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第一心得范文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感 > 观后感

我是医生观后感题目(4篇)

发布时间:2022-10-12 12:40:08 查看人数:58

【导语】我是医生观后感题目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4篇优秀的我是医生观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是医生观后感题目,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我是医生观后感题目

【第1篇】我是医生观后感

我是医生观后感范文

我是医生观后感范文

6月8号下午,在单位领导的组织下观看了传记电影《我是医生》,影片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为原型,讲述了这个年逾九旬的传奇医者的仁心仁术。全片充满了吴老对患者、同事、家庭的关爱,让我看到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吴孟超可敬、可亲、可学的形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在是感人肺腑、震撼人心,让我深受教育。

电影中,吴老每次查房检查病人时,都和蔼可亲、视病人如亲人;面对为了给女儿肝移植而那么努力的母亲,哪怕成功的几率非常小,他也毅然决定亲自给手术保驾护航,虽然最后的结果非常无奈,但他的这份仁德之心病人真切的感受到了。出院后还会给他寄卡片,哪怕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哪怕是医生并没有治愈他的疾病,他还是真心的感谢医生。

电影中,吴老想搭建基础研究平台,扩大实验室规模,他希望得意门生赵一涛能随己投身其中。但对外科“一把刀”赵一涛而言,从手术室抽身去实验室,尤其是要致力于当时还被普遍质疑的细胞治疗,他的事业前景不啻于“雾里看花”。但是吴老告诉他:“一把刀、一台手术,只能救一个人,但一片基础研究的华盖能庇佑更多人”。 这不仅体现出了吴老领先的专业头脑,更体现出了他救死扶伤的使命感。

电影中,吴老更是要亲自为自己的女儿手术,他说“在手术台上,就算是他自己的女儿,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病人,而我是最了解这个病人病情的主刀医生,仅此而已。”让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什么是大爱无疆。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医者生命攸关,“医本活人,学之不精,反为夭折;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充分说明了医学的博大精深,医者的任重道远。所以对于我们广大医务工作者而言,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增进人类健康,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病人的健康高于一切,医治病人疾痛是医务人员的首要责任和神圣义务。我们要把解除病人痛苦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更加主动、热枕地做好工作;也更会在防病治病工作中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在调节与病人、与社会的关系中自觉履行医德规范。

作为一名党员,更要严于律己,立足自身的岗位的同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最有效、最感人的实际行动,展现党员的风范。

对于我们全科医生而言,要不断完善自我,抓住上海卫生综合改革的契机,全身心投入社区医疗的工作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百姓健康的守门人。

我是医生观后感范文

有这样一位老人,89岁仍奋战在无影灯下,以每年将近200台手术的数量为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有这样一位老人,几十年守“拙”不变,坚持手动缝合创口,坚决不用吻合器,为患者节省每一分钱。

还是这位老人,他总要赶在病人麻醉前,意识尚清楚时去问候,几句寒暄或是简单把脉,却会鼓励起病人的斗志。

六十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他——就是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医生!

看了《我是医生》的电影之后,我深深的感触到——吴孟超是医者,更是医学拓荒者。

根据我的了解吴孟超医生至今仍然坚持在医疗一线,他亲自主刀的手术纪录已经超过1万5千台。无论是年轻时从割胶刀改拿手术刀,还是毅然回国报效祖国,以及创造出中国肝胆外科无数个第一,吴孟超的人生有太多值得书写的部分。

就如上述所说的,吴孟超是一个极其伟大的人,他也是一个普通的人,工作也是很普通,可是他却能坚持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成就自己的事业,这就说明在他的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不仅如此,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断创新的'性格特点,也是他成就事业的内在原因,他成功的事业和人生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吴孟超医师把自己的一辈子都奉献在肝胆外科事业上,他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的人生,他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发展,才能够驶向成功的彼岸。

吴孟超医师从医68年以来,直到如今已经89岁了他仍然活跃在医学科技的前沿,依然忙碌在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行列中。在他的心中始终装着病人,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他对病人至真至诚的态度和细腻入微的照顾,吴孟超医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实际行动,对忠诚使命、献身使命做了最好的诠释,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要努力向吴孟超医师学习,学习他的创新精神;学习他的坚持不懈;学习他把普通的工作不普通对待的精神;学习他坚持用自己的微薄的力量用在有意义的地方。作为一名医院工作人员,我们要时刻为一线的同事们着想,为广大的患者着想,严于律己、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断创新。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并像吴孟超医师一样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社会、回报给人民。

