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水浒传读书心得范文600字怎么写700字
合上书本,算是又看完一本书?—《水浒传》。想想书中的精彩内容,感受颇多,说也说不尽,真是回味无穷啊!
要讲《水浒传》,要先从梁山好汉讲起,而讲梁山好汉,又要说起一百单八将。这一百零八个头领,虽说记得不太牢,但有几个却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呼保义宋江、玉麒麟卢俊义、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犹如一场场精彩的戏剧展现在我面前,而他们身上那种讲信用、守的优秀品质,更让我刮目相看。
不说那聪明有智慧的军师吴用,也不说那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我就来谈谈梁山伯主—宋江。他为人讲义气,做事大气,从不斤斤计较,所以,天下许多好汉都来投奔他。记得梁山伯好汉和没羽箭张清交战时,那张清会飞石子,百发百中,梁山好汉几个都被他的石头打伤,但张清最终还是被捕,押归宋江。此时,那些被打伤的头领,都要求杀了张清,宋江却立刻制止。张清见宋江如此大义,也顺归于他。
若此时宋江听从众好汉的提议杀了张清,自己既得不到一员爱将,还使得两军之间闹得更僵,这样岂不是得不偿失。这更让我体会到宋江为人的大气,心胸的宽广,才使得他成为梁山伯头领,让众人心服口服。
平日里我跟同学相处就缺少大气,总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不可开交。
有一次,我和同桌为一支笔吵闹起来。虽然这支笔最终被我抢走,她哭了,但我心里并不高兴。事后回想起来,我非常后悔,不就是一支笔吗,让给她就行了,何必要吵吵闹闹呢?为了一支笔而失去一个朋友太不值得了。再看看宋江身上的一个个故事,仔细想想自己的心胸是如此的狭隘,真是羞愧呀!
在生活中,我们要心胸宽广,做人大气,才会交到更多的朋友。
精选用户撰写心得70人觉得有帮助
读《水浒传》这类经典名著,很多人想写点心得,却又怕写得不够好。其实写心得不用太拘束,可以从几个方向入手。比如先想想书里哪个情节最吸引你,是林冲风雪山神庙的悲壮,还是武松景阳冈打虎的豪迈?接着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个场景,别照搬书里的原文,用自己的理解去说,这样才显得真实。
再者,读完书后总会有些感想,可能觉得梁山好汉重情义,但也有人认为他们行事莽撞。不妨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不必担心对错,只要是从书中得到的感受就行。写的时候记得结合具体例子,像李逵脾气暴躁,但他对母亲特别孝顺,这事就可以拿出来聊聊。不过有时候写到激动处,可能会把“李逵”写成“李鬼”,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不影响整体表达就好。
还有就是多留意人物关系。书中一百零八将各有特点,他们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比如宋江和吴用的关系就很有意思,一个主外一个主内,配合得很默契。如果能从这些关系出发,分析一下人物性格或者命运走向,也能写出挺有意思的东西。当然了,写的时候偶尔会忘记标点符号,像“宋江吴用一起商议大事”这样的句子,逗号就容易漏掉,但只要不影响阅读就没关系。
小编友情提醒:
写心得不用追求华丽辞藻,平实点反而更有味道。比如写鲁智深倒拔垂杨柳那段,可以说“鲁智深力气真大,把树都拔起来了”,这样简单直白反而能让读者感受到你的真诚。要是写得太复杂反而会显得矫揉造作。
【第2篇】水浒传读书心得优秀范文-最新读后感范文怎么写650字
《水浒传》里一百零八条英雄好汉,个个令人敬佩。其中,我最敬佩的是行者武松。
“武松打虎”是妇孺皆知的精彩故事,也是有关武松的所有故事里最令我难忘的。武松在去看望哥哥武大郎的路上,喝了十八碗酒,提了根哨棒,就踉踉跄跄走上了景阳冈。景阳冈是什么地方呢?正如书中说的,这是个“大虫”经常出没的小山岗,这只大虫,已经先后吃掉了数十条好汉。白天,人们大多结伴才敢经过此处,到了晚上即使你胆量再大,武艺再高,也无人敢独自过岗。所以景阳冈下的小店里就流传着“三碗不过岗”的说法,就是说你喝了酒就更不能过景阳冈了。然而,武松却敢在十八碗酒之后独自过去,可见武松胆量过人,是真正的男子汉!所以我敬佩武松。
武松不光胆识过人,而且武艺高强。在景阳岗上,他身无锐器,却徒手将这只人人恐惧害怕的白额虎制伏了。怎样制伏的呢?只见 大虫扑来,武松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把腰胯一掀,武松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把那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接着该武松发威了,武松先把哨棒打断,又用铁锤般的拳头,尽了平身力气,打了五七十拳,那只大虫就“动弹不得”了。那么多猎户都拿这只老虎没办法,却被武松几拳打死了。武松武艺如此高强,我怎么能不敬佩他呢?
从武松身上,我还知道:坏人并不可怕,困难也不可怕,只要我们有战胜他们的勇气,只要我们有真正的本领,再可恶的坏人也只是纸老虎,再大的困难也会被我们打败的!
