是一个温柔的母亲;她是感性的诗人,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建筑学家;她是一个被诸多优秀者追捧欣赏的名门淑女,也是一个眼光卓越的传奇女子。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曾骄傲的说过这样一句话:“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分,先求做到友谊的了解。”

这句话,是讲给徐志摩听的。那时,徐志摩疯狂爱上了才刚刚十六岁的林徽因,这跨越辈分的爱恋并不曾让她的父亲惊讶或者阻挠。可惜当时中学才毕业的林徽因虽然情窦初开,却被这感情惊着了,她没有答应。但她的人生却自此和徐志摩有了关系,至徐志摩离世也没有断开。

此时,林徽因已经认识了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这对才貌匹配的少男少女,有了梁启超的极力撮合,并提供一起赴美留学的机会,订婚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情投意合的感情,声名显赫的家族联姻,在那样一个社会背景下,林徽因无疑是幸运的。在与梁思成的恋爱之余,她对未来有一份坚定地憧憬,那就是:学习建筑。确实之后她成了著名的建筑学家。

世人对林徽因的印象更多是四月天浸润的诗词雅秀,忽略了她对建筑学的感情和贡献。她用自己的才能对中国古建筑赋以深刻的解读。除此之外,受她影响而一同选择学习建筑的梁思成,最终成了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不得不说,这是林徽因对建筑学的另一特殊贡献。

毕生钟情于诗的徐志摩对林徽因牵挂一生,而林徽因并没有答应徐志摩,却比谁都了解徐志摩的那份深情和勇气。

林徽因的爱人梁思成对于最终落在自己身上的幸福似乎有些恍惚,他说:“有一个问题,我只问一次---为什么是我?”

林徽因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回答。你准备好听我说了吗?”

合上书本的那一刻,冥思遐想:她的一生,曲折而又传奇。她是诗人,文学造诣让众人惊叹;她是设计师,是新中国国徽的设计者之一;她是建筑师,参与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她才华横溢,被称为“民国第一代才女”。而她,就是林徽因。

林徽因传读后感1000字2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这个清淡如莲的女子,是那个时代的女神。众所周知,这位传奇女子的一生,有着过人的才情和傲人的家世,而最为耀眼的,是那三个与他痴缠的男子。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这是徐志摩为林徽因写下的情诗。他们相遇于年少,爱的火热痴狂,那些字里行间的诗情爱意,是他们之间最深的牵绊。

而与徐志摩的痴醉不同,这个如莲的女子还留着一丝理智,于是她逃了,逃离了那片不属于她的清池。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百转柔肠冷如霜。爱有很多种方式和理由,这里无意责怪谁。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金岳霖为林徽因终身未娶,长期比邻而居,而他去世后,也和林徽因葬在同一处公墓,像生前一样做近邻。

他从来没对她说过要爱她一辈子,也没说过要等她。他只是沉默地,无言地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着这一切。爱她却不舍得让她痛苦选择,因此只得这样沉默。因为,能够说出来,大约都不是真的。

“终于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那些邀约好同行的人,一起相伴雨季,走过年华,但有一天终究会在某个渡口离散。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诺言。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那时候,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林徽因这样写道。

许多年后,她终于明白,世间有这样一种情感,叫做至死不渝。

‘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了,为什么是我?’梁思成曾这么问林徽因。

‘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你准备好听我了么?’林徽因清清淡淡的笑了起来,如是答道。

世间风景万千,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分辨谁是你要的'那杯茶,谁是你沧海桑田的家。

一代才女,携君之手,投身建筑学。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他们颠沛流离,经历了为五斗米折腰的酸辛生活,经历了病痛翻来覆去的折磨,经历了五四运动将文人送到台上的最艰难的时期,但是他们始终面带着微笑,从容淡静,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忱,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事业的执着。

一生走过许多地方,一辈子只陪在一个人身边。你在的时候,你是一切。你不在的时候,一切是你。终究一别千年。我努力地去想,想你的模样。一直到许多许多年后的今天,许多许多年后的我,才明白许多许多年前的你,为什么有那么许多许多的沉默。我想,这就是梁思成一生的宠爱。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原谅匆匆的时光。

林徽因传读后感1000字3

喜欢在晚上净身洁面后沏一杯菊花茶,坐在床上看一阵书,在白落梅行云流水的描述中,是林徽因如诗如歌的一生.初知林徽因是因为一同事偶然说起一代才女和三位杰出男人之间的故事,后逐渐将梁启超之子梁思成,著名诗人徐志摩,学术泰斗金岳霖等人联系起来,兴趣也越来越浓厚,于是产生了解林徽因全部生活的冲动。

林徽因有江南女子的温婉,如白莲般洁净,面容姣好文采出众,在建筑方面有辉煌成就。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有她的一份贡献。这样一位被上帝垂青,集美貌才情事业家庭爱情,近似完美的女人,怎能不让令所有的男人爱慕,女子仰视?

我想林徽因一定是一位完美主义者,徐志摩是她的初恋,在异国他乡极尽浪漫,徐志摩当时已经结婚,林徽因这样传统的女子怎么能够接受这样的爱情,将自己陷入不仁不义之地呢?虽然当时她并不知道徐已经结婚,可这样的经历使她始终对徐的前妻抱有愧疚之心。在临终之前都没有忘记向徐志摩的前妻表示歉意。林徽因出自现实的考虑,选择志同道合的梁思成为终身伴侣,夫妻相扶相携成就事业的巅峰。可以看出不论在何时林徽因始终是清醒的,她永远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始终不愿在世间有愧于任何人。

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预料自己的生命以何种方式结束,徐志摩为赶赴林徽因的一场讲座飞机失事丧生,梁思成在林徽因去世后另娶其学生林洙,而金岳霖为了心中的挚爱终生不娶。这样的结局真是让人深思,我想林徽因那样聪慧的女人或许早已预料到了这一切,她知道徐志摩是她灵魂中的爱人,而她自己是金岳霖灵魂中的爱人,她知道不论她是否还在世这两人永远对她不离不弃。

林徽因就是一位女神,得到的人觉得她和凡人无异,没得到的人始终会以向上的态度去膜拜她。真正的爱情双方无论付出多少都是无怨无悔的,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他们都是幸运的,能遇到并结识这样的女子,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再读《再别康桥》更加深刻的体会徐林那份真挚的情感,林徽因在徐志摩心头激起的千层柔波如同西湖之水。我不禁得为世间情投意合的恋人而感动。

都说女人多思多智必体弱,可惜林徽因早早就病魔缠身,年仅51岁就离开了人世,或许连上天都嫉妒她的才情。在那个时代那些个平凡的过着颠沛流离生活的人,从来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为国为民为世间贡献自己的力量。林徽因为国家做出的成就真是令我们现代人佩服。

我喜欢散文,而每个人的一生都可以是散文,有人一生飘散浑浑噩噩不知所以,有人理性的解决生命中的每一件事,《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便是这样的散文,给人无尽的遐想,如轻缓的音乐潺潺流出。细雨般描述出林徽因的一生。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送给所有的有情人。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涛声依旧,只要我们消除执念,便可寂静安然。愿每个人在纷呈时相中不会迷失荒径,可以端坐磐石上,醉倒落花前。”

林徽因传读后感1000字

【第2篇】林徽因传的读后感

林徽因传的读后感1

林徽因,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她的人生充满着传奇的色彩,作为一代才女,他的作品也备受后人青睐。

在《林徽因传》里,林彬通过大量事例,用清丽的文字,真实地记录了才女,诗人,建筑家林徽因那浪漫而坎坷的心灵历程。

林徽因出身高贵,在一个富足而温暖的家庭长大,形成了她温暖,善良,活泼的性格。加之林父十分疼爱她,带她游遍欧洲,使林徽因自小就立下志愿要以建筑作为一生人的追求。甚至到了宾父法尼亚大学修读建筑系遭受挫折,他也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宾父法尼亚大学不招收女生,林徽因就和美国女生一样报读美术系,选修建筑课程,每天起早贪黑地绘图,学习。林徽因说过:“我曾跟着父亲走遍欧洲,在旅途中我第一次产生了学习建筑的梦想,现代西方的古典建筑启发了我,是我充满了要带一些回国的欲望。我们需要一种能使建筑物数百年不朽的良好建筑理论。”凭着林徽因这种坚定的信念,才使中国后来出现了更为优秀的建筑作品。

林徽因是个坚强,执着的人。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无法阻止她为她的建筑事业献身。抗日战争爆发,林徽因的弟弟林恒壮烈的殉国,林徽因虽然悲痛万分,仍收拾心情继续编写建筑类著作《中国建筑史》,在编写《中国建筑史》时,林徽因的肺痛已越来越严重,经常大口大口的咯血,而她的丈夫梁思成的身体也垮了下去,脊椎病的复发使梁思成的身体撑不住头的重量,夫妇俩把全部心血付诸于建筑,令人感叹,工作是美丽的,林徽因在工作中获得极大地快慰,倾注在创作中的时候,常到忘我的境界。