在《我是医生》中,吴孟超有句经典的台词仍然在我的耳边回绕:“一把刀、一台手术,只能救一个人,但一片基础研究的华盖能庇佑更多人”。

作为一名基层医生,作为一名党员,我会牢牢记住这句话,在自己本职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为更多更多的病人带去健康的福音。

我是医生观后感

【第2篇】《我是医生》电影观后感

《我是医生》电影观后感1

为进一步营造公司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在职工队伍中提倡学先进、争优先的工作氛围,积极响应区委宣传部关于组织观看经典优秀宣传教育题材电影《我是医生》的号召,公司于6月7日下午组织观看了由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出品的吴孟超院士传记电影《我是医生》。

这部电影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为原型,讲述他年逾九旬依然奋斗在攻克癌症科研最前线的故事。95岁的吴孟超是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国医大家的情怀:一方面,他亲自主刀的手术纪录超过18000台;而同时,他又带领学生在医学发展前沿开展细胞免疫疗法研究,开启了免疫系统防治癌症的大门。吴孟超至今仍然奋斗在攻克癌症科研的最前线,“一把刀一台手术只能救一个人,但是他想庇佑所有人”,就是他心路历程的最真实写照。

这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人物传记影片,吴老身上的无私奉献、情系人民、坚持不懈等精神时刻为我们树立起时代标杆,大家观后感到,要以时代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勤奋学习、思考和钻研,立足本职工作,知难而进,攻坚克难,努力做一个对社会建设、单位发展有用的人。

《我是医生》电影观后感2

在上影集团和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举办的影片研讨会上,评论界一致认为,《我是医生》是一部具有创新意义的主旋律英模人物传记影片,它突破了常规的创作模式,以平实的生活场景,让崇高变得平易近人。这里摘录刊发部分评论家的发言。

紧贴真实,使人物具有稳固扎实的生活基底。

《我是医生》是一部令人感动的人物传记影片,其中的科学精神、动人情感,以及艺术手法的使用,在高妙的结合后达成感染力很强的观看效果。

影片始终“紧贴”传主的真实生活,台词对话质朴有趣,语句精到,同时包含丰富的人生况味。虽然要表现的传主是事业卓著、感动中国的可敬老人,却始终赋予他不仅可敬,而且可感、可亲的真实、生动、完整人格。影片中有这样的人物自述,“我是割胶人的儿子,父亲从小就夸奖我的手灵活。用割胶刀,稳准快,后来就换成了手术刀。”从割胶刀到手术刀,从橡胶林到手术台,大弧度联想的意象跨越使一位功勋卓著的老人形象首先具有了稳固而扎实的生活基底。

作为一部上影出品的高艺术水准传记片,《我是医生》并未将伟大人物简单化,而是采用独特的叙述视角,着意展现吴老作为医生的日常。有一处画面令人感动,观之难忘。吴老和学生一起面对堆积的患者档案,那些虽然接受了成功的手术,却因为后发的扩散转移而“不在了”的病人。身为医生的吴孟超为此在办公桌前特辟一个立柜,高高摞起故去的病患档案。他用朴素至极的话语教育学生:科学是事实本身!哪怕是已经离开了世界的患者,好的研究仍然能够让他们的存在于医学推进上继续发挥作用!

