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第一心得范文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感 > 观后感

群众观后感(4篇)

发布时间:2023-06-30 15:19:02 查看人数:47

【导语】群众观后感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4篇优秀的群众观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群众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群众观后感

【第1篇】先进就是走在群众前面—《让党旗更鲜艳》观后感

2月28日新闻中心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与区委宣传部支部全体党员一同观看了《让党旗更鲜艳》等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电教片,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共产党员就是要平时能看得出来,关键时能冲得出来,危难时能豁得出来。一句话,共产党员先进性就是要走在群众前面。

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80多年来,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团结和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这一历程,就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历程。党员来自群众,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又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党员的先进性就在于努力走在群众前面,带领群众前进。在不同的时期,党员先进性的内涵有所差别,但其实质没有改变。战争年代冲锋在前、不怕牺牲,建设时期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强调的都是这样。今天,党所处的环境和所肩负的任务、党员队伍的状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形势和任务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党员先进性的具体内涵更加具有时代特征,表现方式更加丰富多样。党员先进与否,怎样评判?关键是看党员在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能否“走在群众前面”。

思想上先人一步。我们党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员的先进性首先体现在思想理论的先进上。党员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要先于群众学好、学精。只有自己先吃透、先掌握,才能向群众讲充分、讲清楚,才能为群众带好头、作示范。如果认识和觉悟与普通群众一样高,甚至还不如群众,怎么能够体现先进性?然而,时下一些党员包括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思想觉悟在滑坡,影响了先进性的发挥,损害了党的形象。作为先锋队的一员,共产党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走在时代前列,并以自己的先进形象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凝聚群众。正如群众所说的那样:“党员走在前头,群众喜在心头。”

行动上奋勇争先。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所奋斗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党员应当争做排头兵,既有积极向上的热情,又有开拓创新的本领。假如一个党员工作上不求进取,事事落在群众的后面,先进性又从何谈起?

作风上率先垂范。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党员的先进性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它体现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上,也体现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作风上。在日常生活中,党员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周围的群众,一举一动都关系着党的形象。近些年来,我们党一再强调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就是因为在一些党员干部中还存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的问题比较突出等现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走在群众前面”,自然要求广大党员“作风上进一步改进”,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这样,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得到进一步发挥,我们党的先进性才能得到进一步弘扬。

先进就是走在群众前面—《让党旗更鲜艳》观后感

【第2篇】《焦裕禄》观后感:人民群众在他身边

再次被感染的感觉很畅快淋漓。

之前看这部电影不知道是在什么时候,感觉只是记住了这个人。他是一个全身心投入到为兰考人民服务的好县委书记。

今天再看这部电影,其间从头至尾的震撼是那么让人揪心、让人内省、让人盼学。

影片的开头,兰考人民把他抬回了黄河故道,那么多的人在为他的离去送别。这是怎样的一种道别,兰考人民让他永驻兰考。影片的结尾,病房前的院子里,站满了来看望的兰考百姓,可他却不能再为他们服务。不论是他去世,还是他生病,他身边总是站着很多群众。这是因为他始终坚持让自己首先走进群众,在眼里他看到了群众的苦,在心里他想到了群众的盼,在身上他做到了群众的念。他走进群众,在群众中找问题,在群众中找方法,在群众中找信心,在群众中找干劲,真正做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需要救济,他把班子成员领到火车站一起走进逃荒人群,迅速做出了快发救济粮的决定,体现了领导干部的亲民爱民;拿着逃荒人员挤掉在站台上的菜糠团子,他率先交出了自己供应本,把特殊权利废掉,自觉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干部队伍中因营养不良导致很多干部生病,他合计着“破坏粮食统购统销”规定受处分也要为干部解决好粮食不足吃不饱的问题,在上级来调查时,干部们集体站出来为他请愿,体现了领导干部敢于担当,干部也为这样的领导负责;大雨成涝,眼看着就要绝收的玉米,他走进绝望的群众,唤醒干群的干劲,让自己走在救灾的最前沿,体现了领导干部的亲力亲为;防风固沙需要的是人才,他把想留住人才的渴望用一抔泥土寄托,体现了一名领导干部对人才是什么、人才能为事业提供支撑的前瞻眼光;挡住妻子买肉的去路,把买肉的钱替群众交了住院费,把孩子的埋怨咽进肚里,告诉孩子种粮食的农民都吃不上窝窝头,让自己的心一直与群众连在一起,把自己的真完全教给家人,体现了一个领导干部的对舍与得的价值判断。

