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第一心得范文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读后感

白洋淀读后感(8篇)

发布时间:2022-06-03 15:32:02 查看人数:41

【导语】白洋淀读后感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8篇优秀的白洋淀读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白洋淀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白洋淀读后感

【第1篇】《白洋淀纪事》读后感600字

暑假里,我读了《白洋淀纪事》一书,其中一个主人公“邢兰”给我印象最为深刻。

邢兰身高不足5尺,脸上没有胡髭,手脚举动活像一个孩子,身体上是有缺陷的一个人。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做到了许多常人没有或无法做到的事情,许多时候别人不愿意做的事,邢兰都默默地去做了。

我对此非常疑惑,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去完成这样的事情?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作者的一段话,让我找着了答案!

文中说“只有经受寒冷的人,才贪婪地追求一些温暖,知道别人的冷的感觉。”当作者来到高坡漏屋居住时,邢兰送来了一捆捆的柴禾。邢兰为何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冷?他从小就因为家里的贫穷,致使吃饭都困难,让他身体都没有长成大人的模样。经历过寒冷的人才会有更深切的感受,他原来还有一个孩子,即使在冬天也没有钱买裤子,直到孩子冻死了也终没有穿上。这让邢兰内心比别人多了一份对冷的感受,不光是身体上的冷,更深切的是心里的“冷”。让他对别人的冷感同身受,贪婪地想多抓住一些温暖。

文中又提到“只有病弱不幸的人,才贪婪地拼着这个命去追求健康、幸福。”邢兰由于从小缺衣少粮,落下了气喘、咳嗽的病根。可是他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他组织几个团,而且还做了团长,这在当时是极危险的。他劳作完,为了护卫通讯线路,冒着一不小心就有掉脑袋的危险,一宿一宿地巡逻在沿线上,遇到咳嗽时,拼命地忍着。即使拼尽所有的气力也要给老乡做几架木犁。就这样贪婪地拼着命去追求健康、幸福!

即使是他这样一个在“冰窖”里长大的人,也有内心温暖的一面,对生活充满了向往。他花了一块七毛,买了一把口琴。每日藏在怀里,高兴时会爬上树,吹奏一曲曲自创的欢快的曲调……

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寒冷”,但也应像他一样,贪婪地去追求新的生活。哪怕身体矮小,也要在胸膛里藏着一颗煮滚了的一样的心!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600字

【第2篇】《白洋淀纪事》读后感400字

静坐在窗台边,感受这阳光的气息,沐浴着玫瑰花的清香,伴随着时间的流淌,我开始了《白洋淀纪事》之旅。

《白洋淀纪事》写于抗日战争时期,以冀中平原为背景,反映了人们“从绝望中看到希望”的精神。九一八事变以来,冀中平原就屡屡感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威胁。卢沟桥事变不久,敌人的铁蹄就踏进了这个地区。这是敌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场大灾难。在这个紧急时刻,国民党放弃了这一带国土 ,仓皇南逃。而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各地人民顽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白洋淀纪事》主要反映的是在白洋淀地区,冀中和晋察冀边区人民群众的抗日斗争生活。在当时,老百姓日日夜夜受着日本侵略者的摧残与折磨。

白洋淀这个地方极其不引人注目,白洋淀里的人也是不为人知。但,正是因为有这些普普通通,不为人知的革命先辈们,才有如今的和平生活!才使中国多年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书中,革命先辈们对祖国的热爱是最令我震惊的。他们有些人主动参军,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有些虽不能参战,但是他们仍各自想办法,与敌人斗争!

如今,我们的生活和平了,我们再也不用因吃不饱穿不暖而发愁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是怎样来的呢?是他们用鲜血用泪水换来的,是他们凭着那一颗颗坚定的爱国之心换来的!可是我们现在的生活之中,爱国之人又有多少呢?同学们,想想革命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我们一定要做个爱国之人!

我们虽然处与和平年代,但是我们时时刻刻都不要忘记祖国,时时刻刻都不要忘记那些革命先辈们平凡而伟大的事迹!让我们对祖国充满热爱,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400字

【第3篇】白洋淀的读后感600字

白洋淀的读后感1

第一次见到这样与众不同的著作,一下子就知道那些名流作家为何把孙犁捧得如此之高了,确实,这本书带给了我不同的感受,作者的笔墨都用在刻画人物和记录琐事上了,很少有过描写残酷战乱的场面,在那样的年代,孙犁果真非常乐观。

翻开书,好像走进了一个个细微励志的故事里,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但真的看不见杀生抢掠的画面,抗日精神就是从作者笔下那一个个丰富鲜明的人物形象中体现出来的。走进《老胡的事》,你会被梅的秀丽所吸引,走进《荷花淀》,水生嫂对丈夫的支持和妇女们勇敢值得钦佩,走进《芦花荡》,老头子的好强能干,机智自信令人震惊;走进《藏》,你会了解浅花有多能干,走进《光荣》,你会认识到秀梅的体贴、细心,走进《村歌》,双眉的正义、志气,好胜蛮横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吧,从这些农村妇女的身上就流露出许可多贵的品质,而作者也正是抓住了这些来写事,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整部书中,作者用很多笔墨描写冀中人民,尤其是劳动妇女,她们为了让在外边抗日的丈夫安心抗战,打击日本侵略军和蒋介石军队,一力承担了繁重的劳动,并照顾家里的孩子和老人,实则不易。那些处在战争背景下的人们,虽然深受战争的威胁,但是他们的心灵世界却充满了美的存在,这些美好的人物,和白洋淀美丽的景象一起为我们造就了一幅幅白洋淀画图。他们看起来貌不惊人,普普通通,可最后却成为了一个个了不起的英雄,给人以挥之不去的记忆。

这本著作让我震惊,也十分感动,受益匪浅。妇女们都能拿起枪来战斗,那我们就更应该努力学习,同样成为祖国的光荣!