“我想背着每一位病人过河。有一些过不了河的病人,往往就差最后一步。我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实验室!”影片中,这句话和盘托出人物心迹,表现吴孟超院士作为一名伟大的医生,真正的伟大之处正在于他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同时也是这部传记影片最值得重视的价值所在。

《我是医生》电影观后感3

《我是医生》电影中的所有故事都来自于吴孟超院士的真实生活,描绘他年逾九旬依然奋战在无影灯下,每年完成200余台手术,与肝癌患者肝胆相照,一心投身医学发展的故事。

影片中吴老讲的‘背着病人过河是医生的职责所在’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老马,心中怀揣着救死扶伤的信念,驮着一位一位的病人过河,这种无私奉献的医患关系正是我们所提倡“以病人为中心”思想的完美体现。

这部影片在我眼前展现了一位年逾九旬的传奇医者的仁心仁术,作为一个入党积极分子,我要以吴老为榜样,努力加强个人修养和党性修养;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定理想和信念;坚定不移的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端正医德医风。我要坚持从本身做起,努力改善服务,保证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加强医患沟通;从工作中的每个环节、每个行为、每句语言做起,本着服务热情、语言文明、工作快捷的原则,构成细致严谨的优良服务行为准则,并在实践中更加完善。

《我是医生》电影观后感4

昨天下午,电影《我是医生》研讨会在上影举行。95岁的吴孟超身着军装一出现,场内所有人起立致敬并鼓掌。吴孟超在感谢电影主创的同时,也几度敬军礼,“党和国家培养了我,我要坚持做一个军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中国医生,始终为人民服务。”

是医者,更是医学拓荒者。

吴孟超至今坚持在医疗一线,他亲自主刀的手术纪录已经超过1万5千台。无论是年轻时从割胶刀改拿手术刀,还是毅然回国报效祖国,以及创造出中国肝胆外科无数个第一,吴孟超的人生有太多值得书写的部分。

拍吴孟超的医者仁心不难,难的是如何在有限的电影篇幅里不走寻常路。导演谢鸣晓说:“制片人最初把故事梗概交到我手里时,我的第一感觉是头皮有点发麻,这部电影不容易拍,尤其是如何用电影的方式去表现吴老的家国情怀。”

所幸,编剧黄丹抛开了常规的手术台救人套路,他总结了吴孟超一生的奋斗目标是:搞超前的科研,从根本上救治病人。“这也是他医德、医术中的'最闪光之处。”

《我是医生》中,吴孟超有句让人过耳不忘的台词:“一把刀、一台手术,只能救一个人,但一片基础研究的华盖能庇佑更多人”。

电影中,吴孟超想搭建基础研究平台,扩大实验室规模,他希望得意门生赵一涛能随己投身其中。但对外科“一把刀”赵一涛而言,从手术室抽身去实验室,尤其是要致力于当时还被普遍质疑的细胞治疗,他的事业前景不啻于“雾里看花”。

现实中,由于癌症至今并没有攻克,赵一涛的质疑心理曾存于不少人心间。对此,吴孟超的回应是:“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我的手割过橡胶,描过图纸,但自从拿起手术刀后便再没有放下。我已经90多岁了,还能做多长?不知道。我要赶紧把科学院、研究院建好,把平台建好,再培养人才。有人、有平台,基础研究就能开展下去,20年、30年、40年总能解决问题。到那时,我在天上看。”

《我是医生》电影观后感5

6月8号下午,在单位领导的组织下观看了传记电影《我是医生》,影片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为原型,讲述了这个年逾九旬的传奇医者的仁心仁术。全片充满了吴老对患者、同事、家庭的关爱,让我看到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吴孟超可敬、可亲、可学的形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在是感人肺腑、震撼人心,让我深受教育。

电影中,吴老每次查房检查病人时,都和蔼可亲、视病人如亲人;面对为了给女儿肝移植而那么努力的母亲,哪怕成功的几率非常小,他也毅然决定亲自给手术保驾护航,虽然最后的结果非常无奈,但他的这份仁德之心病人真切的感受到了。出院后还会给他寄卡片,哪怕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哪怕是医生并没有治愈他的疾病,他还是真心的感谢医生。

电影中,吴老想搭建基础研究平台,扩大实验室规模,他希望得意门生赵一涛能随己投身其中。但对外科“一把刀”赵一涛而言,从手术室抽身去实验室,尤其是要致力于当时还被普遍质疑的细胞治疗,他的事业前景不啻于“雾里看花”。但是吴老告诉他:“一把刀、一台手术,只能救一个人,但一片基础研究的华盖能庇佑更多人”。 这不仅体现出了吴老领先的专业头脑,更体现出了他救死扶伤的使命感。