他走进群众,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不愿吃别人嚼过的馍。真知灼见只有在走进群众、亲身感受中才能获得。

他走进群众,带着大家一起干,他深知,群众的力量需要领导的组织,群众的士气需要领导来提振。

他走进群众,让群众在生病时止痛的办法都是喊“焦书记”的名字,他就是群众的止疼剂。

他走进群众,见到问题随时解决,真正让“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解决在那辆自行车的轮子里。

《焦裕禄》观后感:人民群众在他身边

【第3篇】2022年农村基层群众观看榜样5观后感及感受

中国抗疫,再次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力量。

这力量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回望历史,我们党从中华民族的深重苦难中诞生,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成长壮大,领导人民建立起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并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归根结底在于有中国共产党坚强的领导,在于党中央和全党全国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当前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风险挑战,同样离不开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指挥定向的核心作用。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作出部署,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的集中统一领导,赢得了抗击疫情的战略主动。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心系人民群众安危,时刻关注疫情形势和防控工作,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作为这场人民战争的指挥中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担当,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极大地稳定了党心和民心,增强了全党全国人民战胜疫情的信心,凝聚起了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

这力量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党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统一号令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抗疫斗争,显示出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坚定信念和强大力量。抗击疫情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攻坚克难、战胜重大风险挑战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战胜疫情的可靠制度保障。

这力量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形成的综合实力。疫情暴发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受到威胁,医疗物资一度告急,生活物资供应形势一度紧张。在党中央的统一指挥下,果断采取措施,对重要物资实行国家统一调度,建立交通运输“绿色通道”,保障了重点地区医用物资和生活物资供应。在这样一场大灾大难面前,能够做到医疗救助跟得上和各方面物资充足供应,是因为有新中国成立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现代化建设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和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是因为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的强大的资源动员和调配能力。

这力量是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英勇奋战。人心齐,泰山移。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最根本的力量来自人民群众。各地支援武汉和湖北的医疗队迅速集结出征,4万多名“白衣战士”义无反顾向着疫情“逆行”,与湖北医护人员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展现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国有召,召必回,战必胜”,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人民解放军闻令而动、敢打硬仗,展现了人民子弟兵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政治品格;公安民警忠于职守、不惧风雨,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社区工作人员工作下沉,任劳任怨,把服务和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广大志愿者真诚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间大爱……在这些英勇无畏的人民当中,共产党员们越是困难越向前,冲锋在前、顽强拼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初心使命。正是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团结奋战,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形成了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最深厚的群众基础。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大考。中国人民在这场大考中展现出的中国力量,赢得了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各国的高度赞誉。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采取的坚决有力的防控措施,展现的出色的领导能力、应对能力、组织动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为世界防疫树立了典范。在大灾大难面前,从疫情中心的武汉到湖北全省再到全国各地,全国人民生活安定有序,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保持稳定,这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就是中国力量的展现。

观看榜样5观后感作文

2022年农村基层群众观看榜样5观后感及感受

【第4篇】金陵十三钗群众观后感

金陵十三钗群众观后感1

一部十分有张力,看后久久回味的影片。

整部片子由很多“比较”组成。教堂里人性的温暖关怀与教堂外横尸遍野残壁断桓的比较;