追求梦想不正应该像林徽因一样吗?人是有思想的芦苇,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独到的思想,才会有不同的思想,人若没有目标没有追求,跟普通的动物有什么区别?林徽因不是普通的才女,若她没有定下目标,立下一个终生奋斗的梦想,他也无法得到如此大的成功。

梦想不是不切实际的概念,作为年轻人,作为国家的希望,我们更应该立下梦想,为梦疯狂,不要再耗费自己的生命,让大学的四年更有意义,更加精彩。

林徽因传的读后感2

你是那一树一树的花开,你是那千山万原的春来,你是那人间四月天。

去年春季,在书店寻找一些实用书籍,在那些纷杂繁乱的书丛中,我第一眼就发现了它。它并不像其他书一样,它的表面是由一朵朵如同蒲公英的白色小花,米黄色的背景更增加了一些素雅,书内有一行行金色小字组成的诗与故事。它的素雅与宁静吸引了我,正如它那不装点的名字——《林徽因传》。

林徽因其人,是个女人,是一位母亲,是一名作家,一名建筑学者,更是一个传奇。林徽因,一个最令人怀念的民国女子。她美艳如花,风华绝代,但她一生中几乎一半时间都在与肺病作斗争,中年以后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她出身名门,但她有一个寂寞的童年,她是一个怨妾的女儿,青年时父亲去世。也许,她的命运是坎坷的,但她那不服输和阳刚的男子气概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世间女子,纷丽多姿。唯独有她,哀怨如诗。

所谓她的梦想,很难说她是幸运的,抑或是不幸。上帝为你关上一扇窗,也许会为你打开一扇门;同样当上帝为你打开一扇门时,亦会关闭一扇窗。十六岁时,林徽因爱上了建筑,这是她认定的梦想,她选择了一个建筑学的丈夫,一同在这个领域探索,她帮助她丈夫撰写《中国建筑史》而没有署名。对于梦想,她甘于受苦,她可以风餐露宿,下坐三等火车,住鸡毛小店,在荒郊野岭里进行考察。她的毅力与坚持令我深感折服。梦想路上,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所谓她的爱情,提到林徽因三个字,人们都会想到她的爱情史,她是四角恋的主角,徐志摩为她抛废发妻,哲人金岳霖为她终身守候,而建筑学家梁思成呵护了她一辈子。像《致橡树》中痴情的鸟儿,金岳霖为她痴恋一生;像那送来清凉的源泉,徐志摩为她无私舍弃;而只有梁思成陪伴了她一辈子。爱情是一朵太阳花,太阳是理智,而没有理智的爱情就像失去阳光的花儿,很快就会萎谢了。所以梁思成成为了她理智的选择,爱情的鲜花变成了婚姻的硕果。爱情常常承受不起生命的重量,一些女子为其钟爱的男子殉了情,殉了一生。可林徽因是理智的,她选择了梁思成。爱情路上,内心强大,理智选择,幸福之路亦会开启。

有这样一种美丽,逾越过漫长的时空,依旧定格在回眸的那一瞬间,有一种聪慧,绕过荆棘的黑暗,依然徜徉在自己的心灵静思。这就是我认识,我感悟出的最真的林徽因。

她走过的地方,有一树一树的花开,回望遥望的那一夜,星密密的挂在静谧的天空上,听了她的故事,读过她的诗,怀念她的容颜,还有她那“刀子嘴豆腐心”的性格......我与她邂逅在那温暖的书中,为她感动而骄傲。世间女子,独她。

林徽因传的读后感3

寒假终于有点自己的时间了,就翻开了《林徽因传》,我一气呵成看完整本书用了一个半小时,因为这本书的主人公深深地吸引着我,我被林徽因这个才女的一生吸引着。看完以后,我开始查阅关于林徽因的资料和照片,然后又用两天时间精读了一遍,一个清晰的最有才情最纯净的女子伴随着江南的烟雨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这样的女子是我所钦佩的,我称之为女子,而不是女人,也不是女士,是对林徽因的尊敬和爱戴,如她的学生称之为林徽因先生一样。她几乎标志一个时代的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她让我钦佩的地方有三点:一是才情,文学和建筑学上的建树无人能比,清华大学的教授,参与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等等。二是容貌和气质,恬静、飘逸、清丽、婉约、理性,坚韧、真诚,做女人应该是美丽的。三是理智同时又率真的个性,最初我知道林徽因是因为徐志摩,似乎还对林徽因有点偏见,真正了解了她的情感世界,对她的个性非常欣赏,爱了就是爱了,决断就是决断,敬慕就是敬慕,选择了就不动摇。真性情的女子赢得了真爱。

做女人做到这样也就是极致了,纯净、有才情。我们这些女人永远做不了林徽因的成就,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品位高尚一些,纯净一些,有点小才情,做有点小清高的女子。独特的气质与修养是女人永远美丽的根本所在。一个真正的有才情的女人是灵性与弹性的结合,既有“知识女性”的大气,又有平凡女人的温婉;既有职场女性的干练,又有普通女人的细腻。她们不仅能够征服男人,也能够吸引女人。

美貌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消逝,而女人内在的才情却能够与时俱进,历久弥香。爱读书、爱思考、爱艺术,生活乐观、心地善良、为人豁达是才情女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女子要有女子的高贵,有突出的个性、丰富的内心、高雅的情趣和高尚的品德,才会永远美丽。

人生就是修炼,修身养性,用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情,好好教学、静心读书、唯美舞蹈、真诚待人,说的是我,做不了林徽因,做最美丽的自己。

林徽因传的读后感4

林徽因,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她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家和作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在上世纪曾经掀起极大的轰动,被许多男子当做那朵梦中期盼的白莲。而她更是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也让金岳霖默默记挂了一生。而我们在惊叹的同时,也不禁发问:林徽因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子,能让徐志摩等这些才子被深深折服呢?

《林徽因传》这本书生动的描述了林徽因传奇的一生,从她的`出生,到与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男子的邂逅及去世,让我们自由地穿梭在历史之间,与那些历史人物倾心交流,互诉心声。而作者优美的文字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

综观林徽因的一生,虽然传奇,却也平淡,这个风华绝代的女子并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掀起太大的风浪,她始终是大海中的一朵漂亮的浪花,无需雄伟的气势,也无需宽广的胸怀,只愿做那一朵小小的浪花,只要可以禁得起风浪,安详的飘荡在大海中,便足矣。我有时会想:假若林徽因并没有随父离开那个江南小镇,也许她的人生将会从此改写,没有徐志摩,没有梁思成,亦没有金岳霖,也许她会生活在一栋古宅里,守着一树一树的花开,与凡夫一起平淡的日子,也许他并不是她的最爱,但他会在她冷时给她一个温暖的怀抱,会在她伤心时给她一个坚实的肩膀,她会与他一起在夏日的树荫下乘凉,在夜空下数着满天的繁星,而他的目光则一直追随着她,不离不弃。可是上天注定不会给林徽因一个单调的人生,不会让她绝美的容颜淹没在尘埃里,所以林徽因注定不会是一个平凡的女子,她必定会有一个波折的人生,她必将在历史上留下辉煌的一笔。

林徽因一生中爱了三个男子,爱得深沉,也爱得平静。徐志摩为了她多次在康桥上徘徊,只为能见她一面;梁思成与她携手走过风雨人生;金岳霖为了她终生不娶。这足已说明林徽因的魅力之大。其实当时在许多人看来,徐志摩与林徽因才是最配的一对,印度大文学家泰戈尔当年到访中国最欣赏的就是徐志摩与林徽因,他曾多次想为徐志摩与林徽因牵线,但都被林徽因婉拒,其实林徽因又何尝不知道自己最爱的是徐志摩,可徐志摩却给不起她想要的生活。选择徐志摩,意味着过诗情画意的日子;选择梁思成,意味着过细水流长的日子。林徽因要的终是安稳的日子,所以她注定与徐志摩擦肩。琴棋书画诗酒花再美好,也比不上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安稳,林徽因是个现实的女子,所以她明白梁思成虽然不是她最爱的,却是最适合她的。对于徐志摩,她只能默默的祝福他能找到更适合他的女子。林徽因没有错,她并没有义务,也没有责任对徐志摩负责,她只是想让自己过得美满,幸福,这并没有错。

有人说,她是个理智的女子,不管面临怎样的诱惑,最后都可以全身而退;也有人说,她是个冰洁的女子,所以无论人世如何变迁,她都有着漂亮的容颜。

几场梅雨,几阵荷风,江南又在烟雨中变得迷离。撑一把油纸伞,穿一袭白衣,行走在青石小巷,江南还是当年的江南,可当年那个白莲一般的女子却不知去向。她去了哪儿呢?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林徽因传的读后感

【第3篇】林徽因传读后感

林徽因传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林徽因传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林徽因传读后感1