电影中,吴老更是要亲自为自己的女儿手术,他说“在手术台上,就算是他自己的女儿,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病人,而我是最了解这个病人病情的主刀医生,仅此而已。”让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什么是大爱无疆。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医者生命攸关,“医本活人,学之不精,反为夭折;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充分说明了医学的博大精深,医者的任重道远。所以对于我们广大医务工作者而言,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增进人类健康,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病人的健康高于一切,医治病人疾痛是医务人员的首要责任和神圣义务。我们要把解除病人痛苦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更加主动、热枕地做好工作;也更会在防病治病工作中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在调节与病人、与社会的关系中自觉履行医德规范。

作为一名党员,更要严于律己,立足自身的岗位的同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最有效、最感人的实际行动,展现党员的风范。

对于我们全科医生而言,要不断完善自我,抓住上海卫生综合改革的契机,全身心投入社区医疗的工作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百姓健康的守门人。

《我是医生》电影观后感

【第3篇】战役之我是医生电影观后感

战役之我是医生电影观后感1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国上下十四亿人感受到病毒的无情 但同时也看到了全国上下一心 共同抗“疫”的感人场面,也看到了共产党员在面对国家民族危难之际冲锋在前 个人在后的奉献精神。

这场战役是全民族的战役,也是对社会全方面的一个考验,而绝非一个单纯的公共卫生事件。从疫情发生到严重,从认识疫情到救助和隔离病人,从全国支援武汉到口罩 物价哄抬,从一方面地报喜不报忧到舆论满天飞,这次战役带给我的认识是社会各个方面的困难和挑战,也认识到舆论的重要性,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一个国家 一个规模如此庞大国家,在行政和社会治理上的诸多挑战,也没有看到最近央视带头为了防止某些别有用心的谣言过分解读,开始在多个城市试点直播 在武汉小汤山模式医院建造过程直播 让新闻和事实呈现到观众眼前 跑过谣言。当然,最近很多事件需要带给我们认识的反思,需要我们认识到我们国家的行政能力依然在很多方面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在疫情结束后深入调查 吸取教训,但目前的首要任务是上下团结一心 共同抗“疫”。

在另一方面,我看到的是共产党员冲锋在前的史迹。一批批党员先锋队冲在了防空疫情最需要的第一线上,医疗冲锋队 基建冲锋队 党政冲锋队,这些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和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让我们在这个寒冷的冬天热泪盈眶,让我们对击败病毒 对国家的明天充满希望。天灾无情人有情,隔离并不不隔离爱,希望在全国各民族齐心协力下,早日战胜病毒,恢复美好生活。

战役之我是医生电影观后感2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不负韶华,未来可期。霍姆斯说过,我们占据的位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去的方向。

当代好青年既要“学高”也要“身正”。做人做事第一位是崇德修身,新时代好青年要明大德 守公德 严私德。对于青年干部而言,锤炼坚强党性 坚定政治立场是为明大德,明大德当正以处心 廉以律己 忠以事君 恭以事长 信以接物 宽以待下 敬以处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切实增强“四个自信”;谨守社会公德 培养道德意识是为守公德,守公德当出以公心,自觉维护公共范围的正常秩序和公共生活,待他人要文明礼貌 乐于助人,待事物要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当代青年要在加强公德建设和提升公德意识中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严格约束自身操守和行为是为严私德,君子修身当修己以敬 修己以安人 修己以安百姓,新时代好青年要在慎独 慎初 慎微 慎欲中踏踏实实做人,学会感恩 学会勤俭 学会谦让 学会宽容,在自重 自省 自律中扎扎实实干事。

青年总是活力四射的,青年是能在雨中起舞的,青年是可以惊艳岁月的。哪怕房檐跟屋梁把生活压的再低,向上的青年总会看到另外一片天空的希望。正如“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中国青年有担当,有理想,我是新时代新青年,我因奋斗而自豪!我们肩负着多重角色,承担振兴民族的责任,同样也肩负着青春,用青春之气为祖国 为工作注入新血液!