白洋淀的读后感2

在冀中平原上,有一个小村庄,叫白洋淀,那里的芦花做席子格外的好。就在这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抗日的烽火正悄悄蔓延。

《白洋淀纪事》里面没有什么英雄人物与事迹,只有平凡的农民与村级干部的互助互利,落后分子与积极分子的矛盾,以及游击队员对家乡的思恋……平静的日子却掩盖不住人民解放前生活的苦难与凄凉,以及解放后艰辛与欢乐。

董存瑞炸碉堡固然可歌可泣,黄继光堵枪眼也的确让人感动;狼牙山五壮士的奉献自然更让人深受震撼。可是,革命的胜利,绝不是单单建立在这些英雄身上的,而是建立在数百万人民子弟兵身上的,是建立在艰苦奋斗,对革命有着不灭热忱的游击队员身上的,更是建立在成千上万的因帮助解放军而受苦受难却依旧热爱共产党的人民身上的。

如果说英雄们是一盏光芒四射的明灯,驱散了四周的阴霾;那么觉悟了的人民群众就是缓缓升起的朝阳,更是让黑暗无所循形。他们固然微不足道,思想也未必那么进步,但千千万万的群众,就能对革命产生深远的影响。

而《白洋淀纪事》,就是讲述了千千万万小人物事迹的一本书。没有人描述他们,也没有人想到要去记载他们,他们过着平凡的生活,怡然自乐。但是,一到山河破碎,硝烟四起时人人都拿起了武器,人人都成了战士。就是这些英勇抗战的前辈,还了我们一个完整的祖国。

革命也走过弯路,根据地也被扫平过,但是在幕后的人民却从不会放弃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台上演员的表演如此精彩,是因为幕后众多的群众支撑这帷幕;我们记住了演员的名字,难道就该忘记群众的艰辛吗?

如今,百岁老人们都挡不住时间的流逝。但是,请不要让他们平凡又伟大的事迹,胆怯又英勇的精神,随着时间一同逝去!请记住他们,这些给了我们新生活的伟大的老前辈!

白洋淀的读后感3

在这一本书里,全部都是发生在抗日战争年代的小故事。当时,白洋淀以及周边地区饱受日本侵略者的摧残与折磨。在这如此困难的年代里,白洋淀里面的人们日子过得十分凄苦,但却依然保持着对祖国、对民族的无比忠诚,对生活充满着热情,对未来有着的无限希望。他们有些人离别亲人,主动参军,打击敌人。有些人身处后方却用各自的办法努力为抗日事业作出贡献,比如干部群众互帮互助,热情招待负伤的八路军,认真开导落后分子等等。

如今,我们身处和平年代,国家日渐繁荣。作为这个国家的每一分子,我们要对祖国充满热爱,要为祖国的昌盛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为了读《白洋淀纪事》这本书,我特地查了一下。白洋淀原本是冀中平原一个极其不起眼的小地方,我在读这本书之前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个地方的存在。但是就是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里,抗日的星星之火正在悄悄蔓延。

说到中国的抗日英雄,也许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像杨靖宇、张自忠那些抗日将帅,或像白求恩、赵一曼那样的传奇人物。但是,像白洋淀里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男女老少,没有人去描述他们,也没有人去记载他们。他们每一个人固然都微不足道,但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对革命有着不灭热忱的人们,才使中国多年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有一句话说得好,“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与世长存”。正是千百万这样的普通大众,才使我们的民族历经艰难困苦而依然生生不息。

白洋淀的读后感4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的集大成之作。以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为背景,以亲切轻柔的笔调表现了战争的残酷、生活的艰难和军民之间的友爱;以丰富多彩的笔触描绘了人们美好的品质和崇高的精神世界。

书中讲到了日军和汉奸对百姓的迫害;讲到了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游击队;讲到了人民对八路军的帮助和依赖;讲到了百姓们对改革工作的支持……

此书中有一章,我印象很深,名叫《村歌》,其中有一个人物,名叫双眉。双眉多才多艺,会干农活,能当领导,而且还参加了剧团,唱得一嗓子好戏,还能编写剧本。至于她的性格呢,有缺点——好胜。

领导人时总爱给人下死命令,不服从她就生气,弄得大家都很怕她,怨声四起。再加上她好说笑,好打闹,好打扮,闲话就来了。她又没有民心,就变成了人们口中的“流氓”“破鞋”,村里整组时就决定把她撤了,不让她参加生产组了。幸好老邴来了,他帮助双眉回到了生产组。

双眉被编到了一个“落后组”里,领导一群落后点的妇女。大家都觉得这个组弄不了多久,双眉却不服气,还要挑战全村认为最棒的李三互助组。很快,双眉的组组织起来了,刚开始发生了不愉快,但双眉记着老邴对她说的,要改掉强迫命令的习惯,积极地去开导、动员大家。渐渐地,这个小组团结起来,厉害起来,人们对双眉也大有改观了。文章结尾,伤员们想看戏,有人问:“谁来演啊?”立刻就有人说:“双眉呗!”可见双眉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越来越重了,我也很为她感到开心。

我之所以喜欢双眉,是因为她不服输的心态感动到了我,面对人们的谣言,她选择用事实来证明自己,也会改正身上的错误。试问这样一个聪慧能干又知错能改的姑娘,谁不喜爱呢?

其实不只是双眉,书中许多妇女都是这样的。她们聪明能干,丈夫参军后担起了家中的重任,照顾老人,抚养孩子,还要做地里的农活;她们识得大体,家里人参军不反对,只是在心底默默挂念,支持共产党的改革政策,斗地主,上冬学;她们善良朴素,八路军来了总是好吃好喝好住地招待着,即使自己在啃硬馍馍,伤员来了也是细致入微地照护着,让人感到心底一暖。

这些农村的妇女们是十分平凡的,也许过了三代,人们就会忘记了她们的名字。但平凡并不能阻止她们为抗日事业,为国家的未来做出奉献。政治书上说:“当人们为生活而努力,面对生活的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为家庭的美好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时,就是在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我们也要学习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妇女,学习她们朴素的作风;学习她们逆境中求生的坚韧意志;学习她们为他人着想的奉献精神,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