假神父前面地痞流氓嘴脸与后面负职责有担当的比较;十三钗开始自私地抢地窖与后面代替学生送死侠义柔情的比较;士兵开始有退缩情绪,到后面英勇抗敌舍生取义的比较;孟先生带着汉奸的袖套,之后却冒死带来修车的工具,贡献出通行证;教堂小男子汉小小柔弱的年纪个头却充满了大男人的大义凌然有担当负职责,为了养父的嘱托保护女孩子们,最终为了凑数走进送死的队伍;还有十三钗风尘味十足的打扮和之后短发蓝袍的清纯味道的比较,墨玉沉稳大气有担当与他的姐妹们的比较,墨玉对假神父开始的不屑厌恶与后面的相知相爱的比较。

电影里每一部分人都是主角,情节的设计,演员的演绎,使得每一部分人都那么感人,那么丰满。关于墨玉关于假神父,评价的人太多,我今日只说说配角。

军人以人体盾牌冲向坦克,那个镜头异常有冲击力,最终的班长用智慧杀敌,与敌人同归于尽,班长在教堂外关注着这些孩子,关键时候开枪救了孩子们,班长将濒死的浦生送进教堂,让他“在温暖一点的地方死去”。军人的英勇,智慧,侠骨柔情,在这一组组镜头间展现无遗。整部戏战争场面不多,可是表达得很充分,悲壮的情绪基调里,有着军人们与日本兵斗智斗勇消灭两帮敌人的淡淡的喜悦。

教堂里的小男子汉话不多,可是异常有男子汉的味道。拿着竹篙阻止十三钗墙进来,之后却主动要求和假神父去找那两个溜出去拿东西的姐姐。请求假神父留下来作为教堂的挡箭牌,女孩子的名额少了一个,他强烈要求自我冒名顶替走进送死的队伍。——这一切都是为了完成神父的嘱托。多么让人敬佩的男子汉啊!那个没有现面的逃跑的厨子老陈,作为教堂里唯一的成年男人,很好的衬托了小男子汉的高大形象。

为什么墨玉能提出舍生保护女学生?因为她13岁前也是教会学校的学生,保护学生就是保护以前的自我。假神父的女儿如果在世,也是13岁,他是在保护自我的女儿。影片的这些细节,起到了很好的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浦生送进教堂,不仅仅表现了军人的柔情,更造成了之后拿琵琶玄的女孩子送命,姐妹的悲惨遭遇激起了墨玉的仇恨,也让墨玉为素昧平生的女学生送命准备了感情基础。女孩子关键时候从地窖边跑开,避免了十三钗被日本人发现——这让开始还不准学生进去的十三钗们自责,感动。墨玉大姐大气场的渲染,为后面姐妹们为她所动同意一齐代替孩子们送死做了铺垫。一个个小细节,为影片最终荡气回肠的高潮情节打好了基础,让人觉得十三钗们的决定自然,不会太突兀,不做作。

在横尸遍野的南京,这些社会下层的不够光鲜体面让人鄙夷的社会底层人们,以人性的光辉带来观众们的温暖和期望。

这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也许奥斯卡因为历史背景以及对中国的固有的偏见,不会给我们颁奖。可是,在我心中,这是足以胜过任何奥斯卡电影的好作品。当然,如果音乐方面能更精致一点就更好了。

金陵十三钗群众观后感2

初看影片的名字,我们就不难发现这部电影主要与南京秦淮河畔的十三个妓女有关。其实电影中一共出现了14位风尘女子,其中两个中途被日本军人凌辱致死,场面异常凄惨。《金陵十三钗》主要讲述的是1937年南京沦陷以后,日军进行血腥屠城,所到之处血流成河,哀鸿遍野。而此时南京的一个教堂临时成为了避难之所,一个美国殓葬师、一群金陵教会女学生、几个殊死抵抗的军人和伤兵还有14个沦落风尘的秦淮女子都来到了那里,他们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共同应对一场生死浩劫。然而这个教堂并不是永远安全的,铁蹄之下,他们都是俎上之肉,亡国之奴。最终日军还是闯入了那里,并且发现了女学生,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佟大为饰演的中国军人殊死抵抗,以生命的代价救下了这些女学生。这一段电影情节也是相当惨烈,在日军对那些女学生实施兽行时,佟大为饰演的中国军人以精准的枪法先后射杀了几个日本兵,最终和日本人同归于尽,在场的人无不震惊和感动。然而日军不可能就此善罢甘休,他们再一次要求强征女学生前往庆功会为日军表演节目。这当然是一条不归路。女大学生们不堪受日军凌辱,决定团体自杀。可最终却被以玉墨为首的妓女们和假扮神父的约翰救下。这12个平日里被视为下贱的风尘女子,在侵略者丧失人性的屠刀前,却激发了侠义血性,她们身披唱诗袍,怀揣剪刀,代替教堂里的女学生,去赴一场悲壮的生死之约。