我要始终牢记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发扬五四精神,立足本职岗位,做好宽带网络优化工作,以人民为中心练就过硬专业本领,同全体移动人一道,同亿万人民一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名精神科康复护士,我愿用爱 责任与担当,沿着南丁格尔之路不断前行,让青春在自己岗位放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扬认真负责 积极进取工作作风,严格把控护理质量,用自己娴熟的护理技术和先进的康复理念,为精神科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为我院的发展壮大添彩。

战役之我是医生电影观后感3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通知,要求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积极主动履职 有效发挥作用。可偏偏有这样一些“公务人员”,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想担当,不敢担当。比如原黄冈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唐志红,比如原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二级巡视员王增田……疫情严峻,人命关天。不掌握关键数据,如何谋篇布局,安排工作?不做到尽职尽责,怎样统筹规划,推进防控?这样的人经得起“党性三问”吗?

“我是何人”?在面对考验时,我们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才能无愧党性。疫情忽至,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是敢担当 勇作为 有智慧 笃执行的人。战争年代,关键时刻有黄继光 董存瑞 邱少云等等无数先烈抛头颅 洒热血,用生命铺就共和国的成立之路。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有王进喜 钱学森 邓稼先等等千万英雄挺身而出 迎难而上,用不屈的精神铸成共和国的脊梁。和平时期,我们身边依然有杜富国 黄文秀 张富清等等灿若星河的勇士冲锋在前。他们始终记得“我是何人”,更用实际行动把党性完美诠释。相比之下,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唐主任”们失责失责,毫无担当,一问三不知。观疫情为无物,视责任为浮云。不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及时有效抗击疫情。在面对“我是何人”这个问题的时候,不知他们要作何感想。

“来自何方”?在面对考验时,我们应该胸怀怎样的信念,才能有效应对。每临大事有静气,并不是因为毫不在乎,恰恰相反,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我们更需要的是沉着冷静。而这样的心态来自于我们“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和信念,因为太在乎所以必须胸有成竹 认真对待。曾经我们历经枪林弹雨;我们冲破西方敌对势力的层层封锁;我们白手起家,建立起今之繁荣华夏。我们始终笃信红船精神,从未忘记我们来自于人民。立根原在群众中,不能为群众排忧解难,不能让群众感到心安,就是尸位素餐,就是毫无作为,就是“不知来处”。共产党人就应该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安群众之所虑,解群众之所忧。可面对上级的询问,“唐主任”们有的只剩下“一脸茫然”。为官不明“来何方”,关键时刻怎担当?

“去往何处”?在面对考验时,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将初心一脉相承,发扬光大。因为初心使命,太多的人怀着“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信心,踏上阻击疫情的征程。他们有援助非洲的军医,有朝气蓬勃的医护人员,有身患重疾,却依旧奋战一线的医院院长,也有不辞辛苦 亲临一线的钟南山院士……此时此刻,有太多太多的人,感动着我们。他们本可以留在更为安全的地方,但他们放弃选择安逸。他们去往祖国和人民最为需要的地方,这就是最为纯粹质朴的初心。“疫”至处,君必往之,此谓勇士也。相比之下,本应坐镇一线,现场指挥,掌控全局的“唐主任”们却在此时迷失了方向。每浪费一秒,就有可能失去“战机”;汇报不准确,就有可能犯下致命错误。忘记“数据”,就是忘记初心;不明情况,便是不明“去往何处”。

这段时间,网络上流行起这样一个词——逆行者。这是对那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远千里,驰援湖北,驰援武汉的勇士的赞美。相比之下,那些经不起“党性三问”的“唐主任”们则显得相形见绌 无地自容。请所有党员在面对考验时,牢记“党性三问”,耻做“唐主任”,争做“急先锋” “真勇士” “逆行者”!