“一起流动成了一种莫可名状的情绪,久久弥漫在她的心中。多年以后徽因才明白,这莫可名状的情绪就是诗意。这诗意的阳光伴随着她,映照了她的一生”。——题记

林徽因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引领中国女性人格魅力的女性之一。她的光彩不仅仅在于伴随徐志摩的光晕流彩于世,闻名于大家,更在于她卓越的诗情,本真的生命原色和优秀的建筑才华。她是旷世才女,是美的化身,是“五四”激情诗意的表现。她的出生是那个时代的幸运,而那个时代因为孕育了她得以更完美的演绎。

令人可叹的是,在传统中国意识形态下女性总是作为男人的附庸而被世人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就连林徽音这样的大家也不例外!她被世人的了解更多淹没在徐志摩的桃色里,因而多了分暧昧,多了份神秘。但林徽因是超俗的,她用诗情和才华证明了一个大写的女人。她用沉默和行动使流言蜚语在那个时代和后来的时代不攻自破。

林徽因因了独特的求学背景,中西合璧的知识素养以及优越而开明的家庭环境促成了她不走寻常路的外部条件,但是这些也只是那个时代一少部分女人的共同背景。其决定作用的当然与林本身的聪慧、勤奋是分不开的。

一帆风顺的事业和美满幸福的婚姻,优越舒适的生活,广博的见闻以及首屈一指的社会地位,所有的这一切都不足以让我羡慕,让我佩服并感动的在于她独立的思想意识。正是基于这种不受传统观念束缚的意识形态,才有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林徽因。她敢于在旧家庭里汲取新科技、新思想,她勇于在洋文里发掘一片属于自己的心灵独处的空间,她擅于在爱情中保留自主独立,她擅于在家庭琐事中培养诗意的留白。她不光仰视圣人的睿智儒雅也俯拾平民的艰辛并酿成一坛醇香的《窗》,她用毕生将爱、美、艺术融化于冷暖适宜、芳香四溢的《人间四月天》,从而留下了“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美谈。

作为扑朔迷离爱情猜想的主角,林徽因一直保持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判断。不管对于情窦初开时的徐志摩,还是痴情一片的金岳霖,林徽因都保持一贯的本真作风,一直把复杂的情感交于心来抉择,所以才有后来不悔的回顾。林徽因用车站、站长、过客来比喻丈夫梁思成、她自己和金岳霖的关系再恰当不过。车站有四通八达的轨道但终归于站长,而站长常常因为过客而惊奇和吸引注意力。这样一位美丽、优雅、知性、善良的女人有用生命来爱的丈夫,有蓝颜知己徐志摩,有一生钟情于她的金岳霖,还有好朋友沈从文都不足为怪。因为她集天地灵秀于一身,日月精华于一体,就像她所喜爱的建筑一样,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作品。谁人又不爱?谁人不喜欢呢?

本书具有可观的文学性,是文艺性、文学性的传记著作。

林徽因传读后感2

很早就知道林徽因,知道她是一位才女,知道徐志摩对她的爱恋,知道她是梁思成的夫人,知道金岳霖因爱恋她而终身未娶,知道她于五十年代早逝。但她的才,表现在什么地方,我不了解;她与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之间的情感纠角怎样,我不了解。对于她五十年代早逝,我竟然在心底里为她庆幸:她这样的人,到了“文革”,估计会受到很大的冲击甚至非人的折磨;早逝,未必是件坏事。周迅主演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好象是在为林徽因作传,但因不喜欢周迅沙哑的声音,也没有去看。所以,对林徽因,我仅仅停留在“知道有这么一个人”的水平上。

在图书室偶然看到一本张清平著的《林徽因传》,仔细阅读之后,惊叹世间竟有这样的女人,集美丽、才华、骄傲,也集热爱与事业于一体。林徽因,这位出身名门,兼具文学 家的敏锐与建筑学家的缜密,在中国文学史上和建筑史上都颇有建树的才女,是一个站在塔尖上的女人,是一个用一生追求自由、双脚一直在行走的女人。林徽因的生命是短暂的,她只活了五十一岁。然而她的生命又是灿烂的、夺目的。她不仅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散文、小说和戏剧作品,奠定了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而且作为女建筑学家,她亲自主持并参与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对保护中国的古建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读后感《林徽因传读后感》。她的美丽有目共睹,众人称羡;她才思敏捷,分析、评论 头头是道,这一点令许多男士自叹弗如。现代建筑学的奠基人,她的丈夫梁思成曾说过:“文章是老婆的好,老婆是自己的好”。她又是骄傲的,她不流俗,不惧权贵,有着知识分子的高贵的灵魂。

民国初年,乱世纷争,却有这么一位才女横空出世。我欣赏的林徽因,不做作、不娇情,尽管出身于名门望族,但她没有丝毫贵族习气,待人接物落落大方,和任何人都能相处融洽。她不追求浮华,也没有去走捷径,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在人生道路上跋涉着。否则以她的才学和美貌,她完全可以过另一种生活。八年抗战她一直在颠沛流离中度过,贫困与疾病始终困绕着她,然而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仍然坚强地乐观地面对生活,孜孜不倦地钻研着她的学问。为了考察古建筑,她和梁思成深入荒野山乡,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获得了第一手资料,为研究和弘扬中国的古建筑 尽了心血,以至于五十一岁便因肺病离开了。

世上有一种美总是让人难以忘怀,纵然已被时光覆盖,当你再一次翻开它的时候,仍然掩不住它的烁烁光华,让后人为之赞叹,而林徽因就是这样的人,她就是拥有着这样美丽光华的人。

林徽因传读后感3

一直以来,很喜欢读人物传记,早前,也买了很多囤在家里,想着闲暇时候拿来翻阅。今年寒假在家,再次将苏尹的《林徽因传》拿来读,又一次被林徽因那“水墨青花,刹那芳华”所吸引。

女神,在当今世界是个随处可见的名词,也因为太常见,这个词早已经失去了它本来的含义。在那个动荡不安又蕴藏着无数可能的年代里,一些奇异美好的灵魂,用自己的生命完美诠释了这两个字。

其中之一,便是林徽因。

提到林徽因,大多数人惊叹于她的美丽、才情和爱情传奇,但是一个如此美好的生命在世间走一遭,留下的绝不止这些。她是一个美丽的女人,也是一个温柔的母亲;她是感性的诗人,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建筑学家;她是一个被诸多优秀者追捧欣赏的名门淑女,也是一个眼光卓越的传奇女子。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曾骄傲的说过这样一句话:“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分,先求做到友谊的了解。”

这句话,是讲给徐志摩听的。那时,徐志摩疯狂爱上了才刚刚十六岁的林徽因,这跨越辈分的爱恋并不曾让她的父亲惊讶或者阻挠。可惜当时中学才毕业的林徽因虽然情窦初开,却被这感情惊着了,她没有答应。但她的人生却自此和徐志摩有了关系,至徐志摩离世也没有断开。

此时,林徽因已经认识了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这对才貌匹配的少男少女,有了梁启超的极力撮合,并提供一起赴美留学的机会,订婚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情投意合的感情,声名显赫的家族联姻,在那样一个社会背景下,林徽因无疑是幸运的。在与梁思成的恋爱之余,她对未来有一份坚定地憧憬,那就是:学习建筑。确实之后她成了著名的建筑学家。

世人对林徽因的印象更多是四月天浸润的诗词雅秀,忽略了她对建筑学的感情和贡献。她用自己的才能对中国古建筑赋以深刻的解读。除此之外,受她影响而一同选择学习建筑的梁思成,最终成了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不得不说,这是林徽因对建筑学的另一特殊贡献。

毕生钟情于诗的徐志摩对林徽因牵挂一生,而林徽因并没有答应徐志摩,却比谁都了解徐志摩的那份深情和勇气。

林徽因的爱人梁思成对于最终落在自己身上的幸福似乎有些恍惚,他说:“有一个问题,我只问一次---为什么是我?”

林徽因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回答。你准备好听我说了吗?”