白洋淀的读后感5

之前我认为英雄必定是一个人为国家亦或是为正义牺牲,做出贡献。但其实不是这样的,英雄也是可以是一个团体。

“英雄”是有好多个人的付出组成的。

此书中有一章,我印象很深,名《采蒲台的苇》。写的是在白洋淀发生的一个事件。开篇即是“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的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人们和苇关系之亲密。接下来将苇的一种清白的品格描写的很到位,也道:“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成为冀中的名胜。”

是的,这片苇塘没有故事,没有背后的英雄,又怎么会美。

接着作者引入了事件,在采蒲台的时候,村民和干部被鬼子包围,妇女和男人们宁愿永远倒在冰上不醒来,也不愿出卖抗日队伍。

“没有!”两个字很普通,没有什么特别,却说的铿锵有力,宁死不屈的品质在这两个再普通不过的字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结尾段是这样写的:“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从苇塘打苇回来,被敌人捉住。敌人问他:‘你是八路?’‘不是!’‘你村里有干部?’‘没有!’敌人砍断了他的脖子,又问:‘你的八路?’他歪着头,血流在胸膛上,说‘不是!’‘你的村八路大大的!’‘没有!’妇女们忍不住,她们一齐沙着嗓子喊:没有!没有!

他被敌人杀死了,他倒在冰上。血冻结了,血是坚定的,死的刚强!

‘没有!’‘没有!’

这声音将永远响在芦苇塘附近,永远响在白洋淀人们的耳朵旁边,甚至应该一代代传给我们的子孙。永远记住这两句简短有力的话吧!”

白洋淀最富有特色的便是苇,作者借物喻人,把这些坚贞的人儿比作其,坚毅顽强誓死不屈的一个形象,寥寥几笔便勾勒出来。

本文,以及整本书里的文字都不是很华丽,是很朴素简洁的,却又很生动,字里行间透露着中华民族儿女的骨气。

她们纵横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受日本鬼子的摧残与折磨。人们日子过得十分凄惨悲苦,但却任然保持着对中国有着一万分忠诚,丝毫不怨恨国家没有给他们幸福的日子,对生活充满着热情,相信未来一定会改变,会幸福。

白洋淀的读后感600字

【第4篇】白洋淀纪事学生读后感

白洋淀纪事学生读后感

“古来碑塔纪念之迹多矣,而燕赵萧萧英烈故事,载于典册者变繁矣。”这是歌颂燕赵抗日英雄功绩的肺腑真言。共产党八路军领导燕赵儿女的事迹真应该好好著书以励后人,现如今,人们心中的英雄观念,革命观念愈发淡薄了,在我们这个和平的年代,在我们这个物质文明高度繁荣的年代,我们更应该居安思危,忆苦思甜好好想想我们如今的生活是怎么来的?正当“五一”期间,人们在游山玩水享受自然风光的时候,更应去革命故里,重走“红色路线”,缅怀我们的先烈,聆听他们的教诲,完成他们的遗志。

“五一”期间当人们在玩耍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有多少劳动人民正在坚守岗位,为我们服务,而恰恰这“五一”本该是属于他们的节日。

扩展阅读

《高贵的施舍》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文章,叫《高贵的施舍》。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在一天,有一个乞丐到“我”家来,母亲让他去搬砖。同时让他们懂得了一个人生活道理。告诉我们,无论乞丐还是普通人,都有活着的.意义和价值,乞丐也不是只能搬砖,还可以做许多的事,人穷智不穷,将来他一塞上会干出一番大事业来的,乞丐之后变成了一个老板,让母亲和我到那儿去住,母亲拒绝了。

文中的母亲很善良,也很有智慧,我非常敬佩。他用亲身行动,让乞丐明白了一个道理,成了一个真正伟大的老板。

这让我想到了许多生活中乞丐的事,在一个美食节上我看到了一个乞丐,他衣着整齐,背着一个大皮包,他拿着一个破碗,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行走,碰了碰别人的手臂,有人视而不见,有人厌严地下走开了。这个人真令人憎恨,只想不劳而获,好好的一身好骨子,还白白地浪费,还不好给那些不自悲、顽强的残疾人用呢。还有一次,我正在草坪上慢跑,看到了一只手断了的人,他用仅有的一只手拿着铲子来种树,这种不自暴自弃自悲,还活出了一个人的尊严。

连一个残疾人都在付出自己的仅有能力,为人民服务,而那个身体健全的人,又有何脸面在这里面要钱?而想想我们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连残疾人都这样努力,更何况我们呢?

白洋淀纪事学生读后感

【第5篇】白洋淀纪事读后感1000字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1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的集大成之作。以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为背景,以亲切轻柔的笔调表现了战争的残酷、生活的艰难和军民之间的友爱;以丰富多彩的笔触描绘了人们美好的品质和崇高的精神世界。

书中讲到了日军和汉奸对百姓的迫害;讲到了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游击队;讲到了人民对八路军的帮助和依赖;讲到了百姓们对改革工作的支持……

此书中有一章,我印象很深,名叫《村歌》,其中有一个人物,名叫双眉。双眉多才多艺,会干农活,能当领导,而且还参加了剧团,唱得一嗓子好戏,还能编写剧本。至于她的性格呢,有缺点——好胜。

领导人时总爱给人下死命令,不服从她就生气,弄得大家都很怕她,怨声四起。再加上她好说笑,好打闹,好打扮,闲话就来了。她又没有民心,就变成了人们口中的“流氓”“破鞋”,村里整组时就决定把她撤了,不让她参加生产组了。幸好老邴来了,他帮助双眉回到了生产组。

双眉被编到了一个“落后组”里,领导一群落后点的妇女。大家都觉得这个组弄不了多久,双眉却不服气,还要挑战全村认为最棒的李三互助组。很快,双眉的组组织起来了,刚开始发生了不愉快,但双眉记着老邴对她说的,要改掉强迫命令的习惯,积极地去开导、动员大家。渐渐地,这个小组团结起来,厉害起来,人们对双眉也大有改观了。文章结尾,伤员们想看戏,有人问:“谁来演啊?”立刻就有人说:“双眉呗!”可见双眉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越来越重了,我也很为她感到开心。

我之所以喜欢双眉,是因为她不服输的心态感动到了我,面对人们的谣言,她选择用事实来证明自己,也会改正身上的错误。试问这样一个聪慧能干又知错能改的姑娘,谁不喜爱呢?