《金陵十三钗》里的故事地点就在南京的一个天主教堂里。在那里,女学生们的单纯、善良、纯洁与妓女们的世俗、妖艳、放荡构成了鲜明的比较,在两极化的主人公的拌嘴与吵架中教堂成了人性集中的舞台。以赵玉墨为头的妓女们在教堂里抽烟、喝酒,说淫荡的话,以孟书娟为首的唱诗班的女生们对她们嗤之以鼻,总以为自我代表了女性性格中最完美、最让人向往的一面,妓女们在她们眼中则代表了女性最为丑陋、耻于示人的一面。学养、身份与境遇完全不一样的两拨人增加了电影的戏剧性,一群女人的贫嘴吵架成了矛盾冲突的一个小高潮,其中以女学生们阻止妓女使用她们的茅厕为代表。可是这并不代表她们永远水火不容,她们在关键时刻还是表现出了人性善良完美的一面。比如在日军第一次闯入教堂发现女学生时,妓女们为了救女学生一向把地窖的小门敞开,而女学生们为了不把日军引到地窖,宁愿跑到楼上引开日军,自我受苦。这些都鉴证了人性的闪光点。

《金陵十三钗》的另一个看点就是人性的转化。妓女和女学生虽然皆为女性,却是女性的两极代表。张艺谋在电影中充分运用这一矛盾之后又来了一次人性的转化:日本人闯入教堂要求让女学生去参加日军宴会的唱歌活动(实则当“慰安妇”)之后,代表女性完美一面的唱诗班女生在大难面前表现得唯唯诺诺,而妓女们则表现出了平时少有的英勇,在最短的时间内化妆成12位女学生,加上陈乔治男扮女装,一共扮作13个女学生登上了对她们而言无异于地狱之门的军车。占据《金陵十三钗》九成的矛盾在电影剩下还不到一成时突然转化为生死友谊和无言的大爱,电影所表现的情感也所以大步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这是一部“用人类之善向人类之恶宣战”的电影,整个影片都贯穿着善良、救赎和爱的主题。虽然这部影片时长145分钟,但我还是感觉意犹未尽,并且个人感觉影片中演员的表现都很不俗,尤其是战争场景极为震撼。我觉得《金陵十三钗》能够说是近年来最感人的国产电影之一,也是具有艺术气质的商业电影,各项技术指标亦在此片中得到了全面提升。不得不说影片故事叙述的独特性,情节环环相扣,塑造的人物反差极具感染力,战争场面逼真,还有视觉画面的美感,堪称佳作。这部电影诠释了电影艺术和电影美学,再加上严歌苓的好剧情。这部影片的几乎每一个画面,每必须格都拍出了美感,几个主要的画面场景就更是美得一塌糊涂。