所以,我们应该从现在起,努力学习,提高本领,将来即使遇见比景阳冈上的“大虫”更凶恶的敌人,也不怕他!
精选用户撰写心得85人觉得有帮助
读《水浒传》这本书的时候,我刚开始就被那些英雄好汉的故事吸引住了。梁山泊里的兄弟们个个身怀绝技,他们聚在一起,为的就是替天行道。书里边有很多精彩的情节,比如武松打虎那段,虽然老虎很凶猛,但武松凭借自己的胆量和力量,居然能制服它。这样的故事让我特别佩服武松的勇气。
后来我又注意到鲁智深这个人物,他性格豪爽,力气也大得很。记得有次他在菜市场看到有人欺负弱小,二话不说就出手教训了那个恶霸。这样的行为真是大快人心啊。不过有时候我觉得鲁智深虽然武功高强,但他脾气太急躁了,这可能也是他后来惹了不少麻烦的原因吧。
书里的林冲也是个值得说道的人物。他原本是个官人,因为被陷害才不得不上了梁山。他的经历让我明白,有时候命运确实很残酷,不是所有人都能掌控自己的生活。林冲在梁山上也算得上是一员猛将,但他的故事让我觉得人生有时候真的很难预料。
说到写心得,我觉得关键是要把自己真实的感受写出来。有些人写心得喜欢堆砌华丽的辞藻,但我认为这样反而不好。把自己的心里话写下来,哪怕有些地方不太通顺也没关系。就像刚才提到的武松打虎,我就觉得没必要用特别复杂的句子去描述,简单直白地说清楚就好。
写心得也不能光顾着说自己的感受,还得结合书里的内容。像《水浒传》这样的名著,里面蕴含的道理可不少。比如书中那些好汉们团结一心的精神就很值得学习,现代社会里我们也需要这种精神。要是每个人都只顾着自己,那很多事情就做不成。
不过,有时候写心得会遇到点小问题,比如说有时候想表达的意思明明在脑子里很清楚,可一动笔就感觉词不达意。这种时候别着急,多读几遍,看看是不是哪里措辞不当。还有就是有时候写得太快,可能会漏掉一些重要的细节,这就需要回头仔细检查一下。
写心得最重要的是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刻意追求完美。毕竟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只要把自己的想法真实地记录下来就行。而且写心得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反思,通过回顾书中的情节和人物,我们也能学到不少东西。
【第3篇】关于水浒传读书心得-读水浒传有感400字精选作文怎么写650字
在漫长的暑假中,我初读了四大名着之一——《水浒传》。它通过各种艺术手段,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典型,让我认识了在梁山聚义的一〇八名好汉。
在梁山聚义的一〇八名好汉都是被迫走上起义道路,这种逼迫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不甘忍受恶势力的压迫而奋起反抗,二是在起义军的逼迫下加入梁山好汉的队伍。这部小说反映了当时朝廷的迂腐,想必作者在写《水浒传》时心中充满悲愤,表达了他对朝廷的不满,才能把水浒人物刻画得如此生动,心理活动描写得如此详细,环境渲染得令人觉得身临其境吧!
我喜欢花和尚鲁智深的急中生智。他三拳打死郑屠,就在这大祸临头之际,鲁智深一面骂着:“你诈死,洒家慢慢和你理会。”一面“大踏步地”走了。假若把鲁智深换成我,我一定会傻站在原地,任别人把自己抓走的。
我也喜欢石秀敢作敢为、临危不惧的性格特征。卢俊义被绑缚法场,刽子手已举起屠刀,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前来打探消息的石秀大叫一声:“梁山泊好汉全伙在此。”从楼上跳下来独自劫法场。而我就没有这种敢作敢为的精神。有一年我过生日,请了许多小朋友吃蛋糕,吃着吃着,妈妈突然提议让我唱首歌,我却怯怯地摇摇头,心想: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唱歌哪里好意思啊。所以,我应该向石秀学习。
我还喜欢宋江。宋江在浔阳楼喝酒,说醉话以及在墙上题反诗,表现了他满腹经纶壮志未酬的苦痛。他是借着酒力来吐出心中的不快,也只有在这种沉醉、狂放的状态中,他才能写出如此大胆的诗。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腐败的一面。《水浒传》的确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
精选用户撰写心得52人觉得有帮助
写读书心得这事,说起来简单,其实挺费脑筋。就像读《水浒传》,很多人觉得只要照着书上的故事写点感受就行,可真动笔的时候才发现没那么容易。书里那些英雄好汉的故事听着热闹,但要是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还真得花点心思。
刚开始,先别急着下笔,先把书好好翻一遍,看看哪些情节印象最深。比如林冲风雪山神庙那一段,就特别震撼。当时林冲被逼无奈,最后不得不反抗。这个情节就值得琢磨一下,为什么林冲会走到那一步?他是不是刚开始就打算造反?这些问题想明白了,心里就有底了。当然,写的时候不用全都写进去,挑几个关键点就行,不然篇幅太长容易跑题。
写的时候要注意语言不能太死板。比如说林冲的经历,如果只是干巴巴地描述他的遭遇,读者可能提不起兴趣。可以试着用点生动的词儿,像“林冲就像一只困兽,一步步被逼到绝境”,这样写出来就比直接说“林冲很惨”有意思多了。不过有时候写的人一着急,可能会把“绝境”写成“绝镜”,虽然只差一个字,但看起来就有点怪怪的。
还有就是,不要光盯着英雄们的事迹写,也可以想想他们背后的东西。像宋江,他表面上是个仗义疏财的好汉,可实际上也有自己的算盘。他的行为有时候让人佩服,有时候又觉得有点虚伪。这种矛盾心理其实挺值得探讨的,但写的时候千万不能啰嗦,话太多反而显得空洞。