其实不只是双眉,书中许多妇女都是这样的。她们聪明能干,丈夫参军后担起了家中的重任,照顾老人,抚养孩子,还要做地里的农活;她们识得大体,家里人参军不反对,只是在心底默默挂念,支持共产党的改革政策,斗地主,上冬学;她们善良朴素,八路军来了总是好吃好喝好住地招待着,即使自己在啃硬馍馍,伤员来了也是细致入微地照护着,让人感到心底一暖。

这些农村的妇女们是十分平凡的,也许过了三代,人们就会忘记了她们的名字。但平凡并不能阻止她们为抗日事业,为国家的未来做出奉献。政治书上说:“当人们为生活而努力,面对生活的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为家庭的美好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时,就是在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我们也要学习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妇女,学习她们朴素的作风;学习她们逆境中求生的坚韧意志;学习她们为他人着想的奉献精神,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2

恍惚间,读完了最后一章,才惊醒,这么快就读完了吗?全书那么多的故事,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有连续性。从开始抗日,人民积极反抗,青壮年上战场,老弱病残幼在家拼尽全力保护战士们,再到土改等等,人民开始识字,有了文化,精神层次也提高了。

那么多故事,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小胜儿》。小金子是杨主任的警卫员,时年19岁。那次,他出发去打仗,走之前,面上带笑,雄赳赳、气昂昂的走在队伍前面,浑身散发着青春活力。而几天后,一切都变了。上战场的同志们都死的死,伤的伤,连热情的杨主任都战死沙场!小金子负了伤,在家休养。多可怜的孩子啊,青春年少,本该是享乐,社交,与朋友一起浪,自由勇敢追梦的年纪,却目睹了无情的战争。明明前几天还一起骑着高头大马,明明前一刻还并肩作战,“轰”的一声,那么鲜活的生命就消失了,只剩下破碎的血肉在空中飞射,漫天泥土飘下,被血染红。

一个孩子,为什么要面对这么残酷的事实?

这就是战争,无比残酷,无比血腥,冷漠无情得令人胆寒。为了不让更多年轻的生命遭受摧残;不用为国负伤却只能躺在暗无天日的泥洞里;不必每晚担惊受怕睡不着觉,被噩梦侵袭;英勇的战士们拼命御敌,倒下也咬掉敌人一块肉,杀出一条血路,一条血腥却拯救所有人的路。

年轻的孩子啊,振作起来,撑过这一次,你就是一个真正的战士了。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3

在作品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妇女的群像。这些妇女勤劳、朴实、善良,识大体、顾大局,是在特定的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

水生嫂是作品着墨最多的妇女典型。她勤劳、能干,编苇席,一会儿“就编成了一大片”;她贤慧、温柔,敬重老人,疼爱孩子,体贴丈夫,在她身上有着我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水生嫂虽然爱丈夫、爱家庭,眼光却不狭隘,她能识大体、顾大局,懂得如何处理爱国与爱家的关系。当她知道丈夫报名参了军,虽然也心疼丈夫,依恋不舍,但她还是很快欣然同意,并为丈夫准备好了行装。

白洋淀的妇女不仅是勤劳、能干、识大体的,也是多情的、乐观的、坚强的。男人们参军才走几天,水生嫂和几个青年妇女便找借口去探望他们,她们对自己的丈夫有着深切真挚的爱。当然,她们又是乐观的。在没有见到自己的亲人时,她们虽然最初“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但她们“永远朝着愉快的事情想”,“不久,她们就又说笑起来了”。这些情感丰富,爱说爱笑的女人们在遇到敌船时,虽然也心跳,但却不胆怯,不手软,她们机智地将船往荷花淀里摇,并下定决心,“假如敌人追上了”,决不投降,“就跳到水里去死”,表现出了坚定沉着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回村后,这些经受了战争洗礼的妇女们的精神境界有了新的飞跃,她们很快也学会了射击,拿起了枪杆子,成立了一支自己的队伍,“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顷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水生嫂等妇女们的成长,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了冀中人民在民族自卫战争中的巨大变化。作者通过塑造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群像,歌颂了冀中地区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战的革命斗志以及爱国主义精神。

孙犁的小说之所以具有“诗体小说”的美誉,主要是因为无论写人、记事、写景都总是充满了诗情。《荷花淀》就是这样一篇充满诗的美感的作品。

首先,《荷花淀》在写人方面非常注意揭示人情美、人性美,从而使作品有了一种抒情美。小说的一个中心任务当然是写人,《荷花淀》的成功也首先在于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群像。然而《荷花淀》的写人又有自己的特色。作者写人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抓住最能展现人性美、人情美的场面,人物语言、动作,细节等,准确传神地刻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凸现人物的可贵品质。作品写水生嫂等妇女如何组织队伍,练兵习武,如何配合主力部队打击敌人等场面、情节,采用的是粗线条勾勒,而对于那些最能表现水生嫂等妇女内心深处感情世界的细节、举止、言谈、场面等,则采用工笔细描。如水生嫂与丈夫话别那个片断,就写得很精彩。深夜,水生归来,告诉妻子自己“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听到这突如其来的消息,疼爱丈夫的水生嫂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她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个细节非常传神,其中“震”、“吮”两个动作,把一个钟爱自己丈夫的妻子,不忍与他分离,又极力克制自己感情的复杂内心准确地表现了出来。

接着,作品继续写人物神态、语言:“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这简短的话语,似有对丈夫的赞许,又似有依依不舍的嗔怪,同时又似乎透露出人物不甘落后的自尊。“低着头”,准确地传达出了人物此时特有的心态。接着,丈夫一番劝慰后,“女人没有说话”。这片刻的沉默,同样准确地传达出了水生嫂此刻内心既痛苦,又强压痛苦的复杂心态,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其次,注重写景的抒情性。如作品开篇水生嫂“月下编席”那段描写,景色被渲染得很有诗意:“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这段描写很有诗意,它使人物犹如仙子,与明月、清风、银白的水、透明的雾以及清清的荷香,共同构成了妙不可言的诗的境界;同时,这景色又与具有着人情美的人物交相呼应,彼此映衬,有力地烘托出了人物的心灵美。再有,作品写荷花淀伏击战时,也有一段景物描写:“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红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这段景物描写,通过奇妙的比喻,使景中有情,很好地抒发了作者对抗日军民的深切之爱。