合上书本的那一刻,冥思遐想:她的一生,曲折而又传奇。她是诗人,文学造诣让众人惊叹;她是设计师,是新中国国徽的设计者之一;她是建筑师,参与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她才华横溢,被称为“民国第一代才女”。而她,就是林徽因。

林徽因传读后感4

昨日读完白落梅著的林徽因传,很是感动和深思。

林徽因是个什么样的人,书中是这样子总结的,这样的女子当养在深闺中,当花草为邻,当诗书作伴。然而一切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般,她热爱烟火人间,渴慕与世俗为伍,愿为事业献身。她虽洁净出尘,喜爱浪漫,可她不清高遗世,她向往烟火、惧怕孤独。

她在临死的时候要求见张幼仪和徐志摩的孩子一眼,是她一生对徐志摩的愧疚、牵挂与爱。比起陆小曼,林徽因是太过清醒,还是太过懦弱?又或许真的如她自己所说,是爱徐志摩还不够多?陆小曼未来徐志摩,决然离开丈夫,敢于承受世俗诸多压力,纵是万箭穿心亦要和他在一起。而林徽因明明深爱,却假装轻描淡写,不肯对人提起。她甚至冷静地说过一句话:“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真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而徐志摩相比却对爱有了勇敢的承担,他说过,“我这一辈子只那一春,说也可伶,算是不曾虚度。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

人与人不同,两个相爱的人分开后,一个极力想要擦去过往痕迹,另一个则想珍藏曾经的美好。谁都么有错,只是对待人生的方式不同而已。但我觉得,这只能说明林比任何人都清楚什么是她真正想要的人生和生活,梁思成母亲俨然当时已经对林有了很大的意见,不同于徐对待生命的洒脱,林是一个官宦家族出身,为了日后的生活和人生她更要隐藏心中的真实想法,要不也不会在临死时见徐的孩子。

看完此书,我心久久不能平静,林的一生确实耐人询问,真因为对她的人生我自身有强烈的理解和所谓的同样的轨迹下行走的引子。我更加希望多的了解她,她对待感情的冷静和对待事业的渴望。

她是清醒的,她是世俗的,她却也是浪漫的。这都是她,不是很纯粹,但是让人品味,我曾一直把她当榜样,我将还视她为我的榜样,我是多麽的渴望去读她些的每一首诗。她创造的每一个作品。

也许在一天的时间内就读完你的一生,也许因为白作者的影响,自己眼中一直噙着泪,这对你来说不公平。你如白莲一样的人生,做到了生如夏叶之绚烂,死如秋叶之精美。你对待人生的修行自是很洒脱和安静,我不该带着丝毫雨丝搬的心情。抱歉没有好文采来描述我对您的喜爱,我多麽希望自己也如您般写出自己的人间四月天,我多么希望可以用如您一般坦然乐观之心态,描述每一次人间的变故和情感。但是我却做不多,我只想在您死后的56年来临的时候,告诉您,我懂你。

林徽因传读后感5

谈起她没有人不为她的美貌和才华所感动和钦佩,她是创造了沙龙,又走出了沙龙的女人,她就是林徽因。

在张清平为她撰写的自传中提到了她的一生,即她的爱情、婚姻以及在建筑和绘画方面惊人的天赋。最为感动的地方就是,在战争国破家亡和自己疾病缠身的时候,依然能够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在为学生授课的时候,纵然痛苦让她难以忍受,但她还是依然享受着这短暂的美好时光。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就是,在与自己的丈夫梁思成去考察的时候能够忍受艰苦的环境,跋山涉水。这使我对这位出身于书香门弟的女子有了更深一层的印象。敬佩她的从容,敬佩她的乐观,敬佩她能够时刻为他人着想。

在建筑和绘画方面她也是有着惊人的天赋和成就。从一开始与自己的丈夫选择了建筑学,就注定了他们与建筑结下了不结之缘。当然,一开始由于各种原因,她选择了学习美术,但同时她也选修了建筑学。在国外四年求学的日子里,她被自己的老师和同学所认可,同时也奠定了她自己和梁思成的美好姻缘。

在著书立说和教书育人方面她也有着不小的成就。在与梁思成成婚以后,夫妻两在清华建筑系任教,她讲课生动形象,毫不枯燥乏味。有时候,她就让学生在自己家里上课。由于建筑学是新开的课程,学生们没有可以借阅的参考资料,她就把自己家里的书借给学生们看,他们为祖国培养了第一批建筑系的才子。同时,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她都不忘记看书读书,与此同时,她也写了很多诗和小说,比如《你是人间四月天》,《那一晚》,《一天》,《九十九度中》,《笑》,《激昂》,《昼梦》等等。在这一方面她称的上是才华横溢,奠定了自己才女的地位。

在人际交往方面,她也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不论是在美国还是回国之后,她志同道和的朋友特别多。在每次与金岳霖,徐志摩,沈从文等人的交谈之中总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任何时间总能保持乐观,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不愿意麻烦别人。

在感情方面她也是有着一段传奇的人生。不管是徐对她热烈的追求,还是金对她的爱,还是后来成为自己丈夫的梁,她敢于追求自己的真爱,最终选择和梁在一起走完了自己传奇的一生。在每个人的一生中,我们要面临许许多多的选择,无论是事业还是爱情,往往每一次选择,都需要莫大的勇气,因此勇于选择,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才是我们真正所需要的。

林徽因的一生既是传奇的一生,也是“平凡”的一生。在成就方面她是一个成功的女人,她给后代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她是一个女人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不管是在爱情上,还是她终生所追求的事业上,从这一点上来说,她又是“平凡”的。对于我们每一个平凡的,普通人来说,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才能像她一样,得到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林徽因传读后感6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这个清淡如莲的女子,是那个时代的女神。众所周知,这位传奇女子的一生,有着过人的才情和傲人的家世,而最为耀眼的,是那三个与他痴缠的男子。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这是徐志摩为林徽因写下的情诗。他们相遇于年少,爱的火热痴狂,那些字里行间的诗情爱意,是他们之间最深的牵绊。

而与徐志摩的痴醉不同,这个如莲的女子还留着一丝理智,于是她逃了,逃离了那片不属于她的清池。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百转柔肠冷如霜。爱有很多种方式和理由,这里无意责怪谁。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金岳霖为林徽因终身未娶,长期比邻而居,而他去世后,也和林徽因葬在同一处公墓,像生前一样做近邻。

他从来没对她说过要爱她一辈子,也没说过要等她。他只是沉默地,无言地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着这一切。爱她却不舍得让她痛苦选择,因此只得这样沉默。因为,能够说出来,大约都不是真的。

“终于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那些邀约好同行的人,一起相伴雨季,走过年华,但有一天终究会在某个渡口离散。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诺言。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那时候,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林徽因这样写道。

许多年后,她终于明白,世间有这样一种情感,叫做至死不渝。

‘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了,为什么是我?’梁思成曾这么问林徽因。

‘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你准备好听我了么?’林徽因清清淡淡的笑了起来,如是答道。

世间风景万千,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分辨谁是你要的那杯茶,谁是你沧海桑田的家。

一代才女,携君之手,投身建筑学。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他们颠沛流离,经历了为五斗米折腰的酸辛生活,经历了病痛翻来覆去的折磨,经历了五四运动将文人送到台上的最艰难的时期,但是他们始终面带着微笑,从容淡静,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忱,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事业的执着。

一生走过许多地方,一辈子只陪在一个人身边。你在的时候,你是一切。你不在的时候,一切是你。终究一别千年。我努力地去想,想你的模样。一直到许多许多年后的今天,许多许多年后的我,才明白许多许多年前的你,为什么有那么许多许多的沉默。我想,这就是梁思成一生的宠爱。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原谅匆匆的`时光。

林徽因传读后感7

这本书是校讯通书香班级活动教师启明星奖的奖品,在我办公室的书柜里静静地躺了两个月。初次看到这本书时,富有诗意的书名,清新淡雅的封面吸引了我的目光,翻看了几页就再也没有时间去阅读,这本书就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寒假终于有点自己的时间了,就翻开了这本书,我一气呵成看完整本书用了一个半小时,因为这本书的主人公深深地吸引着我,我被林徽因这个才女的一生吸引着。看完以后,我开始查阅关于林徽因的资料和照片,然后又用两天时间精读了一遍,一个清晰的最有才情最纯净的女子伴随着江南的烟雨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这样的女子是我所钦佩的,我称之为女子,而不是女人,也不是女士,是对林徽因的尊敬和爱戴,如她的学生称之为林徽因先生一样。她几乎标志一个时代的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她让我钦佩的地方有三点:一是才情,文学和建筑学上的建树无人能比,清华大学的教授,参与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等等。二是容貌和气质,恬静、飘逸、清丽、婉约、理性,坚韧、真诚,做女人应该是美丽的。三是理智同时又率真的个性,最初我知道林徽因是因为徐志摩,似乎还对林徽因有点偏见,真正了解了她的情感世界,对她的个性非常欣赏,爱了就是爱了,决断就是决断,敬慕就是敬慕,选择了就不动摇。真性情的女子赢得了真爱。

做女人做到这样也就是极致了,纯净、有才情。我们这些女人永远做不了林徽因的成就,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品位高尚一些,纯净一些,有点小才情,做有点小清高的女子。独特的气质与修养是女人永远美丽的根本所在。一个真正的有才情的女人是灵性与弹性的结合,既有“知识女性”的大气,又有平凡女人的温婉;既有职场女性的干练,又有普通女人的细腻。她们不仅能够征服男人,也能够吸引女人。

美貌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消逝,而女人内在的才情却能够与时俱进,历久弥香。爱读书、爱思考、爱艺术,生活乐观、心地善良、为人豁达是才情女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女子要有女子的高贵,有突出的个性、丰富的内心、高雅的情趣和高尚的品德,才会永远美丽。

人生就是修炼,修身养性,用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情,好好教学、静心读书、唯美舞蹈、真诚待人,说的是我,做不了林徽因,做最美丽的自己。

林徽因传读后感8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声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换。——林徽因

时光微凉,那一场远去的往事被春水浸泡,秋风吹拂,早已洗净铅华,清绝明净。小院里润湿的青苔上,一柄泛黄的油纸伞,遮住了低过屋檐的光阴。谁还记得,曾有个女子,在这个季节,悠悠走过人间四月天。