看完整部电影,我为很多场景、很多人物而感动。我感动于国军士兵的英勇就义,我感动于浦生的可怜身世,我感动于豆蔻的天真可爱,我感动于约翰的恻隐之心,我感动于汉奸父亲的爱女之心,我感动于陈乔治最终的男扮女装,舍命救人···我更加为那秦淮十二钗舍命代替学生勇赴日军庆功宴而感动。异常是电影的最终一幕,那12个女子齐唱《秦淮景》的时候,妩媚而旖旎,悲哀而决绝,慷慨赴死,不减一分颜色,于是,再回过头去看她们一开始的泼皮无赖,醉生梦死,和女学生之间的针对打闹,更是唏嘘,更是喟叹,很多人都潸然泪下。她们,12个别样女子,12个所谓卑贱的“窑姐”,用自我生命的最终挽歌,唱响天地间的最强音!不觉让我想起杜甫的诗句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十三钗的命运无疑是悲哀的。这是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人,真正的社会底层,走到街上被鄙视被唾弃的一群女人,她们出卖自我的身体,每日醉生梦死,在有些人眼里她们甚至是连垃圾都不如的存在。可是,她们出卖的只是身体,被唾骂被遗弃,人生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走到那样的一条路上去。他们自甘堕落、麻木自欺,我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是这也是她们命运的愚弄。如果她们的“命好”,她们本来是能够同唱诗班的孩子一样,享受正常的教育,抬眼可见青天。正如玉墨,一个不一样的女子。她端庄、雅静、温柔,说话上得了台面,理性而通透。一个举手投足间就能让男人陶醉的女子,但偏偏,她是一个妓女,一个人尽可夫的妓女,只能沦落为下贱女人行列。想到这样美丽的一个女子,却只能以这种方式存活在人世间,确实是种悲哀。以赵玉墨为首的女子,深陷泥淖,心里其实是悲哀的,同样身为女人,那些女学生都能够在那样安静的圣洁的圣堂里,安心的做着自我的事情,可是她们却一双玉臂千人枕,却还要被迫在战火之下颠沛流离。然而正是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贱女子,却在生死关头上演了令人感动地一幕。她们选择了代替女大学生们前往日军的庆功宴,她们选择了一条不归路,一种可能连死都不如的结局。她们,只是简单的

中国女流之辈却用血的洗礼使这群“特殊女人”完成了由丑陋耻辱到圣洁善良人性的蜕变。

其实,人人生而平等。即便那12个风尘女子是以出卖肉体为生,可是她们的人格和女学生的人格是平等的。她们和女学生相比没有贵贱之分,仅有身份之别,所以他们在道德范畴内没有义务去代替女学生英勇赴义的。可是她们做到了!她们也是侠肝义胆的人,她们也是有情有义的人!!

谁说商女无情。在那里,商女亦知亡国恨。

金陵十三钗群众观后感3

《金陵十三钗》故事的背景是南京大屠杀,可能与小说不一样的是整个电影发生的时刻是从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南京城开始,一向到17日日军举行盛大入城式。与其它同类电影不一样的是,这部电影关注的只是几个小人物,天主教堂的女学生和青楼女子。作为观众的我会很关心每一个人物,正因坐在电影院里有跟她们是同呼吸共命运的感觉。那不再只是死亡的数字,而是活生生的完美生命被残酷戕害继而陨落的故事。在教堂之内,妓女们还是会调情,说笑话,喝红酒,讲自我的身世,我会觉得跟她们很接近的感觉,所以当镜头拍到教堂以外的场景,我会有想逃走的冲动,如果是在家里看,估计我要停下来休息一下,让自我的情绪稍微平复一下再之后看吧。无论如何,在电影院里跟着电影紧凑的节奏,更能好好地欣赏它,每一个画面,每一个音效都是杰作。

有一个个性让我感动的地方:佟大为扮演的李教官把伤得奄奄一息的娃娃兵送到教堂里,拜托妓女们照顾让他在温暖中走过最终的时刻,临走,他看到那些女学生在一个房间里唱圣歌,当音乐声响起,李教官留下的眼泪,让人想到战火硝烟弥漫的世间,也许想要获得心灵的平静是一种奢求。那些如花朵一般的完美生命是李教官他们整队弟兄的性命换来的,就更显得珍重无比。

女主角的旗袍和化妆都是艺术,这部电影的制作团队是多国部队,都是行业精英。我最喜爱女主角的镜头是她最终上卡车时候那莞尔一笑,有铅华洗净,真我毕现的感觉,太美了!