第三,《荷花淀》在结构上也很有特色,它结构简洁、灵活。从全篇结构看,作品力避平铺直叙地串联故事情节,而是采用了把“生活的碎块”连成一体的结构方法,以水生参军为开端,以水生嫂性格发展为线索,通过夫妻话别、探望亲人、淀中遇险、伏击敌人、奋起抗战等一连串充满生活情趣的典型画面,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而这一连串生活画面,有的详写,如“夫妻话别”;有的略写,如“伏击敌人”。这样,使作品疏密相间,详略得当,具有一种诗的节奏美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4

有位著名大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可以一天不吃饭,但不可以一天不读书。可见,读书对于我们的重要性。这个寒假,我又认识了一位“朋友”,他叫做‘白洋淀纪事’。在作者出神入化的描写下,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

这是一本描写游击队抗日故事的一本书,书中介绍了许多抗日英雄的传奇故事。其中,给我印响最深的是原生,他17岁时就参加六年了村里组织的抗日游击队,跟着部队去抗日,这一走就是8年,家里留着年迈的父母和自己的妻子,自己一走就是8年,家里没有任何原生的消息,所以,原生那不争气的妻子开始故意刁难原生的父母,最后跟着一个有钱人跑了。幸好一位善良而又勤劳的姑娘帮助原生的父母干家务!没错,她就是秀梅,原生小时候的玩伴!她每天准时到原生家干活,任劳任怨。一直坚持了许多年!在原生的妻子与原生的父母争吵时,秀梅和小五赌气说不嫁人!这8年里,原生拼尽全力打鬼子,到最后,别人家的抗日队员回来了,只有原生没回来。过了几日,秀梅与原生的父母耕地,远远地望到一个八路军骑着一匹枣红色的马,原来是原生!

第二天,就有人来报,说原生在战场上活捉了蒋介石的旅长,要在全村里表扬。

场面十分壮观。全村老老少少全部都来了,都为原生而高兴和骄傲!

第三天,原生就要回部队里,原生的父母将家里发生的事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原生!后来,原生就又走了,又回到部队里,为人民而战,为新中国而战!

当然,自我国的历史长河中,为了大家舍小家的人数不胜数,为了新中国而披荆斩棘、在所不辞,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五星红旗,用自己的脊梁为中国撑起一片天地,用自己的生命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处于新时代的我们,更有条件去用知识武装自己,去回报社会!所以,从此刻开始,让我们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为最好的自己去奋斗!让时代的接力棒在我们的手中更加熠熠生辉!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5

在这一本书里,全部都是发生在抗日战争年代的小故事。当时,白洋淀以及周边地区饱受日本侵略者的摧残与折磨。在这如此困难的年代里,白洋淀里面的人们日子过得十分凄苦,但却依然保持着对祖国、对民族的无比忠诚,对生活充满着热情,对未来有着的无限希望。他们有些人离别亲人,主动参军,打击敌人。有些人身处后方却用各自的办法努力为抗日事业作出贡献,比如干部群众互帮互助,热情招待负伤的八路军,认真开导落后分子等等。

如今,我们身处和平年代,国家日渐繁荣。作为这个国家的每一分子,我们要对祖国充满热爱,要为祖国的昌盛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为了读《白洋淀纪事》这本书,我特地查了一下。白洋淀原本是冀中平原一个极其不起眼的小地方,我在读这本书之前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个地方的存在。但是就是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里,抗日的星星之火正在悄悄蔓延。

说到中国的抗日英雄,也许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像杨靖宇、张自忠那些抗日将帅,或像白求恩、赵一曼那样的传奇人物。但是,像白洋淀里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男女老少,没有人去描述他们,也没有人去记载他们。他们每一个人固然都微不足道,但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对革命有着不灭热忱的人们,才使中国多年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有一句话说得好,“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与世长存”。正是千百万这样的普通大众,才使我们的民族历经艰难困苦而依然生生不息。

在冀中平原上,有一个小村庄,叫白洋淀,那里的芦花做席子格外的好。就在这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抗日的烽火正悄悄蔓延。

读完《白洋淀纪事》,发现里面完全没有什么英雄人物与事迹,只有平凡的农民与村级干部的互助互利,落后分子与积极分子的矛盾,以及游击队员对家乡的思恋……平静的日子却掩盖不住人民解放前生活的苦难与凄凉,以及解放后艰辛与欢乐。

董存瑞炸碉堡固然可歌可泣,黄继光堵枪眼也的确让人感动;狼牙山五壮士的奉献自我更让人深受震撼。可是,革命的胜利,绝不是单单建立在这些英雄身上的',而是建立在数百万人民子弟兵身上的,是建立在艰苦奋斗,对革命有着不灭的热忱的游击队员身上的,更是建立在成千上万的因帮助解放军而受苦受难却依旧热爱共产党的人民身上的。如果说英雄们是一盏光芒四射的明灯,驱散了四周的阴霾;那么觉悟了的人民群众就是缓缓升起的朝阳,更是让黑暗无所循形。他们固然微不足道,思想也未必那么进步,但千千万万的群众,就能对革命产生深远的影响。共产党就是意识到这一点,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就是忽视了这一点,最后才被消灭得一干二净。

而《白洋淀纪事》,就是讲述千千万万小人物事迹的一本书。这里,有人民热切招待负伤的八路军时的嘘寒问暖,也有游击队员冲锋时嘹亮的军号;有人民被地主土豪欺压时的哀号,也有胜利时快乐的欢呼;有批斗乡绅土豪时愤怒的叫喊,也有面对落后分子的认真开导。没有人描述他们,也没有人想到要去记载他们,他们过着平凡的生活,怡然自乐。但是,一到山河破碎,硝烟四起的时候,人人都拿起了武器,人人都成了战士。就是这些英勇抗战的前辈,还了我们一个完整的祖国。

革命也走过弯路,根据地也被扫平过,但是在幕后的人民却从不会放弃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台上演员的表演如此精彩,是因为幕后众多的群众支撑这帷幕;我们记住了演员的名字,难道就该忘记群众的艰辛吗?