她就是林徽因,那个让徐志摩爱了一辈子,让梁思成宠了一辈子,让金岳霖记挂了一辈子,以及让世界所有男子期盼一辈子的女子。

那年四月,林家大院的一声啼哭,让所有人绽开了笑脸,林徽因诞生。祖父欣喜的看着她,郑重的为她取名: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从此以后这个诗意的名字被历史永远的记住。

林徽因六岁来到北京,进入京师学堂读书,十二岁全家迁往天津,林徽因独身一人留在北京读书。十三岁,林徽因初见梁思成,十五岁,林徽因随父亲来到英国,在康桥见到了徐志摩,十六岁,她毅然回国,与梁思成成为当时的佳人才子。十八岁,她与梁思成在温哥华完婚,从此开始了浪漫的人生之旅。

她跟随梁思成,在加拿大读完课程,两人又双双回到北大任职,同时,她发现了自家对建筑狂热的喜爱。后来,她为云南大学设计宿舍,再后来,还参与设计了国徽。

她一生经历了战火时代的洗礼,病痛的折磨。她在病榻上写诗,带着残弱的身躯四处考察,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最后,她在同仁医院安然病逝。

有人说,林徽因一直活在四月天,无论百花盛开,还是秋叶凋零,她始终有着不会老去的容颜。

是的,她经历了所有女子梦寐以求,但求之不得的一生,她在波涛中安然前行,从山温水暖的江南到气势磅礴的北京,从浪漫柔情的康桥到小桥流水的宋家庄,从温婉的诗人到坚强的建筑学家。

可是,人们只有看到了她光彩的一面,又有谁明白她的苦楚?她在康桥的犹豫不决,伤痛欲绝谁能看得到?她在病榻上卧听风雨的孤独寂寞谁能感受到?她拖着病躯奔走于山林之中谁又做得到?

她的光彩,是付出了一生发出的光,是经营了半生的偶然。

人只有将寂寞坐断,才可以重拾热闹,把悲伤过尽,才可以重见欢颜,把苦涩尝遍,就会自让回甘。

当我们回首历史,并不只是看到一个绝世女子,一个建筑学家,而是看到一种精神,一种永不磨灭的精神,熠熠闪光。

时光学会了沉默,因为它懂得,再完美的故事也要散场,但林徽因——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声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换。

林徽因传读后感9

你是那一树一树的花开,你是那千山万原的春来,你是那人间四月天。

去年春季,在书店寻找一些实用书籍,在那些纷杂繁乱的书丛中,我第一眼就发现了它。它并不像其他书一样,它的表面是由一朵朵如同蒲公英的白色小花,米黄色的背景更增加了一些素雅,书内有一行行金色小字组成的诗与故事。它的素雅与宁静吸引了我,正如它那不装点的名字——《林徽因传》。

林徽因其人,是个女人,是一位母亲,是一名作家,一名建筑学者,更是一个传奇。林徽因,一个最令人怀念的民国女子。她美艳如花,风华绝代,但她一生中几乎一半时间都在与肺病作斗争,中年以后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她出身名门,但她有一个寂寞的童年,她是一个怨妾的女儿,青年时父亲去世。也许,她的命运是坎坷的,但她那不服输和阳刚的男子气概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世间女子,纷丽多姿。唯独有她,哀怨如诗。

所谓她的梦想,很难说她是幸运的,抑或是不幸。上帝为你关上一扇窗,也许会为你打开一扇门;同样当上帝为你打开一扇门时,亦会关闭一扇窗。十六岁时,林徽因爱上了建筑,这是她认定的梦想,她选择了一个建筑学的丈夫,一同在这个领域探索,她帮助她丈夫撰写《中国建筑史》而没有署名。对于梦想,她甘于受苦,她可以风餐露宿,下坐三等火车,住鸡毛小店,在荒郊野岭里进行考察。她的毅力与坚持令我深感折服。梦想路上,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所谓她的爱情,提到林徽因三个字,人们都会想到她的爱情史,她是四角恋的主角,徐志摩为她抛废发妻,哲人金岳霖为她终身守候,而建筑学家梁思成呵护了她一辈子。像《致橡树》中痴情的鸟儿,金岳霖为她痴恋一生;像那送来清凉的源泉,徐志摩为她无私舍弃;而只有梁思成陪伴了她一辈子。爱情是一朵太阳花,太阳是理智,而没有理智的爱情就像失去阳光的花儿,很快就会萎谢了。所以梁思成成为了她理智的选择,爱情的鲜花变成了婚姻的硕果。爱情常常承受不起生命的重量,一些女子为其钟爱的男子殉了情,殉了一生。可林徽因是理智的,她选择了梁思成。爱情路上,内心强大,理智选择,幸福之路亦会开启。

有这样一种美丽,逾越过漫长的时空,依旧定格在回眸的那一瞬间,有一种聪慧,绕过荆棘的黑暗,依然徜徉在自己的心灵静思。这就是我认识,我感悟出的最真的林徽因。

她走过的地方,有一树一树的花开,回望遥望的那一夜,星密密的挂在静谧的天空上,听了她的故事,读过她的诗,怀念她的容颜,还有她那“刀子嘴豆腐心”的性格......我与她邂逅在那温暖的书中,为她感动而骄傲。世间女子,独她。

林徽因传读后感10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民国的才女们大都如烟花一般绚烂,让人难以忘怀们她的美丽。徽因便是如此,相信,后世之人都不会忘记当年的那段倾城之恋……

翻开《林徽因传》,徽因的一生,离不开三个男人。可是,使我最有感触的那个人,不是最终抱得美人归的梁思成,也不是风流倜傥的诗人徐志摩,而是鲜为人知,默默无闻的金岳霖!

徽因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三个痴情的才子围绕着她。建筑学家梁思成与她结为伉俪,厮守半生;多情诗人徐志摩肯为她与原配离婚决裂,甚至为她的一场讲座匆忙赴约而英年早逝;而执着缄默的金岳霖则深情地默默守护了她一生,不动声色,终身未娶!

徐志摩说:“我将于茫茫人海,访我一灵魂伴侣……”曾经沧海难为水,什么是灵魂伴侣。我想,金岳霖的灵魂伴侣就是林徽因了吧!而且是唯一的一个!一起爱上徽因的三个男子,梁思成在林徽因去世后又续娶了学生林洙,徐志摩追求徽因失败后又与陆小曼结下了另一段尘缘。金岳霖,这个看起来内敛甚至有点木讷的男人,只有他将自己对林徽因的感情悄悄地埋于心底,而默默地一个人孤独终老。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金岳霖用自己的理智以驾驭自己对林徽因强烈的情感,他对林徽因说;“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于是他选择了退出,此后三人终生为友,金岳霖总喜欢与他们毗邻而居。梁家每周几乎都有文学沙龙,而金岳霖总会是座上宾,他们志趣相投,交情甚笃。据说,每次林徽因与梁思成闹矛盾时,总会不约而同去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去裁决。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徽因,最终还是辞世而去。葬礼上,金岳霖的泪水,就没有停过。他为徽因写下了那幅让人永远记住的挽联:读后感·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徽因去世后,金岳霖再也不能伴她左右,孤独的他只能依靠美好的回忆度日。有一天,他把从前所有的老朋友全都请到北京饭店里,请的时候他没有交代理由,老朋友也不知为何故!直到宴席开始了,他才举起了手中的酒杯,平淡地说:“今天,是徽因的生日!”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为他的痴情默默地流泪!

金岳霖的晚年是和徽因的孩子们一起度过的。他们亲切地叫他“金爸”,他们知道这个缄默的老男人为他们妈妈付出了自己毕生的感情了。元好问有词云: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金岳霖,他默默地对徽因用自己的一生,来作为最美的答案,诠释了这个情为何物这个问题……

林徽因传读后感

【第4篇】《林徽因传》读后感800字

我的女神——读《林徽因传》有感

长长的路上,我正走向一处绵延的山谷。

长长的路上,我正追寻一处绽放的美丽。

——题记

静静地坐在图书馆内那靠窗的位置,慵懒地翻着古朴泛黄的书。明澈的天没有一片白云,空明清新,仿佛坠落在春之漩涡里,为这美好设置了靓丽风景。

指尖轻轻触碰页脚,淡软的阳光随意倾斜的在地上成为那形状不一的光斑,镌刻了那蔷薇里的青春。远处山坡上满树的绿叶与阳光完美的融合,仿佛空气中隐隐有暗流涌动。

那在空气中飘荡而轻盈的香味牵起我的手,来到了那漫延的山坡。

轻轻坐在绿叶铺成的山坡上,望着那满天的绿意覆盖了阳光,映下细碎的泛着绿莹的光束,在时光的罅隙里迎着风跑。长长的睫毛上飘落着片片雪白,点缀了整个世界。

我心惊

原本晴朗的天空刹那被一片雪白所遮掩,纷纷扬扬,如初春的蒲公英带着遥远的梦想飞向远方。我慢慢站起身,想追寻那抹白的源处。我扑向天空,拼尽全力想抓住它的身影。我转身,才发现满山的小树开的都是这种花,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桐花。