书写注意事项:
书里的语言有时候挺讲究的,特别是古文部分。要是能引用几句原文,再结合自己的理解去分析,那就更有说服力了。不过引用的时候也要小心,别把“景阳冈打虎”记成“景阳岗打虎”,这可不是小事,容易让人笑话。
【第4篇】暑假水浒传读书心得体会怎么写550字
读了《水浒传》这一本厚厚书之后,最大的感受便是书中的英雄们的那种豪情壮义,忠义两全。《水浒传》一书记叙了以宋江为头的108好汉从被逼无奈聚义梁山泊,到被朝廷招安,再到为宋破辽兵,最后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在我脑海中印下了两个字:忠、义。
一个“忠”字就包含了对自己的国家、亲人、朋友的尽心竭力,鞠躬尽瘁。宋江在重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只效忠于自己的国家,可谓是忠心耿耿;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面对高俅之子的调戏宁死不屈,最后上吊自杀,这也是忠的表现。
“义”字包含了很多内容,108个好汉为兄弟赴汤蹈火,两肋插刀,这就是义;为人民、国家锄暴安良、出生入死也是义。在108个英雄中,我认为最能做到“义”的是一个黑大汉,他虽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但是他路见不平就拔“斧”相助的精神,令那些丧尽天良的恶人们闻风丧胆。他有些野,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民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英雄气概,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他这一点让我尤其感动。
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所以我们也应该有义气,拥有强烈的正义感,为了正义,为了真理能奋不顾身。
精选用户撰写心得93人觉得有帮助
写读书心得体会,特别是像《水浒传》这样的经典作品,很多人可能觉得无从下手。其实跟做别的事情一样,得慢慢琢磨出自己的路子。我第一次写《水浒传》的心得体会,就有点懵,不知道该写什么好。后来慢慢想明白了,不是照搬书里的内容,而是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刚开始得先想想,《水浒传》讲的是什么?梁山好汉的故事,他们为什么聚在一起?为的就是反抗不公。那咱们写的时候,就得联系到现实生活,想想现在社会还有没有类似的情况。比如,有些人觉得自己受了委屈,会不会也想找地方倾诉?不过这种想法不能直接写出来,得稍微拐个弯儿,不然显得太直白。
写的时候,最好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讲故事的人。比如,你可以从某个角色入手,像武松,他杀嫂报仇,这事挺有名的。你可以聊聊这个故事让你有什么感受,是不是觉得他很勇敢?或者你觉得他这么做是不是有点过激?反正这些都是个人看法,只要言之有理就行。
有时候写东西会遇到卡壳,就是想不出该怎么表达。这时候别急着翻书找灵感,试着闭上眼睛,想想自己平时看电视剧或者电影时的感受。像《水浒传》里那些打斗场面,是不是特别带劲?把这些画面感写下来,说不定就能找到突破口。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别忘了写点自己的经历。比如小时候听老人讲过类似的英雄故事,或者是最近看到新闻里有人做了类似的事。把这些穿插进去,会让文章显得更有温度。当然,不是说非得把经历写得很详细,简单提一下就好,不然容易跑题。
小编友情提醒:
写完之后别急着交出去。放一晚上,第二天再看看,说不定能发现不少问题。要是实在没时间,那就随便找个朋友帮忙看看,听听他们的意见。毕竟人多力量大,一个人想的东西总是有限的。
【第5篇】关于水浒传的读书心得怎么写650字
“忠”与“义”——《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一部不朽的古典文学名著。它描述了北宋年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替天行道”、劫富济贫、除暴安良,反贪官、反压迫的英雄事迹。读完此书,我不禁为一百单八将的忠义精神所折服。
“忠”,即对国家、对朋友忠心耿耿。九纹龙史进救了陈达等三人,应对官府的捉拿与赏赐,他毫不动心,应对危险也不肯拿他们兄弟三人解官请赏,这便是对朋友的“忠”;晁盖六人准备夺取生辰纲,临行前一齐发誓:“我们兄弟六人凡一人有私心,就叫他天诛地灭!”没有一人有私心,这也是“忠”。
“义”这个字在梁山好汉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义”,能够解释为正义,仗义,凛然大义。鲁达在酒楼遇到和他并不相识的金老父女,在听说了他们的遭遇后,便到状元桥下开肉铺,把郑屠夫痛打一顿替他们报仇,这便是“义”;林冲被高俅陷害后发配沧州,走过野猪林时,两公差要谋害他的性命,却被鲁智深搭救。这也是“义”;武松听说了管营的儿子施恩被蒋忠抢占了“快活林”酒店后,找到蒋门神把他打得跪地求饶,这同样也是“义”。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孟子曾说过的。自古以来曾有多少人舍生而取义他们不明白生命的可贵吗不,他们明白。但为了支持正义,他们选择了:做正义脚下的垫脚石!用自我的身躯,托举正义!