如今,百岁老人们都挡不住时间的流逝。但是,请不要让他们平凡又伟大的事迹,胆怯又英勇的精神,随着时间一同逝去!请记住他们,这些给了我们新生活的伟大的老前辈!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1000字

【第6篇】《白洋淀纪事》读后感800字

“微风翦翦动新荷,雪鲙银鳞入市多。”一道如诗如画的景,可动可静,与凡尘世俗所隔绝的村庄,弥漫着和谐唯美的自由气息,让人为之向往。这就是白洋淀。

可是在“七七事变”后不久,侵略者的魔爪伸向这里,妄图捏碎这别致的水晶球。一切的过往是一场使人沉醉的美梦。“砰,砰砰,砰砰砰……”枪声愈来愈近,四面的子弹呼啸而来,梦醒了。在白洋淀这片广袤的水域,处处唱响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之歌。

《白洋淀纪事》的背景是血雨腥风的抗日时代。战争是残酷的,惨无人道的,但在孙犁笔下,从未正面向我们呈现过断壁残垣、哀鸿遍野的战争景象。透过优美简练的文字,我却感受到了,白洋淀,有一股强大的“暗流”在悄悄涌动、凝聚。白洋淀平凡的农民、村干、热血青年,用行动、用汗水,甚至不惜用鲜血、用生命,心为所向皆集中力量,把残暴的侵略者赶出去啊!他们教会我——团结一心,只有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方可颠覆悲剧。是什么让整个白洋淀齐心协力,每个人都竭尽自己的心力?那就是他们有着同一个目标——护我美好祖国,还我大好河山,为我们自己争一个安适自由的家园。为了这些,白洋淀人民一直努力着,牺牲着,将之一一变成现实。平凡的他们伟大得让我们动容。

还记得五年级第一次的初见。《采蒲台的苇》是《白洋淀纪事》中的一篇。那是我第一次接触白洋淀,只知道书中有个地方叫白洋淀。它蒙着一层薄纱,掩盖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是那时我接触白洋淀的第一感觉。翻开书本,白洋淀渐渐浮现在眼帘,最后毫无掩饰的展现在脑海。

白洋淀之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草生活。一垛垛的苇在妇女手里翻动着,远处的炮声不断传来,人民的创伤还未完全平复。最好的苇草出自采蒲台,在一次围剿中。几十个干部与男女被抓住了。他们用智慧与爱瞒过了日本鬼子,保护着他们的武器——手枪。随后一位中年男子也被捉住,侵略者向他追问村里有没有抗日战士。他宁死不屈,倒在了冰上,血冻结了。血是坚定的,死是刚强的!“没有!没有!”是他最后的话语,这句话也是白洋淀人给日本鬼子的异口同声的回答。

宁死不屈,誓死守护着自己的家园。抗日战士,以他们坚决强大的爱国之心、不怕牺牲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为我们换来如今日益强盛的祖国。革命先烈们,你们的汗水没有白流,我们正在完成你们的心愿,我们会像你们一样,守护我们的家园,共建美好的家园。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800字

【第7篇】白洋淀纪事读后感3篇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

“微风剪剪动新荷,雪鲙银鱗入市多;十里烟堤翻柳浪,数家茅屋挂鱼蓑。”这首诗描绘的是白洋淀水乡的美景,然而,“七七事变”却给这水乡里的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鬼子抢粮食,烧房屋……在这民不聊生的环境中,一场抗日的英雄赞歌响起了。

作者孙犁用饱含激情的笔调勾勒出一个又一个英雄人物,在这群英雄中,还有大批的妇女,如水生嫂,刘兰,秀梅等,她们在大后方积极投入生产,盼望着小鬼子早日离开这片土地。虽然作者创作的背景是战争时期,但并未有那种大场面的战争描写,即使有,也都没有那么血腥和惨烈,就像«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二»中的老头,每天像个没事人,早出晚归,自己设计陷阱来打鬼子,把鬼子耍得团团转,反而透出几分幽默感。

看完全书后,一些人物留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就比方说«纪念»这章中的纪同志,在与还乡团交战时,还一边和小鸭闲聊,谈家常,体现出他的临危不乱。在书中那些青年们不怕牺牲,不怕流血,义无反顾地参了军,他们对行军途中的危险毫不在乎,因为他们凭借着一股信念,一股可以打跑鬼子的信念。

我也被这首英雄赞歌感染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然我们现在身处一个和平年代,但如果没有那一批批革命同志的努力,又怎么会有如今的幸福美满的生活呢?现在正是我们风华正茂时,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投入祖国的建设发展中,为实行振兴中华的中国梦而奋斗。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

在这一本书里,全部都是发生在抗日战争年代的小故事。当时,白洋淀以及周边地区饱受日本侵略者的摧残与折磨。在这如此困难的年代里,白洋淀里面的人们日子过得十分凄苦,但却依然保持着对祖国、对民族的无比忠诚,对生活充满着热情,对未来有着的无限希望。他们有些人离别亲人,主动参军,打击敌人。有些人身处后方却用各自的办法努力为抗日事业作出贡献,比如干部群众互帮互助,热情招待负伤的八路军,认真开导落后分子等等。

如今,我们身处和平年代,国家日渐繁荣。作为这个国家的每一分子,我们要对祖国充满热爱,要为祖国的昌盛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文网专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为了读《白洋淀纪事》这本书,我特地查了一下。白洋淀原本是冀中平原一个极其不起眼的小地方,我在读这本书之前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个地方的存在。但是就是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里,抗日的星星之火正在悄悄蔓延。

说到中国的抗日英雄,也许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像杨靖宇、张自忠那些抗日将帅,或像白求恩、赵一曼那样的传奇人物。但是,像白洋淀里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男女老少,没有人去描述他们,也没有人去记载他们。他们每一个人固然都微不足道,但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对革命有着不灭热忱的人们,才使中国多年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有一句话说得好,“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与世长存”。正是千百万这样的普通大众,才使我们的民族历经艰难困苦而依然生生不息。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