第二天我又来到这个山谷。随行的还有一本林徽因的传记。

此时此刻,所有的花苞都应时开放,比昨天还要壮美。澄净的天空仿佛下了一场花瓣雨,如梦如幻。一些花瓣落到了书上,与那林徽因的姣容融合了一起,美轮美奂。我轻轻翻开那本传记,走进了林徽因的一生传奇。

1904年.那个绿树浓阴的六月,那个古老悠长的杭州小巷,她来到了这个陌生的世界。微熏的气息在枯燥的空气中蠢蠢欲动。这天,林长民的长女(林徽因)呱呱落地。岁月流逝之快,转身她就变成了妙龄少女,远渡重洋学习,冥冥中遇到了她一生中重要的人——徐志摩。在花开的四月,他成了她的初恋。可她是林徽因啊,一个在任何都充满理性的女人,在爱情这等终身大事前还是要再三慎重的。最终,她果断地嫁给梁思成,从未后悔过。她并没有因此与徐志摩绝交,而是成为很好的知己,这是一个大度且重情义的女子。其实俯瞰历史长河,可以发现林徽因这一生被爱慕的人实在太多。她让徐志摩回忆了一生,让梁思成爱了一生,让金岳霖记挂了一生,让天下男人仰慕了一生……

林徽因是一位建筑学家,在她眼里,任何一个平凡的建筑都隐藏着一个个建筑师的心,那是对建筑热爱的一颗心啊!仔细读着她的传记,她还是一位诗人、一位文学家。在她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我最喜欢最后一段:“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其实,林徽因本人就是人间的四月天,那千山万原的春来,那一树一树的花开。信步在林徽因传奇的一生中,我被她的气质所吸引,流恋……

她,如同那桐花,都是流落这人间的精灵。她身上那不输于男儿的热血,比男儿还要刚烈的心,足以使她在艰苦岁月里安然度过。

我又望向天空,再次心惊。

漫山遍野的桐花,如一条万里雪带,漂洋过海,直指苍穹。似乎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应邀前来,赴一场人生盛宴。透明如醇蜜的阳光倾泻而下,斑斑点点,映在天地间。在茫茫世间,我仿佛看到了徽因也来了。快乐掩去她眼角的悲伤,她的笑容如同这桐花。

时间飞逝,繁华落尽。难道生命在绽放后只剩下凋零?不,我不信,林徽因这朵桐花将永远开在历史天空,灿烂如阳。

文落如花,人淡如菊,世间女子,唯她独好。

林徽因——我的女神。

《林徽因传》读后感800字

【第5篇】林徽因传读后感600字

【第1篇】

昨日读完白落梅著的林徽因传,很是感动和深思。

林徽因是个什么样的人,书中是这样子总结的,这样的女子当养在深闺中,当花草为邻,当诗书作伴。然而一切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般,她热爱烟火人间,渴慕与世俗为伍,愿为事业献身。她虽洁净出尘,喜爱浪漫,可她不清高遗世,她向往烟火、惧怕孤独。

她在临死的时候要求见张幼仪和徐志摩的孩子一眼,是她一生对徐志摩的愧疚、牵挂与爱。比起陆小曼,林徽因是太过清醒,还是太过懦弱?又或许真的如她自己所说,是爱徐志摩还不够多?陆小曼未来徐志摩,决然离开丈夫,敢于承受世俗诸多压力,纵是万箭穿心亦要和他在一起。而林徽因明明深爱,却假装轻描淡写,不肯对人提起。她甚至冷静地说过一句话:“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真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 而徐志摩相比却对爱有了勇敢的承担,他说过,“我这一辈子只那一春,说也可伶,算是不曾虚度。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

人与人不同,两个相爱的人分开后,一个极力想要擦去过往痕迹,另一个则想珍藏曾经的美好。谁都么有错,只是对待人生的方式不同而已。但我觉得,这只能说明林比任何人都清楚什么是她真正想要的人生和生活,梁思成母亲俨然当时已经对林有了很大的意见,不同于徐对待生命的洒脱,林是一个官宦家族出身,为了日后的生活和人生她更要隐藏心中的真实想法,要不也不会在临死时见徐的孩子。

看完此书,我心久久不能平静,林的一生确实耐人询问,真因为对她的人生我自身有强烈的理解和所谓的同样的轨迹下行走的引子。我更加希望多的了解她,她对待感情的冷静和对待事业的渴望。

她是清醒的,她是世俗的,她却也是浪漫的。这都是她,不是很纯粹,但是让人品味,我曾一直把她当榜样,我将还视她为我的榜样,我是多麽的渴望去读她些的每一首诗。她创造的每一个作品。

也许在一天的时间内就读完你的一生,也许因为白作者的影响,自己眼中一直噙着泪,这对你来说不公平。你如白莲一样的人生,做到了生如夏叶之绚烂,死如秋叶之精美。你对待人生的修行自是很洒脱和安静,我不该带着丝毫雨丝搬的心情。抱歉没有好文采来描述我对您的喜爱,我多麽希望自己也如您般写出自己的人间四月天,我多么希望可以用如您一般坦然乐观之心态,描述每一次人间的变故和情感。但是我却做不多,我只想在您死后的56年来临的时候,告诉您,我懂你。

【第2篇】

这本书是校讯通书香班级活动教师启明星奖的奖品,在我办公室的书柜里静静地躺了两个月。初次看到这本书时,富有诗意的书名,清新淡雅的封面吸引了我的目光,翻看了几页就再也没有时间去阅读,这本书就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寒假终于有点自己的时间了,就翻开了这本书,我一气呵成看完整本书用了一个半小时,因为这本书的主人公深深地吸引着我,我被林徽因这个才女的一生吸引着。看完以后,我开始查阅关于林徽因的资料和照片,然后又用两天时间精读了一遍,一个清晰的最有才情最纯净的女子伴随着江南的烟雨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这样的女子是我所钦佩的,我称之为女子,而不是女人,也不是女士,是对林徽因的尊敬和爱戴,如她的学生称之为林徽因先生一样。她几乎标志一个时代的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她让我钦佩的地方有三点:一是才情,文学和建筑学上的建树无人能比,清华大学的教授,参与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等等。二是容貌和气质,恬静、飘逸、清丽、婉约、理性,坚韧、真诚,做女人应该是美丽的。三是理智同时又率真的个性,最初我知道林徽因是因为徐志摩,似乎还对林徽因有点偏见,真正了解了她的情感世界,对她的个性非常欣赏,爱了就是爱了,决断就是决断,敬慕就是敬慕,选择了就不动摇。真性情的女子赢得了真爱。

做女人做到这样也就是极致了,纯净、有才情。我们这些女人永远做不了林徽因的成就,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品位高尚一些,纯净一些,有点小才情,做有点小清高的女子。独特的气质与修养是女人永远美丽的根本所在。一个真正的有才情的女人是灵性与弹性的结合,既有“知识女性”的大气,又有平凡女人的温婉;既有职场女性的干练,又有普通女人的细腻。她们不仅能够征服男人,也能够吸引女人。

美貌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消逝,而女人内在的才情却能够与时俱进,历久弥香。爱读书、爱思考、爱艺术,生活乐观、心地善良、为人豁达是才情女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 女子要有女子的高贵,有突出的个性、丰富的内心、高雅的情趣和高尚的品德,才会永远美丽。

人生就是修炼,修身养性,用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情,好好教学、静心读书、唯美舞蹈、真诚待人,说的是我,做不了林徽因,做最美丽的自己。

林徽因传读后感600字

【第6篇】读《林徽因传》读后感

读《林徽因传》读后感

她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她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的参与者,也是传统景泰蓝工艺的拯救者。她,就是林徽因。

有人说,想起林徽因,总是在人间四月,春水煮茗,桃柳抽芽,有一种鲜妍的美。也有人说林徽因被季节尘封在四月天,窗外的.柳絮做了萍客,梁间的燕子做了邻伴,梦中的白莲做了知己。

杭州,这座被世人赞誉为天堂的千年古城,是许多人魂梦所系之地。这里有闻名天下的西湖,有恍如梦境的烟雨小巷,有月上柳梢的深深庭院,更有难以言说的梦里情怀。林徽因有幸地,在一百多年前,在那个莲开的季节,降生生于杭州。

一九二零年,十六岁的林徽因跟随其父去伦敦读书。在康桥,徐志摩认识了林徽因。多年后,徐志摩写下“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一九五五年四月一日,五十一岁过的林徽病逝。她死在了挚爱了一生的人间四月天,就在某个春风沉醉的夜晚,静静地停止了呼吸。林徽因的一生可以说是“生如夏花一样绚烂,死若秋叶一样静美”。

林徽因是温和的。她没有张爱玲的凌厉,也没有陆小曼的决绝,亦没有三毛的放逐。金岳霖为林徽因送去了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贴切的挽联表达了林徽因诗意美丽的一生。

读《林徽因传》读后感

【第7篇】林徽因传记读后感1000字

林徽因传记读后感1

看完了白落梅写的《林徽因传》,感叹于林徽因爱情与事业的传奇经历,尤其佩服于她对待情感上的果敢和淡定。

我总认为经受了大痛大难的人,才可能对人生的感悟更深刻。当有人说我已不敢付出真爱时,是多么的难受和无奈啊。其实你付出的就是假爱,也日久生情,难以割舍。

可林徽因一个十六岁的少女在情窦初开时,遇见了极具浪漫气质的徐志摩,相拥在康桥。徐志摩愿为她抛妻离子,证明他们当时是已经多么的激情四溢。然而她却果断地离开了徐志摩。当印度诗人泰戈尔来中国时他们两人又作陪、又演戏,相聚在一起。难道林徽因一点儿也不留恋他们之间的感情吗?决不可能!