还是很感激导演,没有把暴行拍得太吓人。豆蔻被轮奸那场戏只拍了背影跟脸部特写,这场戏很重要,让人联想到那些沦落风尘的女性最终的悲惨命运,也正因如此,她们舍己救人的行为也就更加可贵。所以个人觉得整部电影显示的是在人类最丑陋暴行的背景下,生命依然是如此完美。

金陵十三钗群众观后感4

昨晚上在电影院把好莱坞式《金陵十三钗》看完了,估计是删减版,电影主线是:在南京大屠杀中,各色人等都努力保护一群女学生免受日军“蹂躏”,最终,以一群妓#女和一个小男孩的慷慨赴难,换得女学生和她们新认的“父亲”——白人假神父的得救,处#女保卫成功。

看完《金陵十三钗》后,想表达的意思也许是:要爱国,再也不要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了。军人排队送死炸坦克的场景虽然没有让我动容流泪,但我知道了留在最后的是国民党,而不是gcd。

可是回归的现实,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上网上多了,看到那些光怪陆离的镜头,早已麻木,只有发生到自己头上才会熬熬叫,这样下去只会到“国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国”境地。

金陵十三钗群众观后感5

我和媳妇走出电影院,坐上104快车回家。车上媳妇让我说说观后感。我说:“好!”我又问媳妇电影怎么样?媳妇也干脆地说:“好!”

在《金陵十三钗》公演前两天(2011年12月14日),北京青年报c3版刊登,读家莲珥题为“筋骨不错,内力销欠”的文章。文章指出影片不足之处,现摘录几段:

一句话点评:小说借由战争这一极端环境对女性这一性别的思考和颂扬被人道主义与战争反思所替代,因此观者才觉得整部影片煽情太过、压抑太过、未留出口。

张艺谋肯花两个小时的银幕时间来品这故事的味道,但可惜最终也只借用了骨头,却将骨髓剔出,又填入新的作料去烹饪一道好莱坞菜单上常有的“人道主义+反战”的浓汤,实属可惜。

然而所道“可惜”者,则在于张艺谋为赶“战争史诗电影”这早非时髦的时髦而延展了电影的宽度,代价则是不得不牺牲和消减了本可深挖的原著所天然带来的厚度。

中篇原著的主要篇幅集中在女学生与秦淮女子的多次短兵相接中,她们之间复杂而暧昧的关系不断流动变化,直至高潮。

而张艺谋的这版电影虽筋骨不错,却也只能说是短一口气的战争史诗,没修炼好内功的江湖把式。

我认为,《金陵十三钗》的主题是让国人永远记住那段血的教训和对战争的反思,而不是以女学生与秦淮女子多次短兵相接为主调。

我还认为,可以对影片技巧做探讨,但不要说得那么不中听。

莲珥是专业影评,细读了严歌岺的原著,还能结合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与之对比,确实是读家。而我和媳妇是普通观众,以前都没听说过严歌岺,当然也没看过《金陵十三钗》,所以,就我们这类的观众来说,看到中国军人与日军的巷战,热血沸腾激情亢奋;看到灭绝人性的日军凌辱中国女学生,五内如焚心如刀割;看到风尘女子从逃命躲到教堂,却最终舍身相救女学生,肃然起敬泪盈眼眶。有这些就足够了。

看完电影,我感到中国必须强大,必须走强国之路,只有强大了,才不会被别人欺负。

金陵十三钗观看感悟

金陵十三钗群众观后感

群众观后感(4篇)

再次被感染的感觉很畅快淋漓。之前看这部电影不知道是在什么时候,感觉只是记住了这个人。他是一个全身心投入到为兰考人民服务的好县委书记。今天再看这部电影,其间从头至尾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群众范文

  • 群众观后感(4篇)
  • 群众观后感(4篇)47人关注

    再次被感染的感觉很畅快淋漓。之前看这部电影不知道是在什么时候,感觉只是记住了这个人。他是一个全身心投入到为兰考人民服务的好县委书记。今天再看这部电影,其间 ...[更多]

  • 任长霞观后感群众路线(3篇)
  • 任长霞观后感群众路线(3篇)17人关注

    最美警察任长霞观后感1任长霞,我最早听到这个名字是在观看电视连续剧《任长霞》后明白的,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看全,对她的事迹的了解也不是很全面,那么任长霞是一个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