有位著名大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可以一天不吃饭,但不可以一天不读书。可见,读书对于我们的重要性。这个寒假,我又认识了一位“朋友”,他叫做‘白洋淀纪事’。在作者出神入化的描写下,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

这是一本描写游击队抗日故事的一本书,书中介绍了许多抗日英雄的传奇故事。其中,给我印响最深的是原生,他17岁时就参加六年了村里组织的抗日游击队,跟着部队去抗日,这一走就是8年,家里留着年迈的父母和自己的妻子,自己一走就是8年,家里没有任何原生的消息,所以,原生那不争气的妻子开始故意刁难原生的父母,最后跟着一个有钱人跑了。幸好一位善良而又勤劳的姑娘帮助原生的父母干家务!没错,她就是秀梅,原生小时候的玩伴!她每天准时到原生家干活,任劳任怨。一直坚持了许多年!在原生的妻子与原生的父母争吵时,秀梅和小五赌气说不嫁人!这8年里,原生拼尽全力打鬼子,到最后,别人家的抗日队员回来了,只有原生没回来。过了几日,秀梅与原生的父母耕地,远远地望到一个八路军骑着一匹枣红色的马,原来是原生!

第二天,就有人来报,说原生在战场上活捉了蒋介石的旅长,要在全村里表扬。

场面十分壮观。全村老老少少全部都来了,都为原生而高兴和骄傲!

第三天,原生就要回部队里,原生的父母将家里发生的事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原生!后来,原生就又走了,又回到部队里,为人民而战,为新中国而战!

当然,自我国的历史长河中,为了大家舍小家的人数不胜数,为了新中国而披荆斩棘、在所不辞,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五星红旗,用自己的脊梁为中国撑起一片天地,用自己的生命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处于新时代的我们,更有条件去用知识武装自己,去回报社会!所以,从此刻开始,让我们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为最好的自己去奋斗!让时代的接力棒在我们的手中更加熠熠生辉!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3篇

【第8篇】白洋淀纪事读后感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1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的集大成之作。以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为背景,以亲切轻柔的笔调表现了战争的残酷、生活的艰难和军民之间的友爱;以丰富多彩的笔触描绘了人们完美的品质和崇高的精神世界。

书中讲到了日军和汉奸对百姓的迫害;讲到了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游击队;讲到了人民对八路军的帮忙和依靠;讲到了百姓们对改革工作的支持……

此书中有一章,我印象很深,名叫《村歌》,其中有一个人物,名叫双眉。双眉多才多艺,会干农活,能当领导,并且还参加了剧团,唱得一嗓子好戏,还能编写剧本。至于她的性格呢,有缺点——好胜。

领导人时总爱给人下死命令,不服从她就生气,弄得大家都很怕她,怨声四起。再加上她好说笑,好打闹,好打扮,闲话就来了。她又没有民心,就变成了人们口中的“流氓”“破鞋”,村里整组时就决定把她撤了,不让她参加生产组了。幸好老邴来了,他帮忙双眉回到了生产组。

双眉被编到了一个“落后组”里,领导一群落后点的妇女。大家都觉得这个组弄不了多久,双眉却不服气,还要挑战全村认为最棒的李三互助组。很快,双眉的组组织起来了,刚开始发生了不愉快,但双眉记着老邴对她说的,要改掉强迫命令的习惯,进取地去开导、动员大家。渐渐地,这个小组团结起来,厉害起来,人们对双眉也大有改观了。文章结尾,伤员们想看戏,有人问:“谁来演啊?”立刻就有人说:“双眉呗!”可见双眉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越来越重了,我也很为她感到开心。

我之所以喜欢双眉,是因为她不服输的心态感动到了我,应对人们的谣言,她选择用事实来证明自我,也会改正身上的错误。试问这样一个聪慧能干又知错能改的姑娘,谁不喜爱呢?

其实不只是双眉,书中许多妇女都是这样的。她们聪明能干,丈夫参军后担起了家中的重任,照顾老人,抚养孩子,还要做地里的农活;她们识得大体,家里人参军不反对,只是在心底默默挂念,支持共产党的改革政策,斗地主,上冬学;她们善良朴素,八路军来了总是好吃好喝好住地招待着,即使自我在啃硬馍馍,伤员来了也是细致入微地照护着,让人感到心底一暖。

这些农村的妇女们是十分平凡的,也许过了三代,人们就会忘记了她们的名字。但平凡并不能阻止她们为抗日事业,为国家的未来做出奉献。政治书上说:“当人们为生活而努力,应对生活的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为家庭的完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我的力量时,就是在书写自我的生命价值。”我们也要学习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妇女,学习她们朴素的作风;学习她们逆境中求生的坚韧意志;学习她们为他人着想的奉献精神,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2

白洋淀,一个极其不引人注目的小地方,小到在读这本书以前根本不明白这个地方。同样的,白洋淀里的人们也是不为人知的,这样的主角在中国各地都有,但也正是因为千千万万的这种人,才使中国多年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这一本书看下来,里面全部都是发生在抗日战争年代的故事,里面的白洋淀以及周边地区饱受日本军队的折磨,可是就是在如此低落的年代,白洋淀里面的人们却依然坚持着对生活的无限期望,这份期望甚至是连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无法比拟的。同时,他们对于自我的祖国的热爱也同样令我震惊,他们有些人主动参军,为国家尽自我的一份力,有些人虽然没有上前线作战,可是他们却各自又各自的办法,努力为抗日事业做出贡献。

说到中国的抗日英雄,也许大多数人会立马想到,像董存瑞,邱少云一样独当一面的传奇人物,可是,像白洋淀里的男女老少一样,在不为人知的地方默默无闻地在背后努力在的人有很多,没有他们,也许抗日战争就不会成功,也许就没有像此刻一样的和平生活,他们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不可或缺的。

在最终,我想说:我们虽然处于和平年代,可是我们要对祖国充满热爱,要在背后默默无闻得为祖国做出自我应当的贡献。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3