在《水浒传》中,“忠”、“义”之词出现多达七十二次。在八十一回中卷首诗还指出“事业集成忠义传,用资谈柄江湖中。”所以,整部《水浒传》就是在讲“忠”、“义”二字,由此展现梁山好汉“忠义”之道。
一部《水浒传》,讲述了以往梁山好汉的那份“忠”与“义”。
精选用户撰写心得66人觉得有帮助
写读书心得这事,说起来挺有意思。《水浒传》这样的经典书,很多人都看过,但真想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得先把书里的故事捋清楚,谁是头儿,谁是配角,都干了什么,心里得有个谱。比如林冲被逼上梁山,他为什么不直接找官府告状?这里面就有门道,得多琢磨一下。
写心得的时候,最好别光顾着抄书里的内容。要是能把书里的事跟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就更好了。比如,宋江讲义气,这事咱们平时也遇到过,朋友有难要不要帮忙?这个点就可以展开写写。当然,写的时候别老想着用特别正式的大白话,那样看着太死板。该用口语化的表达就用口语化,这样才显得真实。
有些同学写心得可能会遇到卡壳,不知道从哪儿下笔。其实可以从一个小细节开始,比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那段,当时他是怎么想的?是不是觉得好玩又带劲?顺着这个思路,慢慢就能把感受写出来了。不过,有时候写着写着可能会跑题,比如忽然想起小时候看《水浒传》动画片的场景,那就稍微拉回来一点,别让思绪飘得太远。
还有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不要把所有的角色评价都写得一模一样。像武松和李逵,性格完全不一样,一个稳重一个冲动,评价的时候也要分清楚。要是写得都像一个人似的,那就不够细致了。当然,偶尔也会有疏忽,比如把某个人的名字写错了,或者把情节记混了,这些都是难免的。
有时候灵感来了,一口气能写不少。但写完之后最好放一放,隔几天再看看,说不定会有新的想法冒出来。修改的时候也别太较真,改得太完美反而失去了最初的感觉。
【第6篇】精选关于水浒传读书心得范文怎么写3850字
《水浒传》四大名著之一,一百零八将,个个武艺过人,重情义,团结,上上下下都充满着英雄气概。说不尽宋江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说不尽武松醉拳之厉害,更说不尽吴用的足智多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几篇关于水浒传读书心得的范文!
精选关于水浒传读书心得范文篇一
在《水浒传》里,有许许多多的英雄,像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等等,而豹子头林冲则是比较早出现的其中一位。他有一个美丽且贤惠的妻子,有美满的家庭和很高的社会地位。可在“官逼民反”的背景下,却使林冲这位本不会造反的人偏偏铤而走险,走上了梁山。
林冲从屡遭迫害却不愿反抗,到横竖是没有活路,只有奋起反抗在灾难中杀出一条血路。使他成为“官逼民反”的代表和象征,终于显露出真英雄的本色。
在林冲上梁山故事的前一部分,《水浒》以十分细腻的艺术笔触,反复描写林冲虽屡受迫害,却不愿反抗的心态。在高衙内调戏他的妻子时,他为了不得罪他的顶头上司,而又保住他那“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的职位,所以他忍受了这奇耻大辱,以求平安无事。
“误入白虎节堂”是高俅陷害林冲的一个大陷阱。由于当时“上司如父母”的封建社会,他怎么也不敢把上司往坏处想,更不会想到上司还会无端地陷害他。此外,恐怕他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利用这次机会与高俅套近乎。所以,他把一个骗局当真了,自己把自己的眼睛捂起来,往陷阱里跳。直到被捉,才醒悟过来。
到了被刺配沧州牢城,由于柴进的书信,他暂时在牢中过得还不错,也只等着有一天遇赦,便回东京去。然而高俅仍然不放过他,派陆谦和富安来谋害他。草料场得一场大火,林冲侥幸没有被烧死,可是会东京的路却被烧断了。于是林冲只好把陆谦三人都杀了,并且剖开了陆谦得心。尽管林冲的杀人手段是残忍了一些,可是他有好好的一个家庭,这样顶天立地的一个禁军教头却被高俅,陆谦迫害得家破人亡、有国难投,就更应该用这种严厉的手段惩罚仇人!只是这个时候,林冲才显露出他那真英雄的本色!终于是气魄宏大得造反英雄!
林冲在奔往梁山的途中,在朱贵酒店的粉墙上写了一首诗:
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江湖驰誉望,京国显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他年若得志,威震泰山东。
这首诗概括了一个朝廷命官被逼上梁山的原因和经过,显示了林冲丢掉幻想以后激发出来的反抗精神,回荡着一股悲壮的英雄气。
总而言之,林冲终于是英雄了,终于是一个气魄宏大的造反真英雄!