当那种情感像潮水般呼啸而来时,两人却不在一起,心应该就像刀割一样,都在流血。如果是冲动的人,早已不顾一切了,所以我们的历史上才留下这么多缠绵而悲壮的爱情故事。就是一般的人也很难控制住这种相思之苦。况且他们还有这么多的时间在一起,和梁思成当时其实还没有真正在一起。林徽因真是个奇女子!

试问芸芸众生,能有几人能做到。

爱真是个双刃剑。当爱来时,轰轰烈烈、甜甜蜜蜜,时间过得飞快。如果有一方稍有怠慢,就很伤心、痛苦,天昏地暗,每一分,每一秒都过得甚是艰难。当真的长时间在一起时,又会被无情的岁月打磨的卿卿我我成了传说。有的更是反目成仇。问青天:情为何物?

“你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过上最好的生活,就一定会遇上最强的伤害”。爱情可能是你最大的拥有,也可能是你最大的伤害,可以让你疯狂,可以置你于死地。

学一点林徽因吧,更何况我们都是平常人,承受不了爱得迷离和疯狂。不轻易言情,不轻易去爱。爱情像一杯浓烈而甘醇的美酒,能让你意乱情迷,神魂颠倒,但酒醉后的难受向谁诉说!

我很欣赏林徽因的这种性格,但我做不到,永远。

林徽因传记读后感2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民国的才女们大都如烟花一般绚烂,让人难以忘怀们她的美丽。徽因便是如此,相信,后世之人都不会忘记当年的那段倾城之恋……

翻开《林徽因传》,徽因的一生,离不开三个男人。可是,使我最有感触的那个人,不是最终抱得美人归的梁思成,也不是风流倜傥的诗人徐志摩,而是鲜为人知,默默无闻的金岳霖!

徽因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三个痴情的才子围绕着她。建筑学家梁思成与她结为伉俪,厮守半生;多情诗人徐志摩肯为她与原配离婚决裂,甚至为她的一场讲座匆忙赴约而英年早逝;而执着缄默的金岳霖则深情地默默守护了她一生,不动声色,终身未娶!

徐志摩说:“我将于茫茫人海,访我一灵魂伴侣……”曾经沧海难为水,什么是灵魂伴侣。我想,金岳霖的灵魂伴侣就是林徽因了吧!而且是唯一的一个!一起爱上徽因的三个男子,梁思成在林徽因去世后又续娶了学生林洙,徐志摩追求徽因失败后又与陆小曼结下了另一段尘缘。金岳霖,这个看起来内敛甚至有点木讷的男人,只有他将自己对林徽因的感情悄悄地埋于心底,而默默地一个人孤独终老。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金岳霖用自己的理智以驾驭自己对林徽因强烈的情感,他对林徽因说;“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于是他选择了退出,此后三人终生为友,金岳霖总喜欢与他们毗邻而居。梁家每周几乎都有文学沙龙,而金岳霖总会是座上宾,他们志趣相投,交情甚笃。据说,每次林徽因与梁思成闹矛盾时,总会不约而同去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去裁决。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徽因,最终还是辞世而去。葬礼上,金岳霖的泪水,就没有停过。他为徽因写下了那幅让人永远记住的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徽因去世后,金岳霖再也不能伴她左右,孤独的他只能依靠美好的回忆度日。有一天,他把从前所有的老朋友全都请到北京饭店里,请的时候他没有交代理由,老朋友也不知为何故!直到宴席开始了,他才举起了手中的酒杯,平淡地说:“今天,是徽因的生日!”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为他的痴情默默地流泪!

金岳霖的晚年是和徽因的孩子们一起度过的。他们亲切地叫他“金爸”,他们知道这个缄默的老男人为他们妈妈付出了自己毕生的感情了……

元好问有词云: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金岳霖,他默默地对徽因用自己的一生,来作为最美的答案,诠释了这个情为何物这个问题……

林徽因传记读后感3

如果你不了解林徽因,而你想了解,不推荐你看这本书;

如果你了解林徽因,不推荐你看这本书;

如果你想摘录几句零碎的人生感悟,如果你想在微博上发几条人生感悟,那么推荐你看这本书。

很少看书看到想要扔书的地步,很不幸,这本中招了。

这本书的封面上“林徽因传”四个字传递给读者的信息是,本书旨在客观地描写林徽因的生平并可能穿插着作者的些许感悟和评价。

虽然书名写着“林徽因传”,但却完全没有按照传记应有的逻辑和严谨纪实来叙事,关于林徽因的生平只是草草带过,更多的是借林徽因的事迹来抒发作者的人生感悟。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大家都知道,我想本书不宜称作“林徽因传”。此书只是拿林徽因来吸引的读者眼球。

百度如此介绍本书:作者用清澈的文字、诗意的笔法、全面详实的资料,生动地展现了林徽因的传奇一生。尽管作者的笔触较为华丽,但是内容冗长,段落之间没有逻辑连接,虽然以“散文”为名,但没有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韵味,只是作者用华丽辞藻堆砌而成的揣测和意淫,华而不实,实在让人难以下咽。书名哗众取宠,内容华而不实。正如网上所传:林徽因是一个被成功包装的人。字里行间都能显示出白落梅想要抒发一种对超凡脱俗的气质的追求和敬仰,但是她还是不能避开世俗,跟随着前人的脂粉俗气,对林徽因大加褒奖和赞颂,说是奉林徽因为女神也不为过;作者又喜爱重复小词小调来说一些玄乎飘渺的大道理,还不断地用华丽的辞藻堆砌空洞的感悟,导致文章缺少内涵,缺乏深刻。

从本书中作者的笔触可以看出作者是向往优美的事物的,但是也许作者本身没有真正地经历过,涅盘过,沉浮过,所以没有办法写出有真性情、引人共鸣的文字,相反却只是一纸浮夸。

林徽因传记读后感4

林徽因传是中国着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代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的参与者,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之一,是传统景泰蓝工艺的拯救者。她是一个聪慧的女子,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她,就是林徽因。林徽因,纯净而美好,白莲一样的女子。她是人间四月天,笑声点亮了四面风。她是苍穹中一颗低调的星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世上有一种美总是让人难以忘怀,纵然已被时光覆盖,当你再一次翻开它的时候,仍然掩不住它的烁烁光华,让后人为之赞叹,而林徽因就是这样的人,她就是拥有着这样美丽光华的人。

林微因,她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的记挂了一生、守护了一生。

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他为了纪念与林微因的感情写了众所周知的《再别康桥》。

梁思成,梁启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的儿子,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林微因选择陪其一生的人。

金岳霖,哲学家,逻辑学家。

金岳霖,一个让我想到就心酸的男子,他守护了林微因一生,为她终生未娶。他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爱了林徽因一生。五十年代后期,林徽因已经去世,梁思成也已经另娶了他的学生。金岳霖有一天却突然把老朋友都请到北京饭店,没讲任何理由,让收到通知的老朋友都纳闷。饭吃到一半时,金岳霖站起来说:“今天是徽因的生日。”闻听此言,有些老朋友望着这位终身不娶的老先生,偷偷地掉了眼泪。

即使多年后,当金岳霖已是八十岁高龄,年少时的旖旎岁月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可当有人拿来一张他从未见过的林徽因的照片来请他辨别拍照的时间地点的时候,他仍还会凝视良久嘴角渐渐往下弯,像是要哭的样子,喉头微微动着,像有千言万语哽在那里。最后还是一言未发,紧紧捏着照片,生怕影中人飞走似的。许久,才抬起头,像小孩求情似的对别人说:给我吧!林的追悼会上,他为她写的挽联格外别致,“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四月天,在西方总是用来指艳日,丰盛与富饶。她在他心中,始终是最美的人间四月天。他还记得当时的情景,他跟人说,追悼会是在贤良寺举行,那一天,他的泪就没有停过。

一开始看这本书,是想学习林微因那种得知坦然·失之淡然的心性。看到最后,突然迷恋上了金岳霖这个人,之前一直觉得恋爱就是为了结婚,查阅了关于金岳霖的相关记载,认识到:恋爱是一个过程,恋爱的结局,结婚或不结婚,只是恋爱过程中一个阶段,因此,恋爱的幸福与否,应从恋爱的全过程来看,而不应仅仅从恋爱的结局来衡量。由是我对他的终生未娶,幡然产生了新的感悟。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林徽因传记读后感5