恍惚间,读完了最终一章,才惊醒,这么快就读完了吗?全书那么多的故事,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有连续性。从开始抗日,人民进取反抗,青壮年上战场,老弱病残幼在家拼尽全力保护战士们,再到土改等等,人民开始识字,有了文化,精神层次也提高了。

那么多故事,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小胜儿》。小金子是杨主任的警卫员,时年19岁。那次,他出发去打仗,走之前,面上带笑,雄赳赳、气昂昂的走在队伍前面,浑身散发着青春活力。而几天后,一切都变了。上战场的同志们都死的死,伤的伤,连热情的杨主任都战死沙场!小金子负了伤,在家休养。多可怜的孩子啊,青春年少,本该是享乐,社交,与朋友一齐浪,自由勇敢追梦的年纪,却目睹了无情的战争。明明前几天还一齐骑着高头大马,明明前一刻还并肩作战,“轰”的一声,那么鲜活的生命就消失了,只剩下破碎的血肉在空中飞射,漫天泥土飘下,被血染红。

一个孩子,为什么要应对这么残酷的事实?

这就是战争,无比残酷,无比血腥,冷漠无情得令人胆寒。为了不让更多年轻的生命遭受摧残;不用为国负伤却只能躺在暗无天日的泥洞里;不必每晚担惊受怕睡不着觉,被噩梦侵袭;英勇的战士们拼命御敌,倒下也咬掉敌人一块肉,杀出一条血路,一条血腥却拯救所有人的路。

年轻的孩子啊,振作起来,撑过这一次,你就是一个真正的战士了。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4

在这一本书里,全部都是发生在抗日战争年代的小故事。当时,白洋淀以及周边地区饱受日本侵略者的摧残与折磨。在这如此困难的年代里,白洋淀里面的人们日子过得十分凄苦,但却依然坚持着对祖国、对民族的无比忠诚,对生活充满着热情,对未来有着的无限期望。他们有些人离别亲人,主动参军,打击敌人。有些人身处后方却用各自的办法努力为抗日事业作出贡献,比如干部群众互帮互助,热情招待负伤的八路军,认真开导落后分子等等。

如今,我们身处和平年代,国家日渐繁荣。作为这个国家的每一分子,我们要对祖国充满热爱,要为祖国的昌盛作出自我应有的贡献。

为了读《白洋淀纪事》这本书,我特地查了一下。白洋淀原本是冀中平原一个极其不起眼的小地方,我在读这本书之前根本就不明白有这个地方的存在。可是就是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里,抗日的星星之火正在悄悄蔓延。

说到中国的抗日英雄,也许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像杨靖宇、张自忠那些抗日将帅,或像白求恩、赵一曼那样的传奇人物。可是,像白洋淀里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男女老少,没有人去描述他们,也没有人去记载他们。他们每一个人固然都微不足道,但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对革命有着不灭热忱的人们,才使中国多年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有一句话说得好,“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与世长存”。正是千百万这样的普通大众,才使我们的民族历经艰难困苦而依然生生不息。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5

生活在安逸时代的我们对战争没有过多的认识,如今的和平生活也渐渐让我们淡忘着那些战争年代的故事。在冀中平原的一个小村庄里,抗日的烽烟逐日蔓延,一群朴实淳厚的农民们挑起了抗日的重担。

这个小村庄很平凡,确切说这一本书中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可言,仅有一些朴实的农民兵奋斗着。也许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就义让我们难忘;又或许黄继光堵枪眼的赴汤蹈火;也有刘胡兰的15岁舍命为国家。革命需要英雄,可是革命的胜利同样需要千百万平民百姓的付出。如果说英雄们是一盏光芒四射的明灯,驱散四周的阴霾,那么觉悟的人民群众即是缓缓升起的朝阳,更是让黑暗无所循行。

众多情节中,我一向对其中一个耿耿于怀:讲述的是一个刚刚年满15岁的小伙子,原生,在同村人秀梅的指导下走上了抗战之路的故事。在早些年原生的父亲就给原生定下了婚事,一个大他5岁的农村女子,小五。原生跟随部队一走就是好几年,秀梅成了村里的干部,其实很多妇女应对的都是这样孤寂的生活,丈夫常年在外打仗,杳无音信,那些明事理的妇女还好,觉得自我的丈夫为国家做了贡献,感到无比光荣,尽管丈夫牺牲在战场。可是总有一些顽固的落后派不会这样认为,而原生的妻子小五就是这样一个人。战争,时间过得多快,每个人要想的,要做的,又是多么丰富啊。小五渐渐不安静起来,先是经常和婆婆吵架,之后经常住在娘家,偶尔回家一次,就和婆婆吵架,秀梅在劝说小五时说道这样几句话:'光荣不能当饭吃、当衣穿;光荣也不能当男人,一块过日子!这得看是谁说,有的人窝窝囊囊吃上顿饱饭,穿上件衣裳就混得下去,有的人还要想到比吃饭穿衣更光荣的事!'尽管是句句在理,可是对于小五来说这些话并没有对她产生影响,还是毅然决然的和原生离了婚。其实这一故事的小插曲反映的就是封建的落后思想对人们的生活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对我国抗战的不自信,但值得庆幸的是之后我们胜利了!

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这样,也许我们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们都是普通人,可是我们需要坚信我们在做好普通人的同时也能创造出属于自我的辉煌人生。作为新时代下的大学生,我们沐浴着新时代的春风,我们远离了战争的烟火,那么我们更需传承白洋淀的精神,谱写出我们的青春华章!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

白洋淀读后感(8篇)

白洋淀纪事的读后感1之前我认为英雄必定是一个人为国家亦或是为正义牺牲,做出贡献。但其实不是这样的,英雄也是可以是一个团体。“英雄”是有好多个人的付出组成的。此书中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白洋淀范文

  • 白洋淀读后感(8篇)
  • 白洋淀读后感(8篇)41人关注

    白洋淀纪事的读后感1之前我认为英雄必定是一个人为国家亦或是为正义牺牲,做出贡献。但其实不是这样的,英雄也是可以是一个团体。“英雄”是有好多个人的付出组成的 ...[更多]

读后感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