精选关于水浒传读书心得范文篇二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
精选关于水浒传读书心得范文篇三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伯,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要头一颗,要命一条的勇气!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种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
精选关于水浒传读书心得范文篇四
读了《水浒传》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书中的英雄们的豪情壮义,仗义疏财。先说智取生辰纲的七条好汉。智取生辰纲,是梁山好汉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发端。这一段好汉壮举,轰动了水浒世界里的江湖。但是晁盖一伙,做下这桩弥天大案,背后的真实动机又是什么?是为了劫富济贫?还是说为了准备农民革命?显然都不是。黄泥冈上,这一伙好汉劫得了十万贯金珠,而后大概经过坐地分赃,晁盖、吴用等回了晁家庄园,三阮则得了钱财,自回石碣村去了。随后并没听说他们有济贫的打算,也没见他们准备扯旗造反(或曰起义),如果不是东窗事发,保不准他们真的就此安心做了富家翁,一世快活。因此,这桩大案,打劫的固然是不义之财,但其实质,说穿了,就是一次黑道行动。
再看鸳鸯楼上那幕血案,武松连刃十数人后,一片血泊之中,从容地将桌上银酒器踏扁,揣入怀里带走;而即使粗心卤莽至极的角色如李逵,沂岭之上杀了假李逵后,也没忘进房中搜看,搜得些散碎银两并几件钗环,都拿了——李逵虽极端厌烦女色,但也知这些沾满了脂粉气的钗环可以换钱换酒,照拿不误。而后,还去李鬼身边,搜回了那锭被骗去的小银子,在这种事儿上,黑旋风也足够细心。
人为财死,鸟为食网,古今一也。只是大凡做点事情,总得有面旗帜,应和那所谓人类文明之说!水浒传,好就好在写得实在!历史上的哪次革命,不是从无法生存开始的?民以食为天,革命革命,说俗点,就是改革现实中不佳的命运。水浒中的人物,都是普通的人,跟我们周围的人一样,他们的所作所为,很容易理解!
精选关于水浒传读书心得范文篇五
本人特别爱看《水浒》,想与大家讨论一下。见解可能不太一样。
先说“老大”宋江。回顾宋江的一生。做押司时怒杀了阎婆惜,朱仝知他是男子汉,放了他。在此之前他私放晁盖,也是为了正义。后至清风山,在将死之际可怜自己,原来都同在江湖。花荣帮他解脱,却一同受害。秦明、黄信,不得不敬重他。被刺配到江州后,许多人为了救他,劫了法场。
“孝义黑三郎”也不是徒有虚名的。再说“花和尚”鲁智深。他的一生好杀人,计杀邓龙、吓坏呼延灼,看不惯邪恶势力,使目的得以进行,他的一生好帮人,醉打周通、解救林冲,为的是帮助正义。他信佛,他的其实也是皈依佛法、拯救众生,对人的另一种关爱。他留给我们的,是传奇的一生和虔诚的信仰。卢俊义和燕青,他们行侠正义,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杨雄和石秀,他俩走上梁山的经历更是经典;更有英雄夫妻,他们并肩战斗,谱写出一段段佳话……英雄人物的结局还是令人揪心的。他们的死令人心中嗟叹,为什么他们不明不白的死了呢?说白了也很简单。
一山不容二虎。改邪归正,此可谓“善虎”,可谁知以高俅为首的四大奸臣的关系网成了一只虎视眈眈的“恶虎”。“善虎”想效力于国家,而“恶虎”想赚取国家。四大奸臣赢了。而他们赢了的后果是什么?国家衰败,与皇上有直接的关系,但是皇上的地位却由臣子决定。我们不会想到偌大一个东京会让小人玩弄在手中。这在今天是无法想象的。其实,它的深刻还是值得借鉴,虽然是“官逼民反”,但是依旧适用。古代那些斗争,分辨得是清清楚楚。
现在,我们虽然没有那种气魄,但是我们的骨气应该常在,无论怎样,他们的形象会永远留在我们心中,给我们现代人以启迪:要做一个敢于伸张正义、光明磊落人!