战役之我是医生电影观后感4

当前,全国人民都在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决胜打赢防疫阻击战,关键在于一个“实”字。

防疫信息通报要真实。在这个人民群众异常敏感的时期,任何一个不真实的 歪曲的信息都有可能造成群众恐慌情绪和社会动荡。这时候,各级政府要及时发声,加强信息披露,回应社会关切,及时准确向社会公开疫情和防治工作进展,坚决杜绝谎报谎报 瞒报 错报和漏报,要让人民群众看到政府积极作为抗对疫情决心。权威媒体要扛起强信心 暖人心 聚民心的大旗,及时公布事实真相,主动鉴真辟谣,占领舆论高地,让群众在家中刷屏就能了解到较真实的疫情信息,树立起对抗疫情的信心。公民个人要在疫情面前多一分清醒 少一些盲从,坚持不造谣 不传谣 不信谣的原则,科学认识 理性应对,勤洗手 戴口罩,做好自身防护。

防疫工作作风要踏实。1月27日,总理赴武汉考察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在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 疫情最严重的金银潭医院留下考察足迹。大难之下,一国之总理尚深赴灾区,相反,湖北省黄冈市卫健委主任“一问三不知”,红安县华家河镇党委书记工作疏漏致脑瘫儿在家人被隔离期间死家中,湖北省红十字会接收和分配捐款物不力,这些正是疫情防控工作中作风不实 履责不力的表现。各级领导干部要引以为戒,在疫情面前要时刻保持战斗姿态,坚守岗位 靠前指挥,深入到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中去,把疫情防控工作抓细抓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当好群众的主心骨,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防疫工作措施要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防疫工作计划制定得再缜密,没有准准确确落实到每个人 每件事 每项措施上也可能导致疫情传播,酿成大祸。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亲自部署 亲自协调,更要亲自监督落实,让命令执行不滞后,防疫措施不打折。体温检测每个人就是检测每个人,一人都不能少;隔离14天就是隔离14天,一天都不能缺;排查一栋楼就是排查一栋楼,一户都不能落。要明白病毒是无孔不入的,疫情的防控需要各地区 各部门 各单位形成合力,协同作战,将每一项规定 措施的执行落实细之又细,实而又实,打通防疫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最后一米。

疫情终将过去,春天必将到来。相信在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党上下戮力同心,各级干部想在实处,干在实处,做在实处,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定信心 同舟共济 科学防治 精准施策,必将取得防疫阻击战胜利。

战役之我是医生电影观后感5

今年春节,注定是一个特殊的春节,在2020年最重要的日子里,我们放弃了相聚,放弃了娱乐。国家有难,人人有责。每个人都在为抗击肺炎疫情,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党中央 国务院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疫情防控工作,从国家层面作出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当前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这次的疫情防控,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它有能力带领全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它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党中央强大的号召力 组织优势 群众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也体现出我们祖国的强大影响力。

通过系列学习并结合自身具体工作,有两方面体会。

一 时刻加强理论学习,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正人先要正己,要想监督别人,首先要有坚强的党性支撑,保证自己不违规犯纪。加强作风建设,必须要从增强自身党性入手,带头弘扬忠诚老实 公道正派 实事求是 清正廉洁的价值观,尊崇党章,自觉增强对不良风气的抵抗力;要深刻认识党风不正的危险,在全面从严治党问题上,绝不能有见好就收的倦怠,全面从严治党没有完成时,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二 加强学习建设,要想做好本职工作,必须政治过硬 本领高强。“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少,不为不成”,要自觉树立起自身的形象,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树立“学习为本 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当作一种终身追求。

事实证明,再难的战疫我们也能战胜;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克服,中国人从各种磨难中挺了过来,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战役之我是医生电影观后感

【第4篇】《我是医生》观后感2021年5篇

《我是医生》观后感2021年范文(1)

电影《我是医生》研讨会在上影举行。95岁的吴孟超身着军装一出现,场内所有人起立致敬并鼓掌。吴孟超在感谢电影主创的同时,也几度敬军礼,“党和国家培养了我,我要坚持做一个军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中国医生,始终为人民服务。”

是医者,更是医学拓荒者。

吴孟超至今坚持在医疗一线,他亲自主刀的手术纪录已经超过1万5千台。无论是年轻时从割胶刀改拿手术刀,还是毅然回国报效祖国,以及创造出中国肝胆外科无数个第一,吴孟超的人生有太多值得书写的部分。

拍吴孟超的医者仁心不难,难的是如何在有限的电影篇幅里不走寻常路。导演谢鸣晓说:“制片人最初把故事梗概交到我手里时,我的第一感觉是头皮有点发麻,这部电影不容易拍,尤其是如何用电影的方式去表现吴老的家国情怀。”