知道她,读她,了解她,就是因为一首诗《你是人间四月天》。我这才有幸知晓一个旷世美丽、才华绝代,又可称为“先生”的女人,林徽因。她的自尊与自强也时时令我震撼。

耶鲁、宾夕法尼亚大学,这些现今想都不敢想的梦想之地,却是那时她的乐园。说她自强便是因为她作为一个女人,依然选择前往这些最高学府求学。那是多么强烈的求知欲啊,读来令人感叹:由于宾大建筑系不收女生,于是她进入了美术系。在对北京亲友的“狂念”与“渴想”中,她完成了“对线与形有个性的把握”。说这令人震撼,就是因为她在学习美术中又对建筑有了深刻研究,自己的梦想是自己的,她从没放弃过她梦想的事业,这就是她的自强。而这她这一段的生活,叫做“宾大的钟声”。钟声掩映着梦想,缓缓前行。

后来,她进入了“生命的夏季”,可此时的中国已是遍地烽火。林徽因与梁思成正在探寻中国古建筑的奥秘。最令人难忘的是山西的佛光寺的探索,林徽因研究建筑的热情令人震撼。“在那崎岖不平的小道上行走,一边是绝壁,一边是深崖。”连毛驴都不敢走的路,他们都敢走,到了那佛光寺,“矗立在高坡上的光影”令他们兴奋得直叫“我佛慈悲”。那坚固而简洁的顶部,令他们有如获至宝的惊喜,而也令我有一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的感悟。

且不说后来她流亡岁月中表现出的自强,她在写诗中独特而寂静的美,单是她在病中的时光,就令人唏嘘不已。

她病了,每个早上都要咳一大阵子才能见人,但是,当她的学生来了,她便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咳嗽的。她是那么有自尊心,连珠炮似的一段话说下来,似乎浑然不知自己的咳喘。她仿佛在透支自己残余的生命,在人前那么充满生命与活力,像没事人一样。她用生命,构建自己的自尊,于是,在人们心中,她永远是最有风度,最美的女人。

她就像那万古人间四月天,为我们留下了巍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一段段佳话。还留下了,她的自尊与自强对多年后的我,深刻的震撼。

林徽因传记读后感1000字

【第8篇】林徽因传读后感800字

【第1篇】

“一起流动成了一种莫可名状的情绪,久久弥漫在她的心中。多年以后徽因才明白,这莫可名状的情绪就是诗意。这诗意的阳光伴随着她,映照了她的一生”。

——题记

林徽因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引领中国女性人格魅力的女性之一。她的光彩不仅仅在于伴随徐志摩的光晕流彩于世,闻名于大家,更在于她卓越的诗情,本真的生命原色和优秀的建筑才华。她是旷世才女,是美的化身,是“五四”激情诗意的表现。她的出生是那个时代的幸运,而那个时代因为孕育了她得以更完美的演绎。

令人可叹的是,在传统中国意识形态下女性总是作为男人的附庸而被世人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就连林徽音这样的大家也不例外!她被世人的了解更多淹没在徐志摩的桃色里,因而多了分暧昧,多了份神秘。但林徽因是超俗的,她用诗情和才华证明了一个大写的女人。她用沉默和行动使流言蜚语在那个时代和后来的时代不攻自破。

林徽因因了独特的求学背景,中西合璧的知识素养以及优越而开明的家庭环境促成了她不走寻常路的外部条件,但是这些也只是那个时代一少部分女人的共同背景。其决定作用的当然与林本身的聪慧、勤奋是分不开的。

一帆风顺的事业和美满幸福的婚姻,优越舒适的生活,广博的见闻以及首屈一指的社会地位,所有的这一切都不足以让我羡慕,让我佩服并感动的在于她独立的思想意识。正是基于这种不受传统观念束缚的意识形态,才有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林徽因。她敢于在旧家庭里汲取新科技、新思想,她勇于在洋文里发掘一片属于自己的心灵独处的空间,她擅于在爱情中保留自主独立,她擅于在家庭琐事中培养诗意的留白。她不光仰视圣人的睿智儒雅也俯拾平民的艰辛并酿成一坛醇香的《窗》,她用毕生将爱、美、艺术融化于冷暖适宜、芳香四溢的《人间四月天》,从而留下了“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美谈。

作为扑朔迷离爱情猜想的主角,林徽因一直保持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判断。不管对于情窦初开时的徐志摩,还是痴情一片的金岳霖,林徽因都保持一贯的本真作风,一直把复杂的情感交于心来抉择,所以才有后来不悔的回顾。林徽因用车站、站长、过客来比喻丈夫梁思成、她自己和金岳霖的关系再恰当不过。车站有四通八达的轨道但终归于站长,而站长常常因为过客而惊奇和吸引注意力。这样一位美丽、优雅、知性、善良的女人有用生命来爱的丈夫,有蓝颜知己徐志摩,有一生钟情于她的金岳霖,还有好朋友沈从文都不足为怪。因为她集天地灵秀于一身,日月精华于一体,就像她所喜爱的建筑一样,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作品。谁人又不爱?谁人不喜欢呢?

本书具有可观的文学性,是一篇文艺性、文学性的传记著作。

【第2篇】

喜欢在晚上净身洁面后沏一杯菊花茶,坐在床上看一阵书,在白落梅行云流水的描述中,是林徽因如诗如歌的一生.初知林徽因是因为一同事偶然说起一代才女和三位杰出男人之间的故事,后逐渐将梁启超之子梁思成,著名诗人徐志摩,学术泰斗金岳霖等人联系起来,兴趣也越来越浓厚,于是产生了解林徽因全部生活的冲动。

林徽因有江南女子的温婉,如白莲般洁净,面容姣好文采出众,在建筑方面有辉煌成就。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有她的一份贡献。这样一位被上帝垂青,集美貌才情事业家庭爱情,近似完美的女人,怎能不让令所有的男人爱慕,女子仰视?

我想林徽因一定是一位完美主义者,徐志摩是她的初恋,在异国他乡极尽浪漫,徐志摩当时已经结婚,林徽因这样传统的女子怎么能够接受这样的爱情,将自己陷入不仁不义之地呢?虽然当时她并不知道徐已经结婚,可这样的经历使她始终对徐的前妻抱有愧疚之心。在临终之前都没有忘记向徐志摩的前妻表示歉意。林徽因出自现实的考虑,选择志同道合的梁思成为终身伴侣,夫妻相扶相携成就事业的巅峰。可以看出不论在何时林徽因始终是清醒的,她永远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始终不愿在世间有愧于任何人。

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预料自己的生命以何种方式结束,徐志摩为赶赴林徽因的一场讲座飞机失事丧生,梁思成在林徽因去世后另娶其学生林洙,而金岳霖为了心中的挚爱终生不娶。这样的结局真是让人深思,我想林徽因那样聪慧的女人或许早已预料到了这一切,她知道徐志摩是她灵魂中的爱人,而她自己是金岳霖灵魂中的爱人,她知道不论她是否还在世这两人永远对她不离不弃。

林徽因就是一位女神,得到的人觉得她和凡人无异,没得到的人始终会以向上的态度去膜拜她。真正的爱情双方无论付出多少都是无怨无悔的,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他们都是幸运的,能遇到并结识这样的女子,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再读《再别康桥》更加深刻的体会徐林那份真挚的情感,林徽因在徐志摩心头激起的千层柔波如同西湖之水。我不禁得为世间情投意合的恋人而感动。

都说女人多思多智必体弱,可惜林徽因早早就病魔缠身,年仅51岁就离开了人世,或许连上天都嫉妒她的才情。在那个时代那些个平凡的过着颠沛流离生活的人,从来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为国为民为世间贡献自己的力量。林徽因为国家做出的成就真是令我们现代人佩服。

我喜欢散文,而每个人的一生都可以是散文,有人一生飘散浑浑噩噩不知所以,有人理性的解决生命中的每一件事,《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便是这样的散文,给人无尽的遐想,如轻缓的音乐潺潺流出。细雨般描述出林徽因的一生。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送给所有的有情人。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涛声依旧,只要我们消除执念,便可寂静安然。愿每个人在纷呈时相中不会迷失荒径,可以端坐磐石上,醉倒落花前。”

林徽因传读后感800字

林徽因读后感(8篇)

林徽因传记读后感1看完了白落梅写的《林徽因传》,感叹于林徽因爱情与事业的传奇经历,尤其佩服于她对待情感上的果敢和淡定。我总认为经受了大痛大难的人,才可能对人生的感悟更…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林徽因范文

  • 林徽因读后感(8篇)
  • 林徽因读后感(8篇)68人关注

    林徽因传记读后感1看完了白落梅写的《林徽因传》,感叹于林徽因爱情与事业的传奇经历,尤其佩服于她对待情感上的果敢和淡定。我总认为经受了大痛大难的人,才可能对人 ...[更多]

  • 林徽因传读后感(8篇)
  • 林徽因传读后感(8篇)20人关注

    林徽因传读后感品味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林徽因传读后 ...[更多]

读后感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