精选用户撰写心得85人觉得有帮助
写读书心得,说难也难,说不难,其实也没那么复杂。关键是要先把书看透了,至少得知道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吧。《水浒传》这书大家都知道,是本古典文学作品,里面的人物性格鲜明,故事一波三折。要想写出点东西来,就得先琢磨透这些人物和情节。
拿林冲来说,他的经历就特别有代表性。从刚开始的忍气吞声,到后来被逼上梁山,这个转变的过程就很值得深思。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林冲太窝囊,但仔细想想,他那时候的处境确实很复杂。要是换做别人,可能早就一拍两散了。所以写心得的时候,可以试着从林冲的性格变化入手,谈谈他对社会现实的看法,或者他内心的挣扎。
再比如武松打虎那段,很多人津津乐道。有人会觉得这是虚构的故事,没什么好写的。但其实不然,可以从文化角度去分析,为什么老虎会成为民间传说中的重要角色。还有就是武松的勇气,这不仅是个人的勇敢,更是当时一种精神的象征。把这些点都拎出来,慢慢梳理,就能写出点名堂。
写心得的时候别光顾着抄书里的内容。像什么“话说当年梁山好汉如何如何”,这种套话最好少用。最好是结合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不过有时候写着写着,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太顺畅的地方,比如把“林冲”的名字写成了“林冲儿”,虽然只是个小小的疏忽,但看起来确实有点别扭。遇到这种情况,回头多检查几遍就好。
写心得的时候,不妨多用些专业术语,显得更有深度。比如,“林冲的妥协是一种策略性的隐忍”,“武松的行为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义勇精神”。这样不仅显得自己学识渊博,还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不过,写心得的时候,有时候会遇到灵感枯竭的情况。比如说你正想得头头是道,突然卡壳了,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写了。这时候不妨换个思路,看看能不能从其他角度切入,比如说从女性角色入手,像潘金莲、扈三娘她们,她们的命运和性格也能挖掘出不少东西。虽然有时候写出来的句子可能稍显啰嗦,像是“潘金莲的悲剧命运令人唏嘘不已,她的行为虽有争议,但背后的社会原因值得探讨”,但只要意思表达清楚就行。
【第7篇】水浒传读书心得2000字怎么写2650字
好汉,你在哭什么? ——读《水浒传》有感
梁山好汉,个个仗义豪侠。不论是拳打镇关西者;醉打蒋门神者;棒打洪教头者,都是铁汉铮铮的形象。男儿有泪不轻弹,梁山好汉们难道还会哭泣吗?
然而,纵观《水浒传》,那些被浓墨重彩描摹的英雄们,却都有洒泪的时候。哭是人类最自然的情感表达方式。银珠断线,一个人的真面目便无法再隐藏。我在阅读《水浒传》时,刻意留心了诸位绿林人士哭泣的时刻。现在就让我们来问一问他们——好汉,你在哭什么?
《三国》中最爱哭者乃刘备,而《水浒》中的刘备就是宋江。宋江之哭,数不胜数——晁盖中箭身亡,哭;柴进失踪,哭;陈桥驿斩小卒,哭;张顺战死,哭;林冲病逝,哭昏过去……这些还只是重要的哭戏。一般只要有“兄弟”战死,都会有宋江在哭。而这些“兄弟”中的很多,他甚至只见过草草的一面。施耐庵告诉我们,这是宋江的义气。然而义气云者,也不至于使一个三尺男儿见天的哭昏死过去。我认为,宋江的哭泣与刘备的很相似,都是起笼络人心的作用。刘备痛苦是假,粉饰“忧国忧民”是真;而宋江大多数的哭泣,也是落泪为假,粉饰“江湖义气”为实。正如他的哭,宋江也是一个虚情假意的人。他表达“感情”的方式还有“跪”、“拜”等。这些大礼使用一次,令人感动;而每每遇到降将草寇,便“扑通一跪”,就令人感到恶心了。我觉得施耐庵虽笔下写宋江这么做都是为了大义,但心中一定也对宋江不胜厌恶。若非,他为何要安排宋江在题反诗被抓捕时,“在屎尿堆里打滚”呢?
不只虚伪者会诈哭,直率者有时也会以哭为手段达到目的。燕青在徽宗面前声泪俱下,劝得徽宗招安梁山泊好汉;李逵也在送公孙胜的宴上“哭道:‘干鸟气么!这个也去取爷,那个也去望娘,偏铁牛是土掘坑里钻出来的。’”争得了回家探望母亲的机会。这些哭泣虽是假,但出于合情合理的道德目的,所以也能感动读者。
然而,《水浒传》中也有发自真心的哭。行者武松,面对猛虎面不改色,可谓真好汉。然而武松生命中却对一个人放心不下,还数次为他洒泪。这个人就是他的兄长武大郎。武大郎生前,武松常因他软弱而惦念他不下,临别时“眼中不觉坠泪”;而闻知了他的死讯后,“烧化冥用纸钱,便放声大哭。”在武松手刃了奸夫淫妇,为兄长报了仇后,更是冷酒洒泪奠兄。宋江哭之假,在于其哭泣之频繁;而武松泣之真,在于他一生几乎只哭了这几次。从此以后,他无论面临腥风血雨,都不曾下泪,无怨无悔;正如武大郎亡故了以后,他在人世间再没了亲人,从此无牵无绊,浪迹江湖。武松的哭泣,是铁汉偶有的柔情一幕。与之相似的,还有李逵在第四十三回里的哭。李逵是杀人不眨眼的魔君,是因人间怨气太重,天派下的杀星。他冷眼见过无数死亡,然而有一场死亡令他难以承受——在他惦念多年的盲目老母被虎啖食后,一向非快乐即愤怒的李铁牛罕见的悲痛欲绝,连杀四虎为母复仇,还“大哭了一场”。我一向觉得,铁汉的哭泣,最令人感慨。武松与李逵的哭提醒了我们,梁山好汉也是人,也会被七情六欲所触动。他们的亲人就是他们情感的软肋。我认为,施耐庵通过写他们由情生伤的哭泣,让我们更能接受他们的起于七情的冲动与鲁莽。而通过写作为他们软肋的至亲的逝去,也标志了他们彻底流亡江湖的开始。