所幸,编剧黄丹抛开了常规的手术台救人套路,他总结了吴孟超一生的奋斗目标是:搞超前的科研,从根本上救治病人。“这也是他医德、医术中的最闪光之处。”

《我是医生》中,吴孟超有句让人过耳不忘的台词:“一把刀、一台手术,只能救一个人,但一片基础研究的华盖能庇佑更多人”。

电影中,吴孟超想搭建基础研究平台,扩大实验室规模,他希望得意门生赵一涛能随己投身其中。但对外科“一把刀”赵一涛而言,从手术室抽身去实验室,尤其是要致力于当时还被普遍质疑的细胞治疗,他的事业前景不啻于“雾里看花”。

现实中,由于癌症至今并没有攻克,赵一涛的质疑心理曾存于不少人心间。对此,吴孟超的回应是:“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我的手割过橡胶,描过图纸,但自从拿起手术刀后便再没有放下。我已经90多岁了,还能做多长?不知道。我要赶紧把科学院、研究院建好,把平台建好,再培养人才。有人、有平台,基础研究就能开展下去,20年、30年、40年总能解决问题。到那时,我在天上看。”

《我是医生》观后感2021年范文(2)

今天,我观看了一部名叫《我是医生》的电影,感触很深。故事主要讲了新冠疫情爆发后,原本为呼吸科主任医生的郑直临危受命,转入重症区全面负责新冠肺炎的收治工作。在病人数量暴增,医疗物资奇缺,甚至连在抗疫一线的医生也感染上病毒的情况下,他们不惧困难,尽心尽力,团结一致,终于迎来了胜利曙光的故事。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场景是,郑直在医疗物资紧缺,人心涣散的情况下,对每一位医护人员说的话:'我们每天坚守岗位,为的是什么?因为我们是医生!'就是这么简单朴实却又掷地有声的一句'我们是医生',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体会到了他们坚定的意志与伟大的精神!从事了这个职业,走上了这个岗位,就不惧生死,责无旁贷,他们用坚守让我们敬仰,用热情让人感受到了无与伦比的爱。

每每看到那些'白衣天使'们每天工作到凌晨,只休息一小时不到时,我心里就如被针扎了一般。尽管整个脸部都是被口罩勒出的伤痕,心里还承受着朋友病危、亲人病逝这些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可她们脸上还是保持着阳光般灿烂的笑容,给患者以温暖和信心。如果她们不是天使,哪还有谁能配得上呢?

最深深打动我的一幕,是郑直的父母感染新冠肺炎隔离时,与郑直一门之隔的'对话'。郑直用便利贴贴在病房门上,写道:“爸妈,你们要照顾好自己,多吃蔬菜。”夫妇俩见了门上的字,笑着朝郑直点了点头。当郑直又写道:“我以后会经常来看你们的。”夫妻俩却轻轻地摇了摇头。谁不想自己的孩子留在身边照顾自己呢,何况是在那样的情形下,但他的父母却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医生,他有责任与义务要去救助更多的人。

靠手指的比划,眼神的交流,那对孩子的亲情与不舍的深情,深深地融入在父母含情脉脉的眼神中,就是这样一场'无声'的交流,使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滑过脸颊。

就是这样一部普通而又不寻常的电影,令我不止一次笑着流泪,心痛又欣慰。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的来临,医护工作者们的不懈努力终于迎来了回报,全国的确诊、疑似病例全部清零。

经历了这一次疫情,观看了这样一部电影,我不禁为中国而自豪!雄踞东方的狮子,不会因疫情倒下,只会愈战愈勇!