坚强者哭为情,懦弱者哭为命。《水浒传》林冲的哭泣,就是懦弱者的乞命之泪。林冲被刺配沧州,两个押送公人受高太尉旨意,要在途中害死他。行至野猪林,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偏远之地,两个公人终于露出了真面目,准备杀害林冲。这时,“林冲见说,泪如雨下”。林冲的泪水映出的是他自己的面孔——他生性软弱,本不是典型的英雄。面对敌人的步步紧逼,他步步忍让,最终至于今日面临杀身之祸。而即使命在旦夕之际,他也只是以哭乞命。林冲本常常自居“七尺男儿”,然而如今却被逼下泪;正如他本无意做英雄,却被逼迫着放弃安逸的生活,走上落草之路。我读林冲流泪,读出了他被“逼上梁山”的辛酸历程,也读出了他身为好汉,实为良民的软弱内心。
无论是为计哭,为情哭,为命哭,其目的都比较浅显易见。而我认为《水浒传》中最令人费解的泪水,是李逵在第一百二十回中流下的。宋江被奸臣陷害,饮了毒酒,自觉命不久矣。他害怕李逵在他死后会毁掉梁山泊“替天行道”的美名,便给李逵的酒也下了毒。在李逵饮酒后,宋江坦白的向李逵说了自己的顾虑,以及李逵所饮之酒中有毒的事实。而此时,李逵却既没有为奸臣陷害忠良而不平,也没有为宋江给他下毒的行为而愤怒。只是‘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便觉道身体有些沉重。当时洒泪。”一段话语,洒泪三次。李逵在此处究竟是为何而哭呢?他是怕死吗?他常年冲锋陷阵,与人相斗奋不顾身,是不会惧怕死亡的。他是怜惜宋江吗?他在听说“宋江”强抢了刘太公的女儿后,直冲堂上要砍宋江。铁牛不理解人的死亡,更不会怜惜宋江的死。他是为自己被最敬重的人下毒的遭遇而悲愤吗?李逵心眼之大,想必也不会放不下此事的。那么李逵到底在哭什么?我觉得,李逵是在为梁山泊哭,为在梁山泊未完成的壮志而哭。很多人说,李逵没有理想,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然而我读《水浒》,觉得梁山上最有理想和志气的,就是李铁牛。他的理想,与梁山泊的理想相合:便是替天行道,便是在一个更美好的世界里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他忠诚于替天行道的理想,不畏在大哥宋江“强抢民女”,违背了这个理想时让他“吃鸟大板斧”。这种对理想的执着,是大多数好汉所不能比的。而李逵对过上更好生活的理想也是坚定不移。他常激动地幻想“宋江哥哥当大皇帝,卢员外当小皇帝,吴用哥哥当军师,我们都做将军”。而在宋江的招安计划阻碍了这一理想的实现时,他不惜大闹酒席,倾倒御酒,甚至在东京汴梁“放起火来”。李逵的理想,也是梁山泊大多数英雄好汉们的共同理想。像李逵一样,他们也对这些壮志充满希望,不惜为之斗争。然而,他们失败了。自梁山泊全伙受招安起,到兄弟们一个个死在乱军与疾病下,他们的梦想就一直在崩塌。而最终,连宋江都即将被他们立志除去的奸邪害死。这时,李逵再也难以忍受悲伤,他哭了。哭的是梁山在替天行道的大旗下越聚越大,又归于空寂;更哭的是这面大旗,连同着他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梦想,都消逝了。李逵的这一哭,是整个梁山在哭泣。它象征着一切都已完了,一百零八星即将全部陨落,《水浒传》也即将收尾。
哭,是悲伤的。而《水浒传》,何尝不是一个悲伤的故事?通过字里行间,我询问了好汉们哭泣的原因——他们或有需求,或有软肋,或有怯胆,或有伤悲。而在他们无声的泪水中,倒映出的是他们的面孔,流淌下的是施耐庵藏在这整部书中的难言隐痛。
精选用户撰写心得19人觉得有帮助
写读书心得,水浒传这么厚的书,2000字确实得花点心思。刚开始别急着下笔,先把书看一遍,心里有个底很重要。像我第一次读的时候,就光顾着看热闹了,后来才发现好多细节没注意到。比如林冲那章,他怎么一步步被逼上梁山的,其实挺复杂的。
写的时候,可以挑几个关键人物写写感受。宋江这人,我觉得他有点复杂,一方面仗义疏财,另一方面又老想着招安。这中间的矛盾,要是能写清楚,肯定能写出点深度。不过,有时候写的时候会把“仗义疏财”写成“仗义疏财”,虽然不影响理解,但回头检查的时候会发现不对劲。
还有武松那段,打虎那部分写得特别精彩,可以多琢磨一下作者怎么描写环境气氛的。不过这段写的时候,可能会因为思路太乱,结果写成“武松在山上看到一只老虎,吓得魂飞魄散”,其实应该是“武松在山上遇到一只老虎,镇定自若”。不过这种小问题,仔细改改就能解决。
至于怎么组织材料,其实没有固定套路。可以先想好从哪个角度切入,是人物性格分析,还是故事情节梳理,或者是文化背景探讨。像我写的时候,就想着从几个重要事件入手,把它们串起来讲讲对当时社会的看法。
最后别忘了查查资料,看看别人是怎么解读的。不过有时候会忘记标注出处,这就不太好。当然,也不是说非得大段抄人家的,主要是借鉴下思路,让自己写得更有底气一点。
【第8篇】水浒传读书心得600字以上怎么写950字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在今年暑假,妈妈为了让我增加阅读量,提高写作水平,给我买了一本书,那就是我朝思暮想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