《我是医生》观后感2021年范文(3)

为进一步营造公司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在职工队伍中提倡学先进、争优先的工作氛围,积极响应区委宣传部关于组织观看经典优秀宣传教育题材电影《我是医生》的号召,公司于6月7日下午组织观看了由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出品的吴孟超院士传记电影《我是医生》。

这部电影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为原型,讲述他年逾九旬依然奋斗在攻克癌症科研最前线的故事。95岁的吴孟超是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国医大家的情怀:一方面,他亲自主刀的手术纪录超过18000台;而同时,他又带领学生在医学发展前沿开展细胞免疫疗法研究,开启了免疫系统防治癌症的大门。吴孟超至今仍然奋斗在攻克癌症科研的最前线,“一把刀一台手术只能救一个人,但是他想庇佑所有人”,就是他心路历程的最真实写照。

这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人物传记影片,吴老身上的无私奉献、情系人民、坚持不懈等精神时刻为我们树立起时代标杆,大家观后感到,要以时代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勤奋学习、思考和钻研,立足本职工作,知难而进,攻坚克难,努力做一个对社会建设、单位发展有用的人。

《我是医生》观后感2021年范文(4)

在上影集团和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举办的影片研讨会上,评论界一致认为,《我是医生》是一部具有创新意义的主旋律英模人物传记影片,它突破了常规的创作模式,以平实的生活场景,让崇高变得平易近人。这里摘录刊发部分评论家的发言。

紧贴真实,使人物具有稳固扎实的生活基底。

《我是医生》是一部令人感动的人物传记影片,其中的科学精神、动人情感,以及艺术手法的使用,在高妙的结合后达成感染力很强的观看效果。

影片始终“紧贴”传主的真实生活,台词对话质朴有趣,语句精到,同时包含丰富的人生况味。虽然要表现的传主是事业卓著、感动中国的可敬老人,却始终赋予他不仅可敬,而且可感、可亲的真实、生动、完整人格。影片中有这样的人物自述,“我是割胶人的儿子,父亲从小就夸奖我的手灵活。用割胶刀,稳准快,后来就换成了手术刀。”从割胶刀到手术刀,从橡胶林到手术台,大弧度联想的意象跨越使一位功勋卓著的老人形象首先具有了稳固而扎实的生活基底。

作为一部上影出品的高艺术水准传记片,《我是医生》并未将伟大人物简单化,而是采用独特的叙述视角,着意展现吴老作为医生的日常。有一处画面令人感动,观之难忘。吴老和学生一起面对堆积的患者档案,那些虽然接受了成功的手术,却因为后发的扩散转移而“不在了”的病人。身为医生的吴孟超为此在办公桌前特辟一个立柜,高高摞起故去的病患档案。他用朴素至极的话语教育学生:科学是事实本身!哪怕是已经离开了世界的患者,好的研究仍然能够让他们的存在于医学推进上继续发挥作用!

“我想背着每一位病人过河。有一些过不了河的病人,往往就差最后一步。我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实验室!”影片中,这句话和盘托出人物心迹,表现吴孟超院士作为一名伟大的医生,真正的伟大之处正在于他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同时也是这部传记影片最值得重视的价值所在。

《我是医生》观后感2021年范文(5)

《我是医生》电影中的所有故事都来自于吴孟超院士的真实生活,描绘他年逾九旬依然奋战在无影灯下,每年完成200余台手术,与肝癌患者肝胆相照,一心投身医学发展的故事。

影片中吴老讲的‘背着病人过河是医生的职责所在’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老马,心中怀揣着救死扶伤的信念,驮着一位一位的病人过河,这种无私奉献的医患关系正是我们所提倡“以病人为中心”思想的完美体现。

这部影片在我眼前展现了一位年逾九旬的传奇医者的仁心仁术,作为一个入党积极分子,我要以吴老为榜样,努力加强个人修养和党性修养;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定理想和信念;坚定不移的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端正医德医风。我要坚持从本身做起,努力改善服务,保证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加强医患沟通;从工作中的每个环节、每个行为、每句语言做起,本着服务热情、语言文明、工作快捷的原则,构成细致严谨的优良服务行为准则,并在实践中更加完善。

《我是医生》观后感2021年5篇

我是医生观后感题目(4篇)

战役之我是医生电影观后感1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国上下十四亿人感受到病毒的无情 但同时也看到了全国上下一心 共同抗“疫”的感人场面,也看到了共产党员在面对国家民族危…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我是医生范文

  • 我是医生观后感题目(4篇)
  • 我是医生观后感题目(4篇)58人关注

    战役之我是医生电影观后感1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国上下十四亿人感受到病毒的无情 但同时也看到了全国上下一心 共同抗“疫”的感人场面,也看到了共产党员在面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