一买回家,我就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我被书里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英雄人物展现在我的眼前,有性格刚烈的黑旋风李逵、莽撞的花和尚鲁智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行者武松、神机妙算的智多星吴用、武艺高强的玉麒麟卢俊义、精明能干的拼命三郎石秀、排兵布阵的神机军师朱武、枪法出众的豹子头林冲、精通炮法的轰天雷凌振、筑建城垣的九尾龟陶宗旺……
这本书主要写宋江等一百零八个好汉打家劫舍,劫富济贫的故事,后受招安,受职先锋,打辽国、击田虎、征王庆、伐方腊成功后,许多英雄被高俅陷害而死。我对梁山好汉由衷的敬佩,对高俅、童贯、蔡京之流的奸臣无比痛恨。
梁山好汉中,我最喜欢的是天闲星入云龙公孙胜,他不仅能腾云驾雾,而且能呼风唤雨,精通法术,在梁山排行第四。公孙胜曾破过高廉、乔道清、马灵等人的法术。摆起阵法,无人能敌。在打辽国时,还用这法,让兀颜统军的大将束手就擒。我对他真是佩服得无体投地。
在《水浒传》中,我既喜欢公孙胜,也喜欢方腊的猛将石宝。石宝武艺高强,惯使流星锤,一把劈风刀也神出鬼没。有一次,他和天空星急先锋索超相持,两个更不打话,斗了二十回合,不分胜负,突然,石宝用流星锤打将来,索超措手不及被打死于马下。邓飞大怒,挥舞铁链来战,石宝和邓飞过招十合,邓飞力怯,被劈死于马下。还有一次,李逵、鲍旭、项充、李衮四将敌石宝,石宝不战,李逵刚休息,石宝就冲上来,挥起劈风刀将鲍旭斩为两段。瞧!石宝武艺多高强,我多想拜他为师呀!
《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一直以“忠义”两字为主,忠的代表是宋江、卢俊义,义的是代表是李逵、鲁智深。宋江以忠义而深受梁山好汉的拥护,我却认为这是愚忠,***说过,宋江被招安后,成了朝廷镇压农民起义的工具,成了一把夜壶,人要用就用,用不着,谁都说脏。宋江真不该投奔朝廷,最后落得可悲的下场,使梁山兄弟也受到连累。看着梁山好汉一个个倒下,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
读了《水浒传》这本书,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这不愧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
精选用户撰写心得71人觉得有帮助
写读书心得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事,特别是像《水浒传》这样的经典名著。书里的故事老早就刻在脑海里了,可真动笔写的时候,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刚开始,我也是照着网上那些范文去套,结果写出来的内容特别死板,像是应付差事。后来才明白,得从自己的感受出发。
读《水浒传》的时候,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当然是梁山好汉们的性格。像鲁智深那种直爽又仗义的性格,真的让人佩服。不过写心得的时候,光夸他们还不够,得想想为什么喜欢这种性格。我当时就有点卡壳,后来灵机一动,试着把自己放到他们的处境里去想,比如要是我是鲁智深,遇到欺负弱小的事情会怎么做?这么一想,思路就打开了。
写心得的时候,最好能结合具体的情节。比如林冲被陷害那段,他忍气吞声到最后实在忍不住才上了梁山。我觉得这事挺现实的,生活中很多人可能都经历过类似的事。写到这里,我就会多琢磨一下林冲的心理变化,而不是单纯地描述情节。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有血有肉,不是干巴巴的概述。
还有个技巧就是不要局限于书本本身,可以联系下自己的生活。就像宋江那么讲义气,他在江湖上的口碑很好,但其实也有争议。我就想,如果换成现在,他会不会因为某些行为被人质疑?这种联想能让心得显得更有深度,也不会显得太单调。
不过有时候写着写着,难免会出现一些小问题。比如有一次我写到武松打虎那一段,本来想表达武松的勇敢,结果写成了“武松的力气大得惊人”。这句话虽然没什么大问题,但回头一看总觉得不够严谨。后来改成了“武松的勇猛无人能敌”,感觉就好多了。
写心得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就是不要一味堆砌华丽的辞藻。像我刚开始写的时候,总想着要用些高级词汇,结果反而让自己越写越别扭。后来我调整了一下,尽量用平实的语言,把心里的想法表达清楚就行。毕竟写心得是为了记录自己的感悟,不是为了炫耀文采。
其实写心得没有固定套路,只要用心去体会书中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就能写出不一样的东西。有时候灵感来了,随便记下几句都很珍贵。比如我有一次突然想到,“梁山好汉聚在一起,是不是也像一个大家庭?”这句话后来就直接写进了心得里,感觉特别